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市檔案館認真完成《全國檔案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綱要》執行情況自查工作


廊坊市檔案館認真完成《全國檔案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綱要》執行情況自查工作


近日來,廊坊市檔案館在做好無物業小區疫情防控的同時,認真履職,做到防控和工作兩不誤,全面完成了《全國檔案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綱要》執行情況自查工作,並按照省檔案館的要求,形成了正式文件及時上報。

“十三五”期間,廊坊市檔案館嚴格以《全國檔案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綱要》為依據,緊緊圍繞法制建設、檔案資源建設、檔案利用服務建設、檔案信息化建設、檔案宣傳文化建設、檔案安全建設、檔案隊伍建設,認真組織,整體推進,檔案資源建設不斷加強,檔案服務功能進一步提升,檔案事業發展取得較好成績。

一、主要完成情況。“十三五”期間,對照《廊坊市檔案局檔案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提出的工作規劃,科學謀劃,將規劃貫穿於日常檔案工作中,全面完成了檔案法制建設、檔案資源建設、檔案利用服務建設、檔案信息化建設、檔案宣傳文化建設、檔案安全建設、檔案隊伍建設等重點工作任務。

二、打造了檔案工作的特色亮點。一是結合全市檔案工作實際,傾力打造“119”工程。2018年年初,市檔案局領導班子經認真研究、潛心謀劃,果斷推出了“119”工程。即新建一個國家檔案館、辦好一個回顧展、培樹90個檔案工作示範單位,這三項工作有的已經完成,有的已準備就緒。二是以服務大局為中心,重點開展“三服務”活動。2018年初制定了《廊坊市檔案局開展“三服務”活動實施方案》,以“服務中心大局、服務經濟建設、服務社會民生”為工作重點,進一步強化服務意識,創新服務理念,將檔案監督檢查與指導服務相結合,深入實體企業、機構改革單位、重點建設項目和黨委政府中心工作臨時機構等單位開展檔案業務指導。三是加強溝通,開創京津冀協同發展新局面。為進一步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重大國家戰略舉措,在平等、互利、共贏的基礎上更深層次地推進檔案工作的交流合作,2017年始,我館主動對接通州、武清檔案館並簽署《“通武廊”民生檔案跨館查檔出證互認服務協議》,同時與福州市、北京海淀區檔案館簽訂《民生檔案跨館利用服務工作協議》,建立長期合作機制,實現“信息多跑路,群眾省跑腿”,開創了河北省跨地區及省際區域開展檔案服務先河,填補了空白,創造了經驗。2019年8月27日通州、武清、廊坊三地檔案工作者40餘人,在香河第一城召開主題為北運河文化座談會,共同挖掘北運河歷史檔案。一系列的創新舉措,使檔案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得到了上級和社會各界的肯定。

四是以“廊坊檔案”微信公眾號為陣地,強化檔案宣傳文化建設。以微信公眾號為宣傳推廣檔案法規、政策和工作的平臺,加大宣傳力度,發揮廊坊特色,讓我館的官方公眾號——“廊坊檔案”真正成為廊坊檔案的傳播陣地,現已編髮222期。憑藉“檔案元素”,繼續辦好《檔案廊坊》,開啟歷史記憶,講好廊坊故事,解讀史實真相,理清事件脈絡,賦予檔案新的活力,現已印發16期,《檔案廊坊》多次得到市委書記馮韶慧同志的籤批,市農業局等相關部門還編印了小冊子,進行廣泛學習。同時組織各縣(市、區)檔案系統利用館藏以及面向社會各界徵集到的聲像、檔案、照片、資料等,拍攝“砥礪奮進,築夢蘭臺”紀念改革開放40年宣傳片,用檔案語言講活檔案歷史,讓社會公眾更全面、更深入的瞭解檔案工作、共享檔案事業發展成果,共同展示回顧廊坊的發展歷程,為全市檔案工作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和輿論環境,並在廊坊電視臺展播一個月,每週兩次。為紀念建市30年,獻禮祖國70華誕,編印《廊坊•記憶》宣傳冊,打造具有廊坊特色的檔案文化陣地,受到社會各界廣泛好評。五是強化培訓,不斷提升檔案幹部的業務水平和創新能力。2017年組織市、縣兩級80多個單位計124名檔案工作者在杭州浙江大學舉辦了為期七天的“檔案幹部管理能力提升專題培訓班”,同年,在河北石油職業技術學院舉辦全市檔案幹部業務培訓班和全市鄉鎮檔案幹部培訓班兩期。2018年,舉辦了全市檔案工作示範單位業務人員培訓班,共有100餘人參加了專業培訓。通過培訓進一步提升了全市檔案的能力和水平,為更好的服務本職工作、服務百姓社會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六是積極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當好百姓健康的“守門員”。在抗擊新型冠狀病毒疫情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廊坊市檔案館高度重視,帶領全館黨員幹部,凝心聚力、勇挑重擔、衝鋒在前,充分發揮檔案人無私奉獻、恪盡職守的崇高精神。為全面落實市委組織部以社區防控為主的綜合防控措施要求,全館25名黨員幹部職工全部投入到社區疫情防控入駐值守工作,全館人員分四個小組,每組六人三班倒,確保各項防控措施落實到位。大家克服防疫物資短缺、入駐條件簡陋等困難,熱情高漲的投入到社區24小時疫情聯防防控、群防群控工作中。在做好防控的同時,市檔案館加大宣傳力度,保證信息通暢,編寫的疫情防控信息被國家檔案局、中國檔案報、河北檔案信息、中新社、河北日報、今日頭條、廊坊日報社、廊坊機關黨建等多家新聞媒體採用,其中“防控工作組進社區”及相關圖片被中心社新聞網採用。

