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飛雲先生在太行山寫生

楊飛雲先生在太行山寫生

楊飛雲先生在太行山寫生

文 / 楊飛雲

藝術創作最根本、最關鍵、最牢靠的辦法是深入生活,紮根人民。它是藝術家獲取創作靈感和精神體驗的源泉。

楊飛雲先生在太行山寫生

經常到大自然中去表現生活中的人民,寫生體驗和創作,是一個有出息的畫家應該經常持守的本分;是親近自然、表現生命、錘鍊畫藝的最佳方式;是畫家用畫筆和心靈直接觸摸生命本源的有效途徑。通過在自然中的寫生,人類發現了繪畫規律,發現了光色空間,創造了完備的繪畫知識與法度。無論古今,人們都認同一個道理,就是大自然與人類生活是藝術的源泉。對景寫生就是在源頭上有效地獲取藝術的生命元素。作為一個畫家,不可久離,更不可不做,否則難逃蒼白、概念、做作等弊端。正如巴爾蒂斯所言:“脫離自然的畫家會渴死在泉水旁”。一切科學的成果是因研究自然而發展,一切藝術的創造是因體悟自然而進步。

楊飛雲先生在太行山寫生

藝術創作是為了滿足心靈的需要和精神的提升而存在的。美術的根本意義是用繪畫技術來表達美感,而美感是發端於心靈的感動。在藝術創作中沒有感動的美是蒼白的;沒有美的感動是低俗的。無關痛癢的冷漠與物慾橫流的鼓譟、宣洩,都是藝術品質的大敵。對美好事物有感動的人,是由藝術家內在生命中的品質格調所生髮的。如果一個品格低下且沒有審美追求的人搞藝術一定是一個錯誤,那樣不但自己浪費生命,也會汙染他人。

楊飛雲先生在太行山寫生

回看歷史上的經典,藝術作品的外狀可以千姿百態,變幻無窮,但是其內質若離開真、善、美的核心價值就會成為精神的廢品,被歷史所拋棄。個性表達決定特徵,而共性追求卻決定水平。藝術史證明,不真的東西不能感人,不善的東西沒有價值,不美的東西就不是藝術。


楊飛雲先生在太行山寫生

秋陽布面油畫 40X50cm 2018年

在今天這個獲取圖像手段異常便捷的年代,作為畫家,不應滿足於各種處理手段提供的間接圖像資料,而應經常走入生活,走近人民,回到繪畫的本體,從審美的原點出發,熱愛自然,禮讚生命,強調真切體驗、真情實感,在天然純樸的原素中昇華自己的藝術,為新時代賦予我們的使命而努力創作。寫生是繪畫藝術賦予我們的一種恩賜,它使我們變得真誠、樸素,從而更加熱愛生命。

寫於高碑店中國油畫院

楊飛雲先生在太行山寫生

村口晨陽 布面油畫

45X60cm 2018年

楊飛雲先生在太行山寫生

太行山“高家村畫家村”三月布面油畫

80X60cm 2019年

楊飛雲先生在太行山寫生

古村朝陽布面油畫

45X60cm 2018年

楊飛雲先生在太行山寫生

桃樹坪布面油畫

60X45cm 2018年

楊飛雲先生在太行山寫生

木土彬村秋陽布面油畫

45X60cm 2018年

楊飛雲先生在太行山寫生

車佛溝的上午布面油畫

50X40cm 2019年

楊飛雲先生在太行山寫生

太行山高家檯布面油畫

60X80cm 2019年

楊飛雲先生在太行山寫生

山路布面油畫

50X40cm 2018年

楊飛雲先生在太行山寫生

高山下的高家臺村布面油畫

80X60cm 2019年

楊飛雲先生在太行山寫生

車佛溝的下午布面油畫

60X45cm 2019年

楊飛雲先生在太行山寫生

石板巖“高家臺村口”布面油畫

45X60cm 2019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