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同思念一个人

如同思念一个人


最近,我在阅读上发现了一个提高效率的小办法,以半小时为单位。

我有一个草绿色的方形计时器,每当我要阅读时,我都会先拿起它,定好半小时倒计时。时间一到,计时器会自动响起。

在这半个小时内,什么也不做,就只阅读,哪怕突然感觉有点儿口渴,也会忍耐着,直到叮叮铃铃的闹铃声将我的思绪从书本拉回现实。

然后,我就会起身离开书桌,去干几分钟别的事,烧半壶热水,拆茶包,给自己泡上一杯;做一些简单的运动,比如十个一组的蹲起,做三组;或者处理一件简单的家务,把鞋架上凌乱的鞋子整理一下,去洗手间时,顺手把一件需要手洗的羊毛衫搓了,有时,是把洗衣机里刚刚洗好的衣服晾了。

几分钟的事情处理完毕,立刻再回到书桌,开始下一个半小时。

半个小时不长,但也不短,快赶上学校里的一节课时间。由于有清晰的时间目标,加上身体刚活动过,阅读起来,精力就很精中,效率会大大提升。

在这半小时内,我通常会定一个阅读目标,比如《追忆似水年华》,我的目标是在半个小时内读完三十页,一分钟一页,很容易完成。十五张纸,捻在手里的感觉薄薄的,心里感觉也很轻松。

有时候,读完了,铃声还没响起,我会前后翻看一下,再回顾一下那些令我印象深刻的细节,重读一些优美的句子,这种情况很少,因为设定的目标刚好是自己踮踮脚才可以达到的。

有时候,铃声响起的时候,还有一点点没看完,那就再坚持一两分钟,直到看完为止。

不要小看这半小时。如果一天内可以抽出几个这样的时间段,比如四个,那就可以阅读一百二十页,两天或者三天就可以读掉一本书,一周可以阅读两本。《追忆似水年华》一共七卷,有人说,这是一部需要判十年有期徒刑才能去读的书。其实,没有那么夸张。采用“半小时阅读法”(姑且这么说吧)后,我已经看完三卷,余下的四卷,也可以轻松完成。

我在一篇文章中读过这样一句话:我们常常高估了自己在一天、一周内可以完成的事情,却低估了自己在一年、两年、十年间可以完成的事情。

把时间词替换一下,“我们常常高估了自己半小时、一小时可以完成的事情,却低估了自己在一天、两天、十天可以完成的事情。”

当我以半小时为单位去阅读的时候,我发现哪怕我不高估它(一分钟只阅读一页),坚持这样去做,一段时间下来,阅读的量也是很可观的。

某个半小时,孩子们会过来打扰我。

“妈妈,陆小曼是谁?”女儿问我。

“徐志摩的妻子。”

“妈妈,你能不能给我买个游戏机,就是这样的,小熊弟弟手里拿的这种……”儿子拿着一本书走过来。我很费力地耐心听他说完,跟他说现在不能。他说不行,他就要。我哄了好一会儿才将他哄走。

这次铃声响起的时候,我才看十页,只完成原定目标的三分之一。回想一下,中间不过是说了一些琐碎话而已,时间就这样悄悄溜走,这时候,我终于明白那些没规划,或者说是没进行时间管理的日子,为什么总会在一天结束的时候,感觉无所事事、碌碌无为,内心充满沮丧感。

下一个半小时开始之前,我和孩子们说了我的计划,告诉他们接下来的半个小时,我要读书,在这中间,有什么事都先等一下,铃声响起的时候,再过来找我。孩子们欣然同意。

在《追忆似水年华》中,主人公马塞尔思念德.盖尔芒特夫人时,有这么一句内心独白:十四天也只有对我才显得漫长,凡是涉及德.盖尔芒特夫人,我总是用分秒来计算时间的。

如果你觉得时间总是过得太快,想读的书都没办法去读,也可以试着将时间单位划分得细小一些,比如以半小时为单位,如同思念一个人那样,计算好每分每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