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潭印月,晚節留香,天水合璧,我心相印


三潭印月,晚節留香,天水合璧,我心相印

杭州去了多次,三潭印月卻是第一次到來,對於三潭印月還是三潭映月,乍一聽還有點愣住,那瞎子阿炳不是寫的《二泉映月》啊,兩者的意思大體都通吧。

遊船登船地點就在集賢亭處,侯船的時間裡在這裡走走。這是一座伸到西湖中的亭子,一段與湖水幾乎齊平的無欄杆小堤將它與岸邊相連,遠處與寶石山上的保俶塔相望,營造出煙波浩渺、隱逸儒雅的氣質,吸引眾多遊客流連忘返無論。


三潭印月,晚節留香,天水合璧,我心相印


無論白天還是夜晚,這裡都有許多攝影愛好者取景拍攝。集賢亭楹聯:眾說林亭美,湖城綺陌容嘯傲;天成雲水鄉,景勝新妝亦經綸。

三潭印月,晚節留香,天水合璧,我心相印

與集賢亭相對的還有一座晚香亭,外型很別緻,邊上一塊石碑刻著“晚節留香”四個大字,這裡的對聯立意也挺好:風月無邊信是湖山著意,園林有幸只緣翰墨多情。

三潭印月,晚節留香,天水合璧,我心相印

差不多時間了,登船吧。離岸,電動船輕輕往前飄蕩。

本來隱於遠方矮丘後的雷峰塔也漸趨清晰,雖不是斑斕晚霞間的“雷峰夕照”,但它淡淡身影,也成空茫湖面中的焦點。這邊保俶塔的身影也更加清晰。


三潭印月,晚節留香,天水合璧,我心相印


湖光山色,一目瞭然

三潭印月,晚節留香,天水合璧,我心相印


西湖邊上處處是讓人愉悅的景緻。

三潭印月,晚節留香,天水合璧,我心相印

沒多久到達島上,島名“小瀛洲”,趙樸初老先生的字,不過與其它地方的題詞不同,這三個字看過去更加行雲流水些。這裡由湖中疏浚後之淤泥堆築而成,並於清代加添經營其間園林造景。門廳內是“天水合璧”四個字,自然是這裡景色的描述了。

三潭印月,晚節留香,天水合璧,我心相印


穿過門廳,裡面建築是先賢祠,門上對聯“客中客入畫中畫;樓外樓看山外山”,巧妙點綴了這裡的景色。先賢祠園縣奉祀黃宗羲、呂留良、杭世俊等名流,黃宗羲享有“中國近代思想啟蒙之父”美譽,呂留良是反清復明的名人,杭世俊乾隆年間因直言上達而受貶斥,隱居杭州。如今這裡只留下這塊牌匾,裡面已經空無一物了。

三潭印月,晚節留香,天水合璧,我心相印

這邊的建築上是“三潭印月”的牌匾,裡面的屏風上是以金漆點繪出的島上鳥瞰。

這邊是湖中湖,湖中有島,島中有湖,貼水彎折而前的九曲橋,與當中橫越的土堤,將湖面交劃成田字,橋間有各色亭閣。

三潭印月,晚節留香,天水合璧,我心相印

之前的功課沒有做好,對於島上的景點並未認真拍攝完整,只留下這中間的南舒亭,四面分別寫著東朗、南舒、西清、北暢兩個字,而北暢這邊的對聯是“三面湖水四圍山色;一簾松翠十里荷香”,奇怪為何不用三面湖光呢?

三潭印月,晚節留香,天水合璧,我心相印

前方是“御碑亭”,這裡立有乾隆書寫的“三潭印月”石碑,乾隆的字自然是隨處可見了,不足為奇。


三潭印月,晚節留香,天水合璧,我心相印

導遊圖上俯瞰整個小瀛洲,狀如一個碩大的“田”字。南北連以曲橋,東西系以柳堤。


三潭印月,晚節留香,天水合璧,我心相印

小瀛洲上有開網亭、亭亭亭、九獅石、閒放臺、迎翠軒、我心相印亭等園林建築。

三潭印月,晚節留香,天水合璧,我心相印


這些亭名挺有意思的,尤其是“我心相印亭”,禪意十足,“我心相印”,一般而言大家容易想成愛情的詞彙,其實“我心相印”是佛教禪語,原來的意思是“不須言,彼此意會”,也即通常所說的“心心相印”之意。但話又說回來了,如不是“倆心相印”又何來“不必言說,彼此會意”呢。亭前有石欄,憑欄瞭望,湖中三石塔亭亭玉立在眼前,廣闊的湖面與遠近景色也歷歷在目。

三潭印月,晚節留香,天水合璧,我心相印

人民幣一元紙幣的背面採用三潭印月的景色,可見三潭印月在我國風景名勝中的標誌地位,這三座石塔相傳為蘇東坡在杭疏浚西湖時所創設,現有石塔為明代重建。而有趣的是塔腹中空,若在月明之夜,洞口糊上薄紙,塔中點燃燈光,洞形印入湖面,呈現許多月亮,真月和假月其影確實難分,故得名“三潭印月”。也有很多傳說,說三潭印月是一隻大香爐的三隻腳,而這隻大香爐則倒扣著一條黑魚精,香爐的三隻腳伸出水面就成了三潭印月。三座為觀測積淤狀態而建的小石塔,並未如想像中的大,但仍可看出它帶有五個圓孔的瓶狀優雅線條,在水間彼此遠遠相視。據說中秋時節,塔內會點上燈火,天上,湖面,三塔與人心,月輝交映,柔亮了團圓氣氛。都是人,大家看看也就滿足了。

三潭印月,晚節留香,天水合璧,我心相印


不過來評價這個地方,還可真是鬧中幽靜,在綠葉中依序佈局池水環擁的雅緻空間,想必被濁世汙穢的心靈都能清明澄淨。還有眾多洞門與漏窗,綠蔭織出一片沁涼,這邊綠樹掩映、花木扶疏;那邊垂柳拂波,亭榭倒影。真有一步一景,步移景異之趣。要是幾個人在此小住一宿,喝點小酒該多愜意啊。“未能拋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