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強:“硬核”書記的防疫“分身”

李強:“硬核”書記的防疫“分身”

▲左二為李強

李強,是天寧區雕莊街道採菱社區黨總支書記。李強所在的是出了名的“混合型”社區,小區和自然村落混合,人員流動性極大,面積1.4平方公里,僅有11名社工。要全力打贏3000多戶、近10000人的防疫戰,李強想足了辦法、傾盡了全力。


守住社區大門

李強:“硬核”書記的防疫“分身”

李強:“硬核”書記的防疫“分身”

▲疫情例會

面對來勢洶洶的疫情,李強第一想到的是,把社區這道防線守住,就能有效切斷疫情擴散蔓延的渠道。1月24日,這名退伍老兵繪出採菱社區疫情防控“作戰圖”, 明確各村(社區)責任人員,推動防疫工作紮實有序開展。


李強:“硬核”書記的防疫“分身”

▲對居民舉報疑似情況親上門自量體溫

李強:“硬核”書記的防疫“分身”

▲網格社工電話排查居民情況

針對自然村,他提出實現村民自治,通過“村民管村民”守住村門。針對小區,發動社工、物業、黨員和居民志願者一起通力協作,通過“熟人管熟人”守住家門。針對轄區內的企業,竭盡所能提供各種服務和幫助,通過“陌生人管陌生人”守住廠門。


李強:“硬核”書記的防疫“分身”

李強:“硬核”書記的防疫“分身”

李強:“硬核”書記的防疫“分身”

李強:“硬核”書記的防疫“分身”

守護居民心門

李強:“硬核”書記的防疫“分身”

李強:“硬核”書記的防疫“分身”

李強作為“一號守門員”,始終堅守在社區,時刻讓群眾和社工看到他,有任何問題可以直接找到他。在口罩緊缺的關鍵時刻,面對居民的期盼,李強通過社區微信群裡,發現有對做淘寶生意的90後的河南籍小夫妻,有口罩貨源信息渠道。於是李強為夫妻倆專門組建了一個平價口罩群,方便居民購買。短短几天時間,就幫助社區100餘戶家庭解決了5000多隻口罩的需求。

李強:“硬核”書記的防疫“分身”

李強:“硬核”書記的防疫“分身”

在人員排查中,李強了解到社區共有106戶,279個居民需要進行居家隔離。線下,他將冷冰冰的封條改為暖心的點贊門貼,一天貼一個,集滿14個贊後就結束居民的居家觀察期。線上,他成立106個微信群,一家一個群,記錄居家觀察者的體溫,幫他們採買日常生活用品,還邀請了心理老師錄製心理疏導錄音,提供專門的心理疏導服務。正是這一片真心,李強在小區門口築起了一道道暖心的防線。

李強:“硬核”書記的防疫“分身”

▲早起部署工作

守牢復工安全門

李強:“硬核”書記的防疫“分身”

李強:“硬核”書記的防疫“分身”

李強:“硬核”書記的防疫“分身”

▲走訪企業

在李強心裡最擔心的還是企業復工。採菱有15家規上企業,64家規下企業,僅一個老三集團近2000名員工中,90%都是外來人口。老三集團因短期內買不到額溫槍、消殺物資和大批量的口罩而無法復工時,找到社區。李強迅速行動,不僅為老三集團聯繫了口罩和額溫槍的部分貨源,還選派志願者幫助企業準備符合標準的隔離宿舍。截止目前,採菱未發生一例確診病例或疑似病例。

這一做法被新華社、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等報道。


李強:“硬核”書記的防疫“分身”

李強:“硬核”書記的防疫“分身”

▲走訪商鋪

李強:“硬核”書記的防疫“分身”

▲走訪菜場

2003年非典,李強衝在了社區抗擊非典的第一線。2020年,在疫情防控阻擊戰中,李強在離自己家最遠、離別人的家園最近的地方,晝夜值守,守著這“三道門”。他只有一個目標,就是必須打贏這場硬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