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陘明經進士馬步青智鬥貪官

推倒銀桌子的故事

馬喜順口述 馬生堂整理

井陘明經進士馬步青智鬥貪官

我祖馬使,是始祖馬旺第19代世孫,生於清朝嘉慶年間,業儒。是東尖山十三杆(當時東尖山十三個有名的文化人)之一。他飽讀四書五經,好善樂施,愛抱打不平。那時,馬使是東尖山的千人(村長,管事的人)。他目睹井陘縣衙不顧百姓死活,實行“十抽那時,馬使是東尖山的千人(村長,管事的人)。他目睹井陘縣衙不顧百姓死活,實行“十抽二”的稅收土政策:就是納國家八兩銀子,需交縣衙二兩銀子。百姓苦不堪言。目睹此景,作為千人的馬使毅然站出來,為民請命,決定據理力爭,推翻井陘縣的稅收土政策。他知道,憑一己之力,讓縣衙改變稅收土政策,絕非易事。他和堂兄馬步青多次商量,琢磨再三,並做好各種準備,尤其是想到了最壞的情況——坐牢。於是,他們寫好了狀紙,準備了其他資料……。馬使多次到井陘縣衙申訴,要求官方到民間瞭解實情,改變不合理的稅收政策。但是,井陘縣衙置若罔聞。馬使任然不改初衷,據理力爭。年歲,作為千人的馬使到縣衙交稅。將銀子擺到縣衙的桌子上,並且責問縣衙;朝廷律法那一條那一款有“十抽二”的規定?縣衙無法回答,只強調縣裡就是這樣收稅的……。馬使多次交涉,至今無果,一氣之下,把擺滿銀子桌子掀翻。縣衙很是尷尬,以擾亂公堂罪,將馬使戴上手銬腳鐐投入監獄水牢。為防止上訪告狀,縣衙派衙丁等到馬家莊監視。將馬家莊(當時叫東尖山)團團圍住,不讓馬家莊的人和外莊的人隨意出入。堂兄弟馬步青。是東尖山十三杆之一,嘉慶年間歲貢。他看在眼裡,急在心裡。決定為救堂兄弟,為百姓之苦,挺身而出。他和族人前思後想,決定到府衙上訪告狀。為了擺脫衙丁圍堵,他急中生智找到才十二歲的馬步芳,假裝上山割柴。衙丁見是個小孩就放出去了,但下午又回到村裡。晚上,他們把已寫好的訴狀和給在正定府任督查使同學高忠賢的信縫在衣裳裡。第二天,馬步芳又假裝割柴出了村。他一出村就按馬步青所指的路線翻山越嶺,趟河過村,直奔正定府,擊鼓升堂。馬步芳拿出訴狀和給高忠賢的信呈與府衙,府衙一看說;這案子正定府審不了,我帶你到保定府上訴。於是,他們又赴保定府將訴狀和信交給高忠賢。保定府十分重視此案,派人前往井陘縣瞭解稅收和馬使收監情況後,決定到井陘縣三堂會審。根據馬使的申訴和掌握的證據,判定馬使勝訴。停止十抽二的稅收政策。法辦縣令,帶回正定府按朝廷律法論處。其他官員一律解職。保定府對馬使,馬步青伸張正義的行為上報朝廷,獎賞匾額各一塊。嘉慶皇帝欽命兵部侍郎監督正定府加一級“明經進士”,並敕授穫鹿縣儒學正堂加一級吳曾壽書寫匾額。對馬使,馬步青為民請命的精神予以高度肯定。掛匾那一天,正定府,井陘縣,贊皇縣,元氏縣,平山縣,都來祝賀。敲鑼打鼓,鞭炮震天,東,西,南,北街鋪滿了鞭炮皮,還唱了五天戲。這就是:我祖“推翻銀桌子”故事。“推翻銀桌子”使全縣人民受益。但,馬使為打官司耗盡家產,賣了30畝好地,1處宅院,只留了幾畝薄田。其後人,家境越來越艱難,由於人多地少,到光緒末年仍無起色。不得已,舉家前往山西平定葦地窪墾荒,居住至今。這兩塊匾額,還留存馬步青一塊。馬使那一塊已無下落。我祖舍家為民,澤被後人之舉,我們永遠恩記!

2018.11.13據馬喜義口述補充

東尖山村馬氏先祖馬步青被嘉靖皇帝賜封:明經進士

馬行雨曾孫馬建德終生三子:長子馬徑、次子馬徹為業儒人,三子馬步青恩貢儒人歲進士。馬步青為我村辦過多項好事,深受人們擁戴。深得民心名望極高,嘉靖皇帝敕令正定府贈與馬步青“明鏡進士”扁一塊懸掛於大門上面。

井陘縣誌記載為清朝嘉慶年間的歲貢。出面與大尖山打官司,判為勝訴。將大小腳村,東山,秋樹溝劃歸東尖山所有。後來,應大尖山要求又將東山給了大尖山。還與其堂兄弟馬使上訴到正定府,狀告當地衙門苛捐雜稅,勝訴。被嘉慶皇帝敕授匾一塊,欽命兵部尚書郎監督正定府加一級“明經進士”一次,並由穫鹿縣文林郎儒學正堂吳曾寺書寫,掛在大門口。匾額留存至今。

井陘明經進士馬步青智鬥貪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