从马斯洛需求理论分析《寄生虫》里三种味道:安全、归属、尊重


从马斯洛需求理论分析《寄生虫》里三种味道:安全、归属、尊重

豆瓣评分8.7的《寄生虫》,曾获得第72届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金棕榈大奖,而这次获奖也是韩国电影首次拿下金棕榈大奖,这部电影更是获得了第92届奥斯卡最佳影片。

我刷微博时看到这部电影,就在想它为什么会有如此高的评分,于是决定去看一看。当我看完影片后被秦俊豪导演对故事和情节的渲染深深折服,层层紧扣的故事和精美的画面让人深陷其中,影片中穷人和富人之间的差距对比形象突出,不禁让人感叹不愧是奥斯卡金奖得主。

当我看完电影关上电脑时,脑海里的景象还停留在影片里阴暗潮湿的半地下室和富人家里的露天草坪,两类人在不同的环境下过着不同的生活,同情穷人的命运却也为富人最后的惨死结局感到悲哀。

影片主要讲述作为穷人代表的基宇一家住在半地下室里,四个人都没有工作,靠给外卖折披萨纸盒维持生计,可是就连最基本的折纸盒工作也偷工减料。一次偶然的机会,基宇同学敏赫拜托他给自己喜欢的女孩去做家教,于是这一家逐步渗入富人朴社长家里,开启了一段寄生虫的生活,影片故事由此展开。

接下来我将从马斯洛需求理论分析影片中的三种味道,看富人与穷人之间的故事。

从马斯洛需求理论分析《寄生虫》里三种味道:安全、归属、尊重

一、马斯洛需求理论

首先我们来了解下什么是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它是亚伯拉罕·马斯洛在1943年提出的,它的基本内容是将人的需求从低到高依次划分,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情感和归属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本文主要运用三种需求,即安全需求、情感和归属需求、尊重的需求。从这三方面来分析电影《寄生虫》,首先了解下这三种需求究竟是什么?

安全需求:它是人类要求保障自身安全、摆脱事业和丧失财产威胁、避免职业病的侵袭、接触严酷的监督等方面的需要。

情感和归属需求: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关心和照顾,感情上的需要比生理上的需要更加细致,它和一个人的生理特性、经历、教育等都有关系。

尊重的需求: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可以有一定的社会地位,被社会被他人认可。人是社会性动物,需要得到别人的肯定,也需要得到他人的尊重。这是一种外部反馈却也是尊重需求最好的体现。尊重分为两种,第一种是一个人的自尊,第二种是外部给予的尊重。

三种需求层层递进,一阶段的实现进而达到第二阶段的进步,最后才能实现自我价值的超越。

二、通过需求理中的三方面分析影片中三种味道

影片中一直贯穿着一个主题:味道。而我们生活中提起的味道它是看不到摸不着的很抽象的一种东西,那这种抽象的味道在影片中又起着怎样的决定作用?

1.从地下室的味道看马斯洛安全需求

要满足安全需求首先需要得到物质保障,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基宇一家住在阴暗潮湿的半地下室里,正对窗外的位置经常有流浪汉小便,爸爸在吃面包的时候发现灶马,街面喷洒农药的时候选择不关窗户就当给家里消毒。

从马斯洛需求理论分析《寄生虫》里三种味道:安全、归属、尊重

屋子没网需要蹭邻居的网络,当邻居无线网换密码时,兄妹俩开始在家里各个角落寻找网络,金爸爸还告诉他们找网络需要手举得高一点。后来发现马桶上可以蹭到隔壁咖啡馆的网络,兄妹两个人开始蹲在马桶旁边玩手机。

当我看到基宇和基婷蹲在马桶旁玩手机的情景时心里五味杂陈,花样年华的两个孩子本该是上大学读书看电影享受青春美好的阶段。

可是,我在他们身上只看到了人生的灰暗与堕落。基宇一家太穷了,物质上的匮乏让他们缺失最基本的安全感,住在最寒酸的半地下室,吃着过期食物,物质上得不到保障又何谈安全感。

《香水》里有句话:人若是要活下去就无法拒绝味道,味道直接渗入人心,鲜明地决定人的癖好、藐视和厌恶的事情。

味道始终贯穿于影片中,而我们又知道人是没有办法抗拒味道的,它是通过嗅觉得到的一种信息却又看不到摸不着,它在影片中不只是一种气味更是穷人的代名词。

长久住在地下室的基宇一家身上就有着这种味道,当被富人的儿子多颂闻出来时一家人商量着决定改变一下。试着用不同的香皂、洗衣粉来改变这种共有的味道,这时女儿基婷说:不是这些,是半地下室的味道,只有离开这里才能解决,可是他们又怎么能离开呢?

