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天教師:德育、班主任與班主任管理

學天教師,助力你我教師夢!

學天教師:德育、班主任與班主任管理

教學高頻考點

1. 品德的心理結構

道德認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為,其中道德行為是衡量品德的重要標誌。

2. 皮亞傑採用“對偶故事法”,總結出了兒童道德認知發展的總規律:從他律到自律的認識、轉化發展過程。10 歲是兒童從他律道德向自律道德轉化的分水嶺。

3. 科爾伯格採用“道德兩難故事法”,將道德判斷分為三個水平,每一水平包含兩個階段,六個階段依照由低到高的層次發展:前習俗水平、習俗水平、後習俗水平。

4. 態度與品德形成的過程

依從、認同和內化。

5. 良好態度與品德的培養

①有效地說服;

②樹立良好的榜樣;

③利用群體約定;

④價值辨析;

⑤給予恰當的獎勵與懲罰。

6. 德育過程的特點/基本規律

(1) 學生的知、情、意、行諸因素統一發展的規律

(2) 學生在活動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統一多方面教育影響規律

(3) 學生思想內部矛盾轉化,教育和自我教育相結合規律

(4) 學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長期性和反覆性規律

7. 我國中小學德育的主要原則

導向性原則、疏導原則、尊重學生與嚴格要求學生相結合原則、教育的一致性與連貫性原則、因材施教原則、集體教育和個別教育相結合原則、正面教育與紀律約束相結合的原則、依靠積極因素,克服消極因素的原則(長善救失)、靈活施教原則、知行統一原則

8. 常用的德育方法

說服法、陶冶法、實際鍛鍊法、榜樣法、品德修養指導法、表揚獎勵與批評處分(品德評價法)

9. 德育途徑

教學;社會實踐活動;課外活動;團隊活動與集會活動;班主任工作。教學是對學生進行德育工作最基本、最經常、最有效的途徑。

10. 班主任工作的內容

(1) 瞭解和研究學生。瞭解和研究學生是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礎。

(2) 組織和培養班集體。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環節,也是班主任的工作目的和主要任務 。要組織和培養良好的班集體,教師要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

①制定共同的奮鬥目標;②選拔和培養學生幹部(建立得力的班集體核心);③建立班集體的正常秩序;④組織形式多樣的教育活動;⑤形成正確的集體輿論和良好的班風。

(3) 做好個別教育工作。後進生的教育工作在班主任的個別教育工作中處於首要地位。

(4) 協調校內外各種教育力量

(5) 操行評定

(6) 做好班主任工作計劃和總結

(7) 建立學生檔案

(8) 組織課外、校外活動和指導課餘生活

高頻題目

一、單項選擇題

1.在柯爾伯格的有關兒童道德判斷髮展階段的研究中,服從與懲罰定向階段屬於()。

A.習俗水平

B.前習俗水平

C.後習俗水平

D.權威水平

2.衡量道德品質的重要標誌()

A.道德認識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為

3. 皮亞傑認為,( )歲是兒童從他律道德向自律道德轉化的分水嶺。

A.10

B.9

C.12

D.18

4. 人們對社會思想道德和人們行為的愛憎、好惡等情緒態度屬於()。

A.道德認識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為

5. 美國教育心理學家班杜拉創立的德育模式是( )。

A.認知模式

B.認知行為模式

C.體諒模式

D.社會模仿模式

6. “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導之以行、持之以恆”反映了德育的()規律。

A.促進學生思想內部矛盾轉化的過程

B.組織學生活動與交往的過程

C.培養學生知情意行的過程

D.是長期、反覆、逐步提高的過程

7.孔子說“君子恥其言過其行,納於言而敏於行”,這句話體現了()

A.獎懲法

B.陶冶法

C.榜樣法

D.鍛鍊法

8.老師採取畫小紅花、插小紅旗等方式鼓勵學生的德育方法是()

A.品德評價法

B.榜樣示範法

C.陶冶教育法

D.實際鍛鍊法

9.班主任工作的首要任務是()

A.組建良好的班集體

B.促進班級成員的全面發展

C.培養學生的民主作風

D.指導班、團、隊活動

10.班主任既通過對集體的管理去間接影響個人,又通過對個人的直接管理去影響集體,從而把對集體和個人的管理結合的管理方式是( )。

A.平行管理

B.常規管理

C.民主管理

D.目標管理

二、簡答題

11.簡述態度與品德學習的一般過程。

12.簡述貫徹疏導原則的基本要求。

13.聯繫實際,談談班主任瞭解學生的方法?

