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號(第四十四期)



百花微刊| 2020年3月號(第四十四期)

◎封面人物

周燕婷 代表作《清平樂.殘荷》


◎好望角

本期推薦作品作者:高源 五澄 楊新躍 穿石 丁 欣 安全東 鄒國榮 知否 天 許 周達(清角) 羅永珩 範義坤 白衣卿相 輕舟行海 魏新河


◎鑑賞之花

華慧娟:簡析董澍的《盧溝橋落日》

王敏健:淺評鄒國榮先生《遊拙政園》

趙秀敏:前身應是湖山主——評白車渠《虞美人 夜宿南天湖 》

徐天安:賞析彭莫的《鷓鴣天·寄友》

陳旭:一首翻出新意的詩作


百花微刊| 2020年3月號(第四十四期)


百花微刊| 2020年3月號(第四十四期)

【簡介】

周燕婷,別署小梅窗,世居廣州。理學學士,長期從事物理教育工作。青年時期嘗師從嶺南張採庵先生研習詩詞。著有《畫眉深淺》(合),《初月集》《小梅窗吟稿》《小梅窗說詩》等。現為廣東中華詩詞學會副會長,《當代詩詞》副主編。


【代表作】


清平樂·殘荷

玉簪偏墜,舞袖籠金翠。欲遣西風重喚起,又恐妨她清睡。

紅箋未寫離情,白雲猶記初盟。一夜蕭疏冷雨,幾回認作花聲。


百花微刊| 2020年3月號(第四十四期)

賀長青詩社迎春大會

高源

岸闊潮平好放舟,欲觀滄海上層樓。

千聲詩詠南溟景,一棹春風十萬鷗。

(張和平推薦)


野梅

五澄

岡頭月下僻成痴,風軟香殘看已遲。

我有霜斑差似雪,請君聊做舊相知。

(陸玉梅推薦)


過錢塘江

楊新躍

胥門已近水蒼蒼,伍子遺聞未渺茫。

自帶一身湘浦月,越山青裡認錢塘。

(陸玉梅推薦)


梁化鎮怪坡

穿石

違天怪事實新聞,臨頂無須費骨筋。

世路行來若如此,何愁拼力上青雲。

(黃重遠推薦)


錢江源觀瀑

丁 欣

雲罅連崖動,天風滾雪開。

驚飛萬山魄,轟響一溪雷。

跳宕心難縶,奔騰勢不頹。

錢塘姓名壯,終作大潮來。

(華慧娟推薦)


遊孫權射虎亭亭畔古井至今猶泉

安全東

日月無常勢,江山重此亭。

我來欲脫帽,回首萬峰青。

射虎三分國,鏖兵百戰腥。

寒泉猶不倦,汩汩話曾經。

(陳顯赫推薦)


探雲髻山探新豐江源頭

鄒國榮

髻峰雲縱縱,硤谷樹森森。

楓影秋山氣,溪流野葛陰。

搖藤開日朗,漱石囀琴音。

巖下叮咚急,江河萬里心。

(陳顯赫推薦)


春日幽居

知否

晨風吹嫩寒,池面起微瀾。

簾拂黃金縷,薺香青玉盤。

駒光抬過眼,綠蟻佐加餐。

辜負小桃意,花紅夢已殘。

(張和平推薦)


深灣晨行

穿石

禁足閉家久,迎風春氣迷。

憑欄看潮闊,聞鳥出林低。

海日開天象,江山入品題。

壯懷流轉處,思與曙雲齊。

(梁莉萍推薦)


農家樂

天 許

斜陽樹影進深堂,一枕啼鶯午睡香。

架上薔薇花半落,院邊栗子殼初黃。

南柯夢已隨雲散,中歲人猶比蟻忙。

諸事今朝暫拋置,竹床安臥享秋涼。

(趙秀敏推薦)


武漢封城四十日有懷

周達(清角)

荊楚無辜遭此殃,經逢疫刧倍多傷。

瘴氛頻起終難避,江漢橫流恐失防。

擱筆空屏書咄咄,閉門深夜讀方方。

六千萬眾呼聲咽,何日可逃生死場。

(鄧榮森推薦)


瞿塘峽

羅永珩

兼天波浪下夔門,高峽平湖互吐吞。

信有魚龍營故宅,豈無燕雀徙新村。

猿聲漫作千年憶,雲色仍開一線痕。

峭壁書題今古事,憑誰隻手換乾坤?