从马斯洛需求理论分析《寄生虫》里三种味道:安全、归属、尊重

朴社长在和妻子描述金司机身上的味道时,说这是搭地铁人种特有的味道,搭地铁人特有的味道是什么?想象一下我们平日里挤在地铁上、公交车上人与人之间摩肩擦踵的那种味道,坦白讲不就是拥挤在最底层的贫穷味吗,这是一种由所处环境而沾染的真实味道。

没有金钱支撑的一家人在物质上极度匮乏,吃不饱的肚子,穿不到的新衣,见不到阳光的屋子都让他们有一种不安全感,没有工作没有稳定收入,生活不稳定未来得不到保障。这种不安全感让他们对未来没有任何期盼,看到这样的现状只能选择日复一日的重复当下贫穷又艰难的日子。

王尔德曾说过:“我年轻的时候,以为金钱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东西,等我老了才知道,真是这样。”钱是最基本的保障,如果有钱,基宇一家就不需要住在半地下室,也就不会有影片后面的故事。

2.从马斯洛情感和归属需求分析精神上贫穷的味道

①甘于现状不求上进的两家人

基宇没有读过大学给多惠补习功课时却毫不费力,基婷很有艺术天分给基宇伪造的学历证书简直跟真的一模一样,而金爸爸是一个老司机拐弯时坐在后座的朴社长手里端的咖啡没有丝毫晃动还被夸:你的转弯技术果然很纯属,妈妈厨艺不错,可以在8分钟内做好主人需要的炸酱乌龙面。

可就是这样看似条件不错的一家人却长期拥挤在半地下室里,成为无业游民甘于堕落,到最后想靠不劳达到摆脱贫穷的目的从而寄生在富人家里。

《肖申克的救赎》里有这样一句话:坚强的人只能救赎自己,伟大的人才能拯救他人。

基宇一家情感和归属的缺失制造者正是他们自己,就连最基本的折披萨纸盒一家人都不用心,折出的纸盒几乎一半都是半成品。

人如果连自己都放弃了,就没有人能拯救他。这一家人对于如何改变现状生活时他们没有想过靠自己的努力去改变这一切,却对于欺骗别人的台词反复练习,不是没有能力和态度,只是用错了方向。

前帮佣丈夫因为借高利贷到处被人追杀,后来她把丈夫藏在了富人家的地下室里,丈夫在见不到阳光的地方生活了四年之久,靠妻子偷偷喂食延续生命。

从马斯洛需求理论分析《寄生虫》里三种味道:安全、归属、尊重

他说总觉得自己就是在这里出生的,还祈求一直要住在这里。他在朴社长家的地下室里住了4年3个月17天,在暗无天日的地下室里苟且偷生却说自己过得很舒服。

面对这个躲藏在地下室没有社交不能自由行动的人,我们要重新定义死亡。

臧克家说: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不是躯体的死亡手脚冰冷后才能称为一个生命的逝去,意识的死亡也算是一种死亡。如果一个人思想上变得麻木没有任何上进心他开始变得堕落,那么这种人也可以称之为死亡,是一种大脑和意识的死亡。

前帮佣的丈夫就是这样的例子,从影片中来看他的状态已经达到了癫狂,上进、自力更生对于他来说就像一个遥远而又陌生的名词,居住在不见天日的地下室里对于他来讲却是一种幸福与满足。

