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他才是中國電影的良心

說到李安、張藝謀、徐克等這些電影界大腕兒,可能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你也許還記得《臥虎藏龍》裡李慕白和玉嬌龍在竹林間的你追我趕,還記得《十面埋伏》中金捕頭和小妹在竹林裡的殊死糾纏,還記得《新龍門客棧》裡金鑲玉與江湖俠客們的恩怨情仇……所有的這些在中國電影界都留下過屬於自己的藝術光彩。

但是,你可能不知道在這些經典武俠影片的經典片段當中,都藏著一箇中國作者導演的藝術影子。他以武俠這種電影類型,詮釋著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內涵。李安、張藝謀、徐克等這些已經家喻戶曉的電影導演,都曾坦言自己或多或少地受過他的藝術影響。

請記住,他才是中國電影的良心

胡金銓

他就是胡金銓。

胡金銓是誰?這個名字在今天對我們來說已經相當陌生,但在中國電影發展史上,他留下的那些電影人物和電影故事,註定會成為一代人的永恆記憶,並持續對現在的電影創作者產生深刻的影響。

如果要在電影史上找到一位最能代表中國文化輸出的導演,那他非胡金銓莫屬!

請記住,他才是中國電影的良心

胡金銓1932年出生在北京的一個書香門第,自幼便研習古文,熱心繪畫,喜看京劇中的武戲。家庭文化的薰陶,使得胡金銓對中國傳統文化耳濡目染,這也奠定他以後走向電影道路的基石。尤其是對京劇的痴迷,直接影響到他在後來的導演生涯中,將京劇的元素創造性地融入電影的形式,實現國粹與電影的無縫對接。

不過,在那個年代身處戰亂中的個體,通常無法左右自己的命運。胡金銓也一樣。因為內戰,他不得已肄業,隻身前往香港。我們反觀胡金銓漂泊不定的一生,他在電影中透露出的家國情懷,以及強烈的無根意識,也許是在那個時候便開始生根,並伴隨他的一生。

請記住,他才是中國電影的良心

但是,胡金銓與電影的結緣剛開始並不是當導演那麼輕鬆。一個在香港初來乍到的年輕人,當然無法擺脫窘迫的生活境遇。他起先做過很多與電影毫不沾邊的工作,勉強維持生計。但因為他與生俱來的倔強脾氣,讓他一路摸爬滾打,嚐盡生活的辛酸。

後來,在好友的幫助下,胡金銓因緣巧合地接觸到電影,做一些諸如佈景、道具、繪圖、美工設計之類的工作。但那時候這些崗位可不像現在這樣體面,頂多算是打雜。

1952年,胡金銓又被介紹到一家電影公司做助理導演,兼職編劇,但畢竟經驗缺乏又年輕氣盛,最終未予錄用。正是這些電影製作體系中最基層的工作崗位,以及輾轉不定的戲劇性生活,讓胡金銓汲取到大量的營養。

此時,賦閒在家的胡金銓,與當時和他有著同樣境況的李翰祥等七人結為異姓兄弟,稱為“七大閒”,也因此成就文化界的一段佳話。

請記住,他才是中國電影的良心

胡金銓與李翰祥

李翰祥我們可能並不陌生,許多經典的邵氏公司影片,我們都能看到他的名字。他與胡金銓的關係非同一般,包括後來李翰祥的婚事也是胡金銓一手撮合的。正是通過李翰祥的牽橋搭線,胡金銓首次在影片《吃耳光的人》中演出,並受到廣泛好評,竟意外走上演藝之路。

請記住,他才是中國電影的良心

電影《吃耳光的人》中的胡金銓

然而,胡金銓對演員這個職業的興趣似乎並不大。他不願意接受李翰祥的建議,與邵氏公司簽約做演員。後來,還是在邵氏相關領導許諾他可以兼職編劇並有機會當導演的情況下,他才應允加入邵氏。就這樣,胡金銓在電影領域沉澱已久的才華,終於嶄露頭角。

1964年,胡金銓拍攝抗日電影《大地兒女》,這是他第一部獨立執導的影片,但因為題材敏感,受到電檢制度的大幅刪減,票房不佳。而預算超支的問題,也使得邵氏公司對他極為不滿,為日後胡金銓的離開埋下伏筆。

請記住,他才是中國電影的良心

電影《大地兒女》片頭

如果說《大地兒女》只是胡金銓在導演界的牛刀小試,那麼接下來拍攝的武俠電影《大醉俠》確實讓他在評論界賺得盆滿缽滿。

《大醉俠》是胡金銓拍攝的第一部武俠題材的電影,與當時張徹導演的《獨臂刀》齊名,曾紅極一時。胡金銓與張徹也被並稱為“絕代雙驕”。這部影片在刀光劍影中瀰漫著濃郁的中國古典文化氣息,被評論界認為是傳統的武俠電影與新武俠電影的一種過渡。自此,胡金銓的武俠電影創作一發不可收。

請記住,他才是中國電影的良心

電影《大醉俠》截圖

說起《大醉俠》,這中間還有一個小插曲。在拍攝過程中,因為胡金銓對動作場面的極度苛求,便找到京劇演員韓英傑,想讓他重新設計武打動作。韓英傑要求給自己一個正兒八經的工作稱呼。胡金銓思來想去,便給他安上一個武術指導的名號。後來,“武術指導”便被髮展成電影製作流程中的一個正式職位。