在自查中,也客觀地實事求是地總結了自身存在的困難和問題,並對“十四五”規劃編制工作提出了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


檔案資料徵集通告


為了深入挖掘廊坊市散落社會具有保存價值的歷史檔案資料,進一步維護歷史的真實面貌,完整保存我市的歷史記憶,豐富館藏資源,優化館藏結構,更好地為社會提供檔案信息服務,廊坊市檔案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檔案法》和《河北省檔案管理條例》、《河北省檔案館檔案徵集工作辦法》的有關規定,在抓好疫情防控期間檔案收集整理工作的同時,向社會各界廣泛徵集散存在社會上和個人手中的各種檔案資料,現將有關事項通告如下:

一、徵集範圍

(一)解放前檔案資料和實物

1、歷代封建王朝和舊政權的御旨、詔書、手諭、奏摺、公報、告示、嘉獎令和委任狀;歷代編修的地方誌、水利志、資源志、人物誌等。

2、歷代的各種家譜、族譜、墓誌、碑文、古書、年表、各種報刊、傳單、照片、有價證券、古字畫、印模等。

(二)革命歷史檔案

解放前我黨、政、軍領導人和知名人士在本地區進行革命活動時形成的著作、筆記、書信、日記、講話稿、照片、錄音、錄像以及後來撰寫的有關本地區革命鬥爭的傳記、回憶錄等材料。

(三)城鄉社會發展變遷方面的檔案資料

1、反映廊坊市重大建設項目;

2、反映廊坊市科技、教育、文化、衛生等方面的檔案資料及新、老照片;

3、反映廊坊市城市建設、街道、街景建築格局等方面的檔案資料及新、老照片;

4、反映廊坊市人民群眾生產生活變化的檔案資料及照片。

(四)名人檔案及相關資料

廊坊籍或在廊坊工作過的享有較高聲望的教授、專家、學者、藝術家、有突出貢獻的科技工作者和全國勞模、戰鬥英雄、革命烈士等,在工作、生活及社會公務活動中形成的書信、任職文書、生平事蹟、日記、照片、證書、講話稿、手跡、回憶錄等文字、聲像資料等;

(五)各行業各部門形成的檔案資料

1、各行業、各單位榮獲國家級榮譽稱號的文字材料、聲像資料、證書等;

2、各部門編印的政策、法規、條例等有關彙編材料;

3、各部門自行編輯發行的報刊、雜誌、年鑑、畫冊等資料;

4、反映全市重大政治、經濟、文化等活動、事件的照片、聲像等資料;

5、廊坊境內的重大活動、重大事件和嚴重自然災害形成的檔案資料;

6、黨和國家領導人、著名人物、外國領導人視察的照片、聲像等資料。

二、徵集方式

(一) 無償捐贈。存有上述檔案資料的單位和個人,可直接向市檔案館捐贈原件或複製件。凡捐贈進館的檔案資料,經過專家鑑定後由檔案館永久保存。

(二) 暫借複製。個人不願捐贈原件,本館可以提供複製服務,複印或複製後原件歸還本人,複印或複製件在本館保存。

(三) 寄存保管。對暫時不願向檔案館捐贈的或是特別珍貴的檔案資料個人保存確有困難的,經本人同意本館可提供寄存服務,代為保管。寄存期間,其檔案資料所有權仍屬於所有人,本館不收管理費,同時負責檔案資料的安全和保密,寄存者憑存單可免費隨時借閱。

(四) 徵購。市檔案館向珍貴檔案資料持有者徵購檔案,擬徵購檔案經相關機構和專家鑑定,其價格由本館與檔案資料持有者雙方協商確定。

三、徵集說明

有捐贈、寄存等意向的單位和個人可直接到廊坊市檔案館辦理有關事項,也可以採取信函、電話等方式與市檔案館聯繫,本館可提供上門服務,協商相關事項。

四、徵集時間及聯繫方式

徵集時間:常年徵集

聯繫部門:廊坊市檔案館接收徵收科 李文志 母曉瑩

聯繫電話:2655195

電子郵箱:[email protected]

地址:廊坊市愛民西道101號廊坊市檔案館


廊坊市檔案館

2020年2月14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