(鄧榮森推薦)


贛州通天巖

範義坤

風掣巖鷹翅羽輕,丹霞峭壁自崢嶸。

百龕石積苔痕老,一竅天通雲氣清。

佛立禪煙蟠古篆,韻由題刻向秋橫。

青山但任奚囊滿,千載松濤筆下生。

(黃重遠推薦)


浣溪沙•春行

白衣卿相

山外深紅疊淺紅,新妝遲換柳堤東。紅塵行在客程中。

常歷春攜梅子雨,徘徊燕帶杏花風。惜無歲月是重逢。

(王敏健推薦)


臨江仙•贊鍾南山

輕舟行海

不忍哀魂啼夜,山河寸寸心驚。先敲鐘磬漢陽城。掃除千里瘴,點亮萬家燈。

君至山重水複,江邊冷月初生。鬼門關口笑三聲。衝開崩浪急,喝斷楚雲橫。

(梁莉萍推薦)


水龍吟•黃昏飛越十八陵

魏新河

白雲高處生涯,人間萬象一低首。翻身北去,日輪居左,月輪居右。一線橫陳,對開天地,雙襟無鈕。便消磨萬古,今朝任我,亂星裡,悠然走。

放眼世間無物,小塵寰,地衣微皺。就中唯見,百川如網,亂山如豆。千古難移,一青未了,入吾雙袖。正蒼茫萬丈,秦時落照,下昭陵後。

(徐天安推薦)


百花微刊| 2020年3月號(第四十四期)


百花微刊| 2020年3月號(第四十四期)


百花微刊| 2020年3月號(第四十四期)


百花微刊| 2020年3月號(第四十四期)

盧溝落日

董 澍

晚來陣雨挾雷動,瑟瑟殘陽落水中。

五百醒獅橋上立,憑欄齊唱滿江紅。


這首詩構思精巧,移情於物,借景抒情,避免了空泛的就景寫景。一二句鋪設場景,以“陣雨”“雷動”“殘陽”這三種自然現象,營造了一幅動靜相間,且寒氣逼人的蒼涼畫面,目的是為下一步的陳述做鋪墊,以景語先行一步。第三句筆鋒陡轉,巧妙地借用盧溝橋頭的石雕獅頭作為連接歷史與現實的紐帶,用一“醒”字激活了沉寂83年的塵封歷史,將一段血淋淋的歷史畫面拉回到讀者面前。作者沒有直寫歷史事件,而是通過擬人的手法,用醒獅齊唱滿江紅來渲染場景的悲壯、慘烈,以引起讀者對那段歷史的回顧和憤慨,激發愛國熱情。這一手法高妙至極,含蓄蘊藉,有如洪鐘振鐸,令人沉思,耐人尋味。尤其是結句巧用【滿江紅】這一一向以激越,深沉,雄壯來抒發愛國熱忱著稱的詞牌來與前面鋪設的場景“殘陽落水中”暗喻江面彤紅一片相呼應,真是妙不可言,匠心獨運。這種起伏照應,首尾意合的寫作手法正是絕句的精妙所在。這首作品的高超之處就在於用生動形象的物語來襯托作品的思想性和厚重感,有一種深入骨髓的穿透力,引發讀者的共鳴。

整首詩靈動,工巧,主題鮮明,表達手法獨特,虛實相間,令人回味無窮。


百花微刊| 2020年3月號(第四十四期)


百花微刊| 2020年3月號(第四十四期)


百花微刊| 2020年3月號(第四十四期)


百花微刊| 2020年3月號(第四十四期)

遊拙政園

鄒國榮

幾朝霜雨幾朝煙,凝入樓臺池樹邊。

半日盤桓猶不足,徵明聯下欲聽蟬。


拙政園是蘇州最有名的園林建築,全園以水為中心,園中的景緻相當精巧,各景都是悉心營造而成。園內建築稀疏,而茂樹曲池,水木明瑟曠遠,近乎天然風光的園林景色,往往使人神遊於期間。

這樣一所古典江南園林,如何完美地表現在二十八字的七絕中?如果要全面鋪開寫,很不容易。作者巧妙地選取一視角——明朝詩人畫家書法家文徵明的書法對聯作為詩的軸心來展開。