这两家人自甘堕落不求上进,自己在精神上先放弃了自己。好像在对别人说:你看吧,我就是这个样子没办法!思想上已经固化,甘于堕落。

②低自尊

什么是低自尊,低自尊的人不愿意相信自己的自我价值,却又对人际关系、社会过分敏感。

从马斯洛需求理论分析《寄生虫》里三种味道:安全、归属、尊重

反观影片中基宇一家,即使有人在他们门外撒尿,一家人也只是在屋里小声念叨不出去阻止,对自己还未做出的决定加以判断,即使我们出去阻止醉汉他也只会更加变本加厉。

可是当基宇的同学敏赫看到这样的场景时,他做出了不同的选择敏赫没有丝毫犹豫直接上前制止,并说到你这样做是不对的。

难道基宇一家不知道醉汉这样的做法不对吗?可是在这之前他们都没有去制止过,是因为他们的低自尊在作祟,打心底里看不起自己,觉得自己不配得到更好。

影片最后富人一家给多颂举办生日宴会,基宇也被邀请参加,他站在楼上看着庭院里的一切,对多惠说感觉自己不属于这里,基宇曾经对基婷说你和这里很搭。

虽然他假扮着名校出生是个很优秀的大学生,可是他的骨子里一直是自卑的,他给自己的定位就是一个重考四次却依旧没有成功的失败者,低自尊让他选择从心里把自己彻底否定。

影片里从始至终没有提起过这家人的亲人朋友,因为没有工作更别提同事了,没有情感归属没有爱,得不到同事之间的友爱,也没有亲人一起共进晚餐,更没有好朋友分享喜怒哀乐。

他们长期生活在只有一家四口的世界里,整日蜗居在破旧的地下室,情感和归属需求根本无法得到满足,加上自身的低自尊于是造就了精神上的贫穷。

③欲望裹挟的贪念

朴社长一家人出去露营时,基宇一家迅速雀占鸠巢侵入富人家里,甚至幻想着和朴社长成为亲家。他们对于金钱物质方面的缺失促使了情感和归属方面的需求,却也萌生了人性最大的恶念和贪欲。

当爸爸说富太太有钱却单纯善良时,妈妈立刻补充是因为有钱所以善良,如果我有钱我也可以很善良,钱就是熨斗把一切都熨平,所有褶皱都熨的平平的。

影片里除了味道还有一块石头自始至终贯穿在影片中,这块石头是敏赫送给基宇的,美名其曰是一块幸运的石头,而基宇也一直视若珍宝。

但是仔细思考不难发现一切故事的源头兴许就是从这块石头开始的,它不是幸运石而是一块贪欲之石。

从石头被送到家里,基宇一家才有机会进入朴社长家中,进而开始把欲望一层一层的腐蚀侵入到富人家中。霸占富人别墅,幻想和富人成为亲家,到最后甚至想要用这块石头砸死知道真相的前帮佣一家,进而维持自己一家靠欺骗得来的寄生生活。

《心法:稻盛和夫的哲学》里有句话: 对于人而言,肉体是硬件,只有意识体这个软件注入以后,人才会发挥人的功能。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人就像一台电脑,肉体是硬件,而意识也就是精神方面则是软件,软件对电脑起着重要的作用,而意识也对人起着重要的作用,基宇一家不仅物质匮乏意识上更是匮乏……

基宇妈妈在评论社长夫人时并没有反思过为何朴社长一家有钱,自己家却是他们的帮佣,有钱好像成为了一种错误。一家人在别墅里狂欢,当朴社长一家突然回来,他们立刻像半夜开灯地下室里躲起来的螳螂般。

从马斯洛需求理论分析《寄生虫》里三种味道:安全、归属、尊重

基宇一家的意识没有觉醒,陷入欲望的裹挟无法自拔,穷习惯了的人突然一跃成为了富人,寄居在富人家的生活让他们迷失自我。情感上的缺失让他们想获得更多的财富来弥补而欲望一旦打开,就像潘多拉魔盒无穷无尽。

3.从马斯洛尊重的需求分析富人对穷人鄙夷的味道

多颂闻到了金司机和基宇妈妈身上的味道,说他们有一样的味道,而朴社长也对妻子说金司机身上的味道在车内隐隐散发,是他偶尔搭地铁会闻到的味道,他说这是属于搭地铁人特别的味道。

从马斯洛需求理论分析《寄生虫》里三种味道:安全、归属、尊重

在这里父子二人谈起的味道不是抽象的,它是一种具体的气味,是底层人身上散发的气味,由所处环境——拥挤破烂潮湿的地下室散发出的味道,日日住在那样的环境衣物用品早已被沾染,而使用这一切的人当然也散发出这样的味道。

