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爆发!我国移动互联网2020年春节消费271.6万TB数据流量

疫情期间,我国数据资源逆势出现小型爆发式增长,仅移动互联网就在2020年春节消费271.6万TB数据流量;受5G、IPv6等的驱动,还将快速增长。对此,我国2020年以来力推新基建,进一步促进数字经济发展。数据互联互通深入释放数据红利,仍是其中关键。

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冲击,我国人民在2020年春节期间大部分居家抗疫,实体经济颇受影响,近来在复工复产中逐渐恢复。与之相对,以云办公、云教育、新零售、互联网医疗等为代表的数字经济逆势上涨,个别平台甚至因为数亿用户的涌入而出现短时性“奔溃”,充分体现出数字经济发展的强劲韧性。

作为数字经济发展关键要素的数据,也在近期呈现小型爆发式增长。最新数据显示,我国移动互联网2020年春节消费271.6万TB数据流量,阿里钉钉和腾讯会议均连续扩容10万台云服务器。在5G、IPv6等新技术驱动下,万物互联,工业互联网、车联网等加速崛起,成为催生数据资源的重要源头,使得我国数据资源加速增长。

根据IDC和希捷2019年研究,我国每年将以超过全球平均值3%的速度产生并复制数据,2018年约产生7.6 ZB数据,到2025年将增至48.6 ZB。对此,我国近年来大力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加快数字中国建设,2019年首次在中央层面明确数据是生产要素,确立大数据“鼓励类”产业地位,深入释放数据红利。

为进一步夯实数字经济发展基础,我国在2018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简称“新基建”),进入2020年以来更是在国家层面会议上多次提出加快“新基建”建设步伐。最近的一次则是在3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明确,“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

新基建主要包含七大领域,均与大数据密切相关:5G加速数据资源增长速度;大数据中心承载数据资源;工业互联网催生工业数据资源;人工智能需要数据资源支撑;以特高压为代表的电力行业,以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为代表的交通行业,均在推动数字化转型,深化行业大数据应用。

可以预见,我国数字经济在新基建的强力支撑下,必将孕育出更为强劲的发展新动能,助推我国经济社会抢回丢失的时间,继续向好发展。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等的研究显示,2018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已经达到31.3万亿元,占GDP比重34.8%,对GDP增长贡献率达到67.9%,规模位居世界第二,增速位居世界第一。

在数字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数据互联互通是关键,推动数据要素在深化应用、广泛应用中实现价值最大化。疫情期间,我国政府主导,企业积极参与,共同驱动与疫情有关的各类数据有序互联互通,使它们在融合应用中大幅提升大数据在疫情监测分析、病毒溯源、防控救治、资源调配、复工复产等方面的重要支撑作用。

其中,国家卫健委正在强化与工信、公安、交通运输等部门的信息联动,形成公路、铁路、民航、通讯、医疗等疫情相关方多源数据监测、交换、汇聚、反馈机制。国务院办公厅电子政务办公室、国家卫健委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联合开发的“密切接触者测量仪”APP,深度融合国家卫健委、交通部、铁路总公司等机构数据资源,堪称政企大数据合作典范。

对此,我国已在2017年12月8日提出“要制定数据资源确权、开放、流通、交易相关制度,完善数据产权保护制度”,国务院办公厅2019年8月8日《关于促进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进而明确“畅通政企数据双向流通机制,制定发布政府数据开放清单,探索建立数据资源确权、流通、交易、应用开发规则和流程,加强数据隐私保护和安全管理。”

在全国首个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贵州成立的全国第一家大数据交易所——贵阳大数据交易所,率先构建数据要素价格市场,探索数据货币化场内交易,赋予数据金融产品的功能特性,交易驱动数据要素有序高效流通;现已成为国家大数据(贵州)综合试验区首批重点企业、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贵州大数据)参建单位,积极争创国家级大数据交易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