據史書記載,建造拙政園的王獻臣曾邀請文徵明參與拙政園的設計和建造,

他還用靈動飄逸的字體表現賞心悅目的景色。他的的書法中體現了經歷波折後歸於平淡的心態,體現了他的人生哲學。

鄒國榮先生是一位書法家,又是一位詩人。他對書法和詩詞有自己獨到的見解。看到這麼美的景色,看到文徵明的書法,不由得有所想象有所感悟。

第一句“幾朝霜雨幾朝煙,”是詩人的感慨,一句話就寫出園林的滄桑感。“凝入樓臺池樹邊。”

第二句承接前句,同時鋪開寫景,這美麗的亭臺樓閣,綠樹碧池,處處雋刻著歷史地滄桑。“半日盤桓猶不足,徵明聯下欲聽蟬。”第三句巧妙一轉,這美麗的景色看不夠,第四句自然引出作者的感悟,在文徵明寫的對聯下聽蟬。聽蟬可以悟道,你聽進去的語言,慢慢悟出其中的精華。而在徵明的對聯下聽蟬聲,感悟歷史滄桑,人生浮沉無常,只有用一種恬淡的心情去體會。禪,蟬,同音,在古人心中,蟬是具體的物,而禪,是一種抽象之意,抽象之道。

“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這是文徵明集句題遠香堂的的對聯,充滿哲理。而鄒先生的詩也表現了同樣的情懷。


百花微刊| 2020年3月號(第四十四期)


百花微刊| 2020年3月號(第四十四期)


百花微刊| 2020年3月號(第四十四期)


百花微刊| 2020年3月號(第四十四期)

虞美人•夜宿南天湖

白車渠

游來便是湖山主,還把雲煙數。春風不許我來遲,花瘦人愁還似去年時。

幾時破得三重障,修得詩心壯。夢深身在水中央,一任梅花飛雪月飛霜。


詞作於賞梅夜宿之時,南天湖風景優美,令詩人逸興遄飛。不由寫到“游來便是湖山主”,足見心情之閒適。閒來把山中的雲煙細數,這個“雲煙”亦不僅是山中真實的雲煙,也可以是其他虛無的事物。進而寫到是春風約我前來,而且這風還催人前來,不許來遲這句生動有趣。作者在此轉而抒情。“花瘦人愁還似去年時。”年年看花,於是就有了“年年歲歲花相似”的感慨。

在下闋詩人問到,“幾時破得三重障,修得詩心壯”,“三重障”是佛家用語,意指修行的三種障礙。如何能看破這些塵俗的障礙,修到更高一層的境界呢?詩人所想的進境,依然是和詩有關,提到了可貴的“詩心”。結尾寫回夜宿湖山的情景,夜深夢中自己彷彿身在中央。最後兩句寫得非常清麗、出彩。詩人如同遺世獨立的仙子一般,在水中央靜靜的遙看湖邊梅花,花落如雪,月色皎潔如霜。

“夢深身在水中央,一任梅花飛雪月飛霜。”這兩句真可謂詞中佳句,令人讀過便心生嚮往,有此佳作,真不負如此湖山。


百花微刊| 2020年3月號(第四十四期)


百花微刊| 2020年3月號(第四十四期)


百花微刊| 2020年3月號(第四十四期)


百花微刊| 2020年3月號(第四十四期)

一盤美味佳餚,能給人以視覺、嗅覺和味覺等多方面的享受,但它的食材不一定價格昂貴,關鍵是憑廚師精湛的技藝。一首好的作品,能耐人尋味,但它的詞語不一定多麼華麗,關鍵要靠作者的匠心。我覺得下面這首《鷓鴣天·寄友》就是這樣一首作品。


鷓鴣天·寄友

彭 莫

記得窗前槐樹嗎?幾回樹下過家家。泥巴盤子泥巴碗,塑料搖車塑料娃。

兒時夢,散如沙。誰知轉瞬即天涯?老房拆了樹還在,一到夏天開白花。


這首鷓鴣天以槐樹為主線,以回憶童年時與好友在槐樹下玩過家家遊戲的往事為背景,以與人聊天敘舊的簡樸語言為表現形式,抒發了對從小一起玩耍之友的思念之情。讀來讓人無限感慨,產生共鳴。

為了引起友人的注意,詞的起拍採用設問手法,“記得窗前槐樹嗎?”瞬間就將人的思緒拉到了遙遠的童年時代,語氣自然貼切,同時讓讀者產生懸念。然後自我回答,“幾回樹下過家家”,接著用一聯對偶句“泥巴盤子泥巴碗,塑料搖車塑料娃”來具體列舉過家家時曾用過的玩具,進一步勾起對方的記憶。下片開頭突然話峰一轉:“兒時夢,散如沙,誰知轉瞬即天涯?”具有很大的跳躍性,既承接自然又合符情理,也是作者發自內心的感嘆!其中的“轉瞬”與“天涯”二詞,一下子又將讀者的思緒拉回到了現實生活中。童年的記憶是多麼的美好啊!可光陰似箭,人生如白駒過隙,“記得少時騎竹馬,看看又是白頭翁(出自明《目蓮救母·劉氏自嘆》)。”怎不令人感嘆!