朴社长对妻子提到这种味道时,躲在沙发下的金司机嗅了嗅自己的衣服,眼里泛着泪光。作为一家之主一个男人他的尊严在这样的对话里受到了伤害。

首先他是一个人,他需要得到别人的尊重,其次是给予和肯定。社长和妻子之间的对话深深的伤害了他的自尊,可一切还远远没有停止。第二天社长夫人出去采购时,故意脱了鞋子把脚搭在车的靠背上并用手捂住鼻子,还打开了窗户。

她的每一个动作无一不透露着自己对金司机的嫌弃,她用自己的动作刺激羞辱着这个高度敏感的穷人,而此刻的金司机看到夫人这样的反应,他下意识的再一次闻了闻自己身上的味道。

一次次被提及的味道都在为影片最后埋下伏笔,直到影片最后味道被升华矛盾被激化达到最高峰,前帮佣被忠淑杀死,她的老公从地下室出来杀了基婷,影片走向高潮。

朴社长从那个躲在地下室生活了四年满身鲜血的男人身下拿钥匙时,他又闻到了那种熟悉的味道和金司机身上一样的味道。

从马斯洛需求理论分析《寄生虫》里三种味道:安全、归属、尊重

他不怕血腥不怕这样混乱的杀人场面却唯独害怕这种味道,于是他捏着鼻子从前帮佣丈夫的身下拿出钥匙,而这个动作彻底激怒了金司机,他的愤怒与容忍在这一刻彻底爆发,在他的眼里这就是对他极大的不尊重,对他自尊心的一种伤害,于是他冲过去杀了朴社长。

在金司机的世界里朴社长一家几次提起的味道还有他嫌弃捏鼻子的动作,都是对他的不尊重对他的侮辱。是出于上流社会对底层社会的鄙夷,还是不加掩饰的嫌弃,如果没有一次次被提及的味道,也许就不会有最后富人被杀的结局。

影片中多次提到多颂是童子军可以看懂摩斯密码,当他在帐篷露营时看到了地下室发出的灯光密码时他记录在本子上,只是直到影片结局都没有告诉过家里人,有人曾经发出信号需要求救。

也许在他眼里别人的命根本不值钱或者说底层人的生命不值钱,不值得富人耗费心思去拯救。这是一种生命对生命的不尊重,把人用富有和贫穷作为界限划分为两类,而富人却不断嫌弃鄙夷穷人把一切当做理所应当。

敏赫要出国把自己带的家教女生交给基宇,说准备等她上大学就交往。他身边不乏优秀的大学生,可是他为什么要选择重考四次都没成功的基宇呢?

因为敏赫断定多慧不会喜欢上这样的穷小子,他没有上过大学更不是上流社会的人,于是敏赫可以安心的把自己未来女朋友交给他,这何尝不是敏赫对基宇的一种低看与鄙夷。

影片中富人与穷人之间没有平等的尊重,反倒是一直透露着富人对穷人从骨子里散发的鄙夷,尤其是嫌弃穷人身上的地铁酸臭味,而这种嫌弃最终也导致了影片最后的结局。人都渴望被尊重被夸奖被需要,尊重需求满足后做事情才会更加有信心和力量,也是自我价值实现的过程。

三、从马斯洛需求理论看《寄生虫》三种味道传达的人生启示

1.人类只有在物质上得到的满足,才能获得安全上的需求


白岩松说永远不要说物质不重要,物质是最重要的基础。人存活在这个世界上必须要有足够的物质保障才能维持生活,如果物质上匮乏那谈其他都是白搭,只有金钱才能给自己足够的安全感。

电影《缝纫机乐队》有句台词:金钱可以救命,但理想和爱情不能。

从马斯洛需求理论分析《寄生虫》里三种味道:安全、归属、尊重

钱不是万能的但没钱却是万万不能的,物质上的满足是精神上富有的前提,人类只有在物质上得到满足才能获得安全上的需求,物质的保障是获得是安全感的前提。

当然安全感是自己给自己的,房子车子不是身外之物,只有它们才能给自己足够的安全感。欢乐颂里樊胜美一心想要嫁给有车有房的男生,不过是因为她缺乏安全感想在这座诺大的城市有个自己的家罢了!她穷怕了,物质上的匮乏让她急于寻求一个可以安家落户的点,有车有房有属于自己的空间。物质上获得安全感,才能有安全感上的需求。

2.情感和归属的需要是解决精神贫穷最有效的办法

王小波说过这样一句话:人的一切痛苦,本质上都是对自己无能的愤怒。

金司机在几次被社长一家谈到味道时,他都很受刺激,富人一家有意无意地提及让他的自尊一次次受到伤害。对爱的需求产生了情感和归属的需要,人不要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要学会自救,在情感方面有亲情友情爱情三方面的满足,如果得不到满足就会产生空虚、不安、被抛弃、被丢下,所以人都在寻求情感和归属。

那该如何解决精神上的贫穷呢?

