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消協:疫情期間涉口罩類投訴佔總受理投訴量的43%

中新社北京3月15日電 (王慶凱)中國消費者協會(以下稱:中國消協)15日通報的疫情期間消費維權熱點顯示,涉及口罩類投訴佔全部18.1萬件受理投訴的43.86%。合同退訂、趁“疫”漲價、假冒劣質產品借“疫”抬頭、網購糾紛增加等問題也是疫情期間消費維權熱點。

中國消協表示,1月20日至2月29日,全國消協組織共受理涉疫情消費者投訴180972件。

在受理投訴案件中,按投訴性質分:涉及價格問題81581件,佔比45.08%;質量問題21136件,佔比11.68%。按商品和服務類別分:涉及口罩類投訴79368件,佔比43.86%;蔬菜糧油類投訴15039件,佔比8.31%。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部分經營者趁“疫”漲價、牟取暴利。口罩、酒精、消毒液等防疫用品和蔬菜糧油等民生消費品價格類投訴成為熱點。由於疫情疊加春節假期,物流、原材料、人工等成本上升,導致部分物價正常上漲,但與此同時,部分商家趁“疫”漲價,牟取暴利,破壞市場秩序,損害消費者權益。

中國消協分析認為,價格類投訴一是部分不法商家低價進貨高價售賣,哄抬物價,甚至同批次產品,短期內連續漲價;二是部分經營者以口罩、酒精、消毒液等防護用品高價強制搭售其他物品,限制消費者選擇;三是部分經營者不落實明碼標價,對蔬菜、肉食等搭配出售,只標總價,沒有明細的品名、單價、數量、重量等。

與此同時,假冒、劣質產品借“疫”抬頭。在產品質量安全方面,消費者投訴的主要問題,一是口罩、酒精等防疫用品質量參差不齊,比如口罩開線、產品過期等;二是部分商家售賣屬於“三無產品”的防疫用品;三是以防疫為噱頭,誇大或虛假宣傳普通口罩的防護功效,或者以普通一次性口罩冒充醫用口罩;四是銷售假冒品牌口罩、進口口罩等。

中國消協建議有關部門進一步完善涉疫情退改政策,繼續加強對不法經營者的查處力度。(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