最後作者親切地告訴友人“老房拆了樹還在,一到夏天開白花。”讀到結拍句不禁讓人想起唐代詩人岑參“庭樹不知人去盡,春來還發舊時花”的詩句,作者亦是通過景物描寫來寄託對友人的思念之情,物是人非,讓人傷感,但與友人的那份真情永恆。

這首詞工於發端,以景作結。語淡味濃,感情真摯,結構合理,節奏明快,全詞如行雲流水,一氣呵成。且易誦易背,是一首既有意境又讓人過目難忘的佳作。


百花微刊| 2020年3月號(第四十四期)


百花微刊| 2020年3月號(第四十四期)


百花微刊| 2020年3月號(第四十四期)


百花微刊| 2020年3月號(第四十四期)

嘲竹

丁文江

竹似偽君子, 外堅中卻空。

成群能蔽日, 獨立不禁風。

根細善鑽穴, 腰柔貫鞠躬。

文人多愛此, 生氣息相同。


寫詩詞貴在翻出新意,變換褒貶。人們常常褒揚的,我偏偏去貶低;人們常常貶低的,我偏偏去褒揚。這種技巧被稱作“翻案法”,巧用“翻案法”,往往事半功倍。作者這首《嘲竹》,可謂深得“翻案法”之妙。

首聯“竹似偽君子, 外堅中卻空”,可謂定性概括,“一棍子打死”,“外堅中卻空”,是對竹子最準確的概括,竹子屬於禾本科植物,與蘆葦是近親,表皮堅硬,節內空虛,而出句“偽君子”三字實是當頭棒喝,為後文張本。本來已經判定性質,卻仍用“似”字閃爍嘲弄,頗有趣味。

頷聯“成群能蔽日, 獨立不禁風”,概括竹子的“偽君子”特點之一,愛群居,少獨立,能起鬨缺少有承擔。竹子多是長成竹林,可在作者看來,這絕非好事,只能遮蔽日光,隱蔽真相;更有甚者,缺乏獨立思想,禁受不住外界的干擾和困惑。這種“隨大溜”的心態,恰恰是民族的劣根,也是現在文人的通病。

“根細善鑽穴, 腰柔貫鞠躬”,頸聯更深一層嘲諷,假如說頷聯是批評不良習慣的話,那麼這聯則是直擊其猥瑣靈魂,此聯妙在“鑽穴”和“鞠躬”二詞的雙關上,地下竹根的生長可謂“無孔不入”,這本是生物頑強生命力的自然選擇,可卻被作者上了“鑽營”的線兒;竹子因莖稈細而多彎,被作者上了“諂媚”的綱兒。細細思索,為獵取名譽,當代文人無所不用其極,其露骨諂媚令人作嘔。這又是一處指桑罵槐的妙筆。

尾聯“文人多愛此, 生氣息相同”,則點明主題用意,顯露出諷刺的鋒芒,前面已經有了精彩的描寫,到此處正好水到渠成,不必多言,概括有力,作“豹尾”足矣。個人感覺“生氣息相同”,“氣息”用費了一個字,可以改為“氣息亦相同”,或者“聲氣亦相同”就行,不過白璧微瑕,微不足道。

此詩一改歌頌竹子謙虛堅定的內容,批判竹子無主見,愛起鬨,善鑽營,好諂媚的低劣品質,藉以批判當今文人的醜態劣行,可謂是淋漓盡致,一針見血。

當然,這也和作者的一向習慣有關,據說作者很討厭竹子,甚至連竹筍都不吃。但作為多元社會,我們應該允許個人的習慣和看法。據說民國時期,京劇的黃金時代,馬連良“馬派”老生風靡一時,可唯獨張伯駒先生不喜歡馬派,其實張先生和馬先生都是沒錯的。


百花微刊| 2020年3月號(第四十四期)


百花微刊| 2020年3月號(第四十四期)


百花微刊| 2020年3月號(第四十四期)


百花微刊| 2020年3月號(第四十四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