①情感和归属需求的满足

看到这样一句话: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而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基宇一家已经被金钱的缺失造成了爱的缺失,基婷会向爸妈大声吼叫,而基宇更是表示如果真的和多慧结婚要花钱找人假扮父母,金司机是个妻管严一直被老婆管控压制。就是这样没有爱的一家人挤在破败不堪的环境里,日复一日。

②精神上的自救

精神上的自救需要靠自己的劳动力实现自救的过程,理财大师查理·芒格说过:“走到人生的某一个阶段时,我决心要成为一个富有之人。这并不是因为爱钱的缘故,而是为了追求那种独立自主的感觉。”

基宇一家从未想过靠自己的努力成为富人,甚至没有想过要改变命运去过上富裕的生活,所有的一切都是偶然,当进入富人家里时看到这豪华的一切,心里驻扎的贪念和欲望开始被无限放大,只想通过不劳而获过上富裕的生活。

这家人的贫穷已经不是物质上的匮乏,与其说他们的肉体寄生在朴社长家中倒不如说是思想已经麻木精神上早已陷入贫穷进入寄生状态。

③超强的行动力

从马斯洛需求理论分析《寄生虫》里三种味道:安全、归属、尊重

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

执行力里有这样一句话:一个人之所以变得平庸不是因为他做了什么,而是因为他什么都没做。

如果你下决心要去做一件事情,那么请立刻行动,千万不要等到自己准备充足时才开始,因为你会发现你永远没有准备好的时候。万事开头难,只有迈出第一步后面的路才会好走一点儿,千万不要做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

基宇一家想要改变这种贫穷的状态完全可以从折披萨纸盒开始,认认真真去做好这个工作,把它做到完美,而不是应付差事。

3.人是社会性动物,人人都渴望被他人尊重

毛姆在《人性的枷锁》中写到:人追求的当然不是财富,但必要有足以维持尊严的生活,使自己能够不受阻扰地工作,能够慷慨,能够爽朗,能够独立。

可见尊严对于一个人是很重要的,电影《无名之辈》里有这样一个片断:小偷和轮椅姑娘在屋里互相怒骂争吵,其实都只是想得到彼此的尊重而已,生活在底层的小人物拿着假枪假装自己很强大很厉害,而轮椅上的姑娘满嘴脏话恶气冲冲看着也很厉害。

可其实都只不过是用一些物象伪装自己的软弱而已,轮椅上的马嘉祺也不过是想要得到正常人一样的尊重,入室偷窃的两个人也只是想被正常看待。作为社会性动物,这两种人都在等待对方的尊重,尊重是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元素,也是最高级的修养。

从马斯洛需求理论分析《寄生虫》里三种味道:安全、归属、尊重

金司机虽然贫穷生活在社会最底层可是他也有自己的尊严,想要被别人尊重,哪怕不能恭恭敬敬对待至少不是带有歧视性的相处。

影片中朴社长很注重界限感,从最开始的尹司机到金司机他的原则都是不能越界。在朴社长的世界观里他和金司机是两种身份两种阶级的人,不是说同坐在一辆车里就能平起平坐,说白了金司机终究只是雇佣来为他服务的司机罢了!

没有尊重不能平等的对待,也就不难解释影片结尾金司机拿刀刺向朴社长。因为人是社会性动物,需要社交需要尊重来获得自身的安全感满足感,以此增强自己的信心和勇气。

结语

通过马斯洛需求理论分析寄生虫里三种不同的味道,人只有满足以上三种生活最基本的需求,才能达到最高需求理论实现自我价值。

本杰明富兰克林说过:“贫穷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以为命中注定或者一定老死于贫穷的思想。”

而基宇一家又何尝不是呢?被物质匮乏所限制造成了精神上的贫穷,观影看人生,我们中的多少人又在做着所谓的寄生虫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