三、辨析題

14.德育過程就是學生品德的形成過程。

四、材料分析題

15.某中學的於老師作為一名班主任,每天要管理的事情太多,經常感到分身乏術,真希望有個助手能夠幫助自己。有一天,於老師突然想到,能不能讓學生來代替自己,行使班主任的權力呢?於是決定試一試。經過認真考慮,於老師決定選擇平時在班上威信較高的班幹部鄭莉莉作為第一個試驗對象。一天課後,於老師找到鄭莉莉同學作了一次長談,說明了自己的設想,也談了老師對她的期望,第二天,在班會會議上,於老師向全班同學宣佈了自己的計劃下一週,由鄭莉莉同學當班上的代理班主任,我只是一名普通的任課老師,班上的一切工作由鄭老師主持。

請運用所學過的有關班主任工作的理論,對於老師的這一做法作出理論分析。


答案解析

一、單項選擇題

1. 答案:B

解析:前習俗水平第一階段懲罰服從取向階段。兒童評定行為好壞著重於行為的結果,認為受讚揚的行為就是好的,受懲罰的行為就是壞的。第二階段相對功利取向階段。兒童評定行為的好壞,主要看是否符合自己的要求和利益。所以第二階段的觀點經常被視為道德相對主義。

2. 答案:D

解析:道德行為是個體在一定的道德認識指引和道德情感激勵下所表現出來的對他人或社會具有道德意義的行為。它是道德觀念和道德情感的外在表現,是衡量品德的重要標誌。道德行為包括道德行為技能和道德行為習慣。

3. 答案:A

解析:10歲以後,兒童在人與人的關係上,從權威性過渡到平等性。在這一階段,兒童的道德觀念傾向於主持公正、平等。在皮亞傑看來:從可逆性關係轉變到公正關係的主要是利他主義因素增長的結果。只有當兒童的道德判斷達到了自律水平時,才稱得上是真正的道德。

4.答案:B

解析:情,即道德情感,是人們對社會思想道德和人們行為的愛憎、好惡等情緒態度,是進行道德判斷時引發的一種內心體驗。它伴隨品德認識而產生髮展並對品德認識和品德行為起著激勵和調節作用。判斷積極或消極情緒體驗好壞的標準,是看它跟何種品德認識相聯繫以及它在"長善救失"中的地位和作用。

5. 答案:D

解析:美國的班杜拉創立的,在德育上,該模式認為人與環境是一個互動體,人既能對刺激作出反應,也能主動地解釋並作用於情境。該理論主張用替代性學習概念,建立了觀察學習的理論體系來說明個體對刺激的反應和對行為體系的建構。建立在替代基礎上的觀察學習是人類學習的重要形式,是品德教育的主要渠道。

6. 答案:C

解析:德育過程的基本規律(一)學生的知、情、意、行諸因素統一發展的規律,因此德育過程中教師要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導之以行、持之以恆。(二)學生在活動交往的過程中形成思想品德,因此教育者應把組織活動和交往看做德育過程的基礎,活動和交往的性質、內容、方式不同,對受教育者的品德影響的性質和作用也不同;(三)學生思想內部矛盾轉化的規律,所以作為教育者既要給受教育者創造良好的外因,又要了解受教育者的心理矛盾, 促進其積極接受外界的教育影響,幫助他們有效地形成新的道德品質。(四)學生思想品德

反覆而且長期逐步提高的規律,因此德育要長期抓,反覆抓。

7.答案:D

解析:“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的意思是君子說話要謹慎,做事要勤快。“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的意思是君子認為說得多而做得少是可恥的。強調的是鍛鍊的重要性。

8.答案:A

解析:題幹表述屬於品德評價法裡的表揚獎勵。

9.答案:A

解析:識記性知識。

10.答案:A

解析:班級平行管理是指班主任既通過對集體的管理去間接影響個人,又通過對個人的直接管理去影響集體,從而把對集體和個人的管理結合起來的管理方式。其主要代表人物是馬卡連柯。

班級目標管理是指班主任與學生共同確定班級總體目標,然後轉化為小組目標和個人目標,使其與班級總體目標融為一體,形成目標體系,以此推動班級管理活動,實現班級目標的管理方法。目標管理是由美國管理學家德魯克提出來的。

