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頂山魯山五年減貧36292戶 13.4萬餘人

3月7日,在魯山縣瓦屋鎮土橋村香菇種植基地,大棚連著大棚,十分壯觀。大棚內外,80多名務工人員在忙著選料裝袋、接種、澆水、摘菇,一片繁忙。

“像這樣的新型香菇大棚全縣有1600多個,每個大棚內可擺放菇袋6500個左右,每袋可淨掙五六元。全縣香菇種植總規模已達2.8億袋,菇農純收入可達近20億元,產業帶貧效益非常明顯。”魯山縣扶貧辦主任李新傑說,目前該縣形成了“一套產業獎補政策、六大扶貧產業、七條扶貧產業帶、‘六金’增收模式”的“1676”產業扶貧體系,確保了群眾持續穩定增收。

魯山縣素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稱,是一個集深山區、水庫淹沒區、革命老區於一體的秦巴山片區貧困縣。近年來,該縣以脫貧攻堅工作統攬全局,以加強產業黨組織建設為載體,強力實施黨建引領脫貧攻堅,先後派駐274名第一書記,派出518個駐村工作隊,抽調12911名幫扶責任人,實行“戰區管理、掛圖作戰、戰令推進、專班落實、督查跟進”的指揮體系,採取“日落實、周研判、月推進、季觀摩”工作機制,舉全縣之力做好脫貧攻堅工作。截至2019年年底,全縣貧困人口從2014年的40804戶142923人,減少到4512戶8231人,貧困發生率降至0.96%。經過考核驗收和第三方評估,順利完成貧困縣摘帽目標,正式退出貧困縣序列。

務工一人,全家脫貧。魯山縣多方爭取資金,建起24個扶貧車間、39條生豬千頭線等,貧困戶除到此務工外,每個場所年租金5萬元,項目所在村的貧困戶也可從中獲得高比例的分紅。同時,把轄區規模種、養、加企業作為扶貧就業基地,鼓勵企業優先招收貧困戶務工,讓他們在家門口就能穩定增加收入。該縣勁酷織造、美倫飾品、煒誠實業、迷王制衣等100多個勞動密集型加工企業,通過貧困戶在基地務工、入股分紅等形式,帶動近12000名貧困群眾脫貧。堯山景區、中原大佛景區、墨子古街等72個旅遊業扶貧產業基地,帶動3500多名貧困群眾通過景區經商、入股分紅、開辦農家樂、務工就業等形式脫貧。

此外,魯山縣集中式光伏項目的發電規模已發展到35.08兆瓦,通過務工薪酬、土地租金、收益分配等形式實現增收的貧困群眾達到2913戶10196人,另有2310戶貧困家庭通過發展分佈式光伏項目,戶均年增收2000元。

要輸血更要造血。該縣圍繞農技服務、科技培訓、就業指導等,採取派駐科技人才、組織技能培訓、加大經費投入等措施,讓群眾掌握實用技術,大力發展農產品龍頭產業,提升貧困地區“造血功能”,發揮帶動輻射作用。目前,該縣五里嶺酥梨、八里坡石榴、熊背血桃、辛集葡萄、庫區藍莓、下湯甜桃等已成為知名品牌,產品供不應求。眾多貧困戶依託種植業,在國家扶貧小額貸款、到戶增收等政策幫扶下,依靠自己勤勞的雙手,走上了穩定脫貧路。瑞亞牧業萬頭奶牛、龍潭散養柴雞等40多個農業龍頭企業,通過代養、入股分紅、合作社+農戶、基地務工等形式,帶動6400人脫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