兩部電影的成功,令臺灣的聯邦影業公司對胡金銓青睞有加,拋出招攬之意。同時,胡金銓也感覺自己在邵氏公司不受重視,再加上聯邦影業承諾給自己的票房紅利,胡金銓便決定另擇賢主。但他離開時沒有將與邵氏的合約問題處理乾淨,為以後造成許多不必要的困擾。

《龍門客棧》是胡金銓在聯邦影業大展拳腳的第一部電影,曾經名動一時。他將自己熟稔的亂世明朝作為時代背景,將幽深的家國情懷投入故事當中,並與傳統京劇的套路完美融合。這部影片在當時造成的影響力是空前的,以至於很多年後徐克都忍不住翻拍《新龍門客棧》,它在電影界的影響力可見一斑。

請記住,他才是中國電影的良心

電影《龍門客棧》截圖

這之後,胡金銓與白景瑞、李行、李翰祥四位導演聯合執導《喜》、《怒》、《哀》、《樂》四部短篇影片集。其中,他執導的根據京劇《三岔口》改編的《怒》,依然延續著《龍門客棧》的風格。

1971年,《俠女》問世。這部取材自《聊齋志異》的影片拍攝週期長達三年,在當時絕無僅有。胡金銓也為此投入極大的心血。整部影片鏡頭運動行雲流水,竹林打戲恍若仙境,故事情節飽含禪意。許多創新的元素在這部影片中被第一次應用。其中的竹林之戰利用彈床,首創直線衝刺加弧形跳躍的動作場面,更是開創武俠電影特技設計的先河。最終,《俠女》實至名歸,成功摘得第28屆戛納電影節最高綜合技術獎 ,這是中國電影第一次在戛納電影節斬獲大獎。

請記住,他才是中國電影的良心

電影《俠女》截圖

不過,《俠女》在藝術上的成就與它在商業上的票房成績相去甚遠。《俠女》的嚴重超支,讓聯邦影業頗有微詞,再加上他與邵氏公司剪不斷、理還亂的合約糾紛,最終導致矛盾爆發。

1971年,胡金銓心灰意冷地離開聯邦影業,自立門戶。《迎春閣之風波》及《忠烈圖》這兩部影片便是在那段時間誕生的。

1976年,胡金銓在紐約大學演講的時候,邂逅中文系主任鍾玲女士,兩人情投意合,遂締結百年之好。胡金銓執導的《空山靈雨》和《山中傳奇》也在這一年8月開鏡。

請記住,他才是中國電影的良心

電影《空山靈雨》截圖

請記住,他才是中國電影的良心

電影《山中傳奇》截圖

兩部影片的取景地都是在韓國,胡金銓對工作的認真與專注,在這兩部影片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但理想與現實終究是有差別的。無論是《空山靈雨》的深奧禪意,還是《山中傳奇》的詭秘詩意,似乎並不能引起觀眾太多的興趣。這導致它們在票房上接連失利。

此後,投資方們對胡金銓望而卻步,胡金銓陷入無片可拍的境地。在1980年到1989年近十年的時間,他只拍有《終身大事》、《 天下第一》以及同李行、白景瑞一起執導的《大輪迴》三部影片。

再後來,鬼才導演徐克籌拍《笑傲江湖》,他對胡金銓仰慕已久,便力邀半退休狀態的胡金銓出山。但因為兩個人的創作理念存在著天壤之別——胡金銓浪漫古樸,徐克則風格凌厲,最終迫使胡金銓中途退出。

請記住,他才是中國電影的良心

胡金銓與徐克

胡金銓拍攝的最後一部影片是《畫皮之陰陽法王》,它和《俠女》一樣改編自《聊齋志異》。他鏡頭下的陰陽界,正是對自身“中間者”身份的寫照。胡金銓的一生跌宕起伏,他始終懷有“我確實永遠是個過客而已”的生命體驗,而這正是胡金銓電影世界的核心所在。

請記住,他才是中國電影的良心

電影《畫皮之陰陽法王》截圖

遺憾的是,這部影片無論是票房還是口碑都讓胡金銓倍感失落。此後他便定居美國,為籌拍充滿野心的《華工血淚史》努力奔走,但直到去世也未達成所願。

胡金銓的一生有名無利,半生潦倒。他的婚姻也因為拍戲長期和鍾玲兩地分居而破裂,晚年更是隻能依靠以前弟子們的接濟生活。

不可否認,胡金銓對自身創作理念的深度執著,對電影細節的無限考究,讓他與觀眾的距離變得疏遠。但同時,胡金銓在文化和藝術上的造詣是常人難以望其項背的。他對明史的研究入木三分,如數家珍,甚至對老舍的研究也廢寢忘食。他在電影中表現的中國傳統文化的意境之美,傳達的寄寓現實的家國情懷以及對人性持之以恆的追尋與探索,讓胡金銓對作者導演的概念賦予新的內涵。

請記住,他才是中國電影的良心

1978年,胡金銓被《國際電影指南》評為當年世界五大導演之一;1987年,他又被《時代週刊》評為國際最出色的50位導演之一。

是的!他就是中國電影的良心。

請記住,他才是中國電影的良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