班級常規管理是指通過制定和執行規章制度管理班級的經常性活動。班級的規章制度是學生學習、工作,生活必須遵守的行為準則,它具有管理、控制和教育的作用。

班級民主管理是指成員在服從班集體的正確決定和承擔責任的前提下參與班級全程管理的一種管理方式。

二、簡答題

11. 【參考答案】

態度與品德的形成過程經歷依從.認同與內化三個階段。

(1) 依從。包括從眾和服從兩種。從眾是指人們對於某種行為要求的依據或必要性缺乏認識與體驗.跟隨他人行動的現象。服從是指在權威命令.社會輿論或群體氣氛的壓力下. 放棄自己的意見而採取與大多數人一致的行為。依從階段的行為具有盲目性.被動性.不穩定性,隨情境的變化而變化。此時個體對道德規範行為的必要性尚缺乏充分的認識.也缺乏情感體驗.行為主要受控於外在壓力(如獎懲),而不是內在的需要。依從則可能得到安全否則將受到懲罰。可以說.處於依從階段的態度與品德.其水平較低,但卻是一個不可缺少的階段. 是態度與品德建立的開端環節。

(2) 認同。認同是在思想.情感.態度和行為上主動接受他人的影響,使自己的態度和行為與他人相接近。認同實質上就是對榜樣的模仿,其出發點就是試圖與榜樣一致。與依從相此,認同更深入一層,它不受外界壓力控制,行為具有一定的自覺性.主動性和穩定性等特點。主體雖然列道德行為規範本身仍缺乏清楚而深刻的認識與體驗,但由於對榜樣的仰慕, 在行為上就試圖與榜樣一致。認同的願望越強烈,對榜樣的模仿就越主動,在困難面前就越能表現出堅強的意志和毅力。

(3) 內化。內化指在思想觀點上與他人的思想觀點一致,將自己所認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觀點.信念融為一體,構成一個完整的價值體系。在內化階段,個體的行為具有高度的自覺性和主動性,並具有堅定性。此時,穩定的態度和品德即形成了。

12. 【參考答案】

貫徹疏導原則的基本要求:(1)講明道理,疏導思想。(2)因勢利導,循循善誘。(3)以表揚激勵為主,堅持正面教育。

13. 【參考答案】

瞭解學生是班主任開展教育工作的前提和基礎。具體包括對學生個體的瞭解和對學生群體的瞭解兩部分。班主任瞭解學生的方法有

(1) 觀察法。通過觀察學生在自然狀態下的行為表現可以獲得學生多方面的真實情況 。教師要全面的去了瞭解一個學生,可以在課堂及課下時觀察這位學生的語言行為和表現行為等。

(2) 談話法。班主任以誠懇的態度、親切的語言與學生在良好的氣氛中交談內心的真實思想。這種談話方式很普通,課後隨時隨地都可以採用。但班主任要講究談話藝術,巧妙而自然地加以引導。

(3) 分析書面材料。書面材料包括學生檔案信息、班級記錄資料,也包括學生個人的資料,例如作業、作文和日記等。如教師可以通過對學生學習成績檔案袋的分析,瞭解學生學業的發展狀況。

(4) 調查研究。調查對象可以是學生本人、學生家長、朋友或其他相關人員。如教師可以通過家訪深入到每一個家庭,去細緻瞭解,與家長學生面對面的交流,加強了社會、家庭、學生的聯繫,瞭解了家長的期望與要求。

三、辨析題

14. 【參考答案】錯誤。

德育過程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會的要求和受教育者的品德形成規律,對受教育者有目的地施加教育影響,並引導受教育者進行自我教育,從而促進其品德發展的過程。

德育過程與品德形成過程是相互聯繫的。德育只有遵循受教育者的品德形成與發展規律,才能有效地促進受教育者的品德形成與發展;而青少年的品德形成與發展也離不開德育因素的影響。

德育過程與品德形成過程又是有區別的。德育過程是學生品德形成過程中的一個因素, 除了德育過程以外,學生品德的形成還要受其他因素的影響。

四、材料分析題

15. 【參考答案】

第一,讓學生“代現班主任”工作,說明於老師既信任了學生,調動了學生幹部參與班級管理的積極性,又鍛鍊了學生幹部的實際工作能力,班幹部是班主任工作的得力助手,是形成班級集體的核心力量。

第二,班主任培養班幹部的具體做法主要有兩點其一、大膽使用。班上的主題班言、各種文化體育活、春遊、社會調整等工作都是學生鍛鍊的大好機會,應該讓班幹部自己去策劃、組織和安排,使班幹部在活動中不斷增長才幹。其二,熱情支持。幫助班幹部正確處理工作和學習的關係,使他們做到學習、工作兩不誤。保護他們的工作積極性。班主任工作有成績, 要給予肯定、表彰;工作有困難,要幫他們想辦法解決工作中出了岔子,要主動為他們承擔責任,為他們撐腰,幫助他們總結經驗教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