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的青年——最具活力與信仰也是最為矛盾的一代人

八十年代的青年形象——以《本次列車終點》為例


王安憶的《本次列車終點》創作於1981年,當時正處於文革結束的轉折時期,大量的知青返城,社會形勢也發生了重大變化。王安憶也於1970年赴安徽省蚌埠市五河縣農村插隊,在文革結束後人們思想得到極大的解放,作者結合自己的親身經歷和當時社會人們心裡的普遍現象創作了《本次列車終點》。該作品是王安憶知青題材小說的代表作,其內容主要講述的是一個接受文化革命下鄉改造後的知青返城之路,主人公陳信是上海知青,當時他是主動代替哥哥下鄉勞動,十年後又重獲回上海的機會,陳信選擇坐火車回上海,一路上陳信心中都若有所思,想到即將面對的一個熟悉又陌生的上海,心中有著千愁萬緒,文章就是通過對人物心理活動和細節描寫,將人物形象更加真實、客觀地呈現在人們眼前。


1.1

激昂向上

八十年代的青年——最具活力與信仰也是最為矛盾的一代人


《本次列車終點》中主要描寫主人公陳信在知青歲月結束後回到上海,在火車上與其他知青的一段對話,陳信總是一副心不在焉的樣子。如“你們上海人,離了上海就活不了。上海是我們的故鄉呀!他說。‘可除了故鄉外,還有偌大個世界呢。’陳信不說話,笑笑。”、“陳信仍然是笑笑……他心不在焉的,眼睛看著窗外疾速掠過的田野。”、“陳信的眼眶溼潤了。心,怦怦地跳動起來。十年前,他從這裡離開,上海越來越遠,越來越渺茫的時候,他何曾想過回來。似乎沒有想,可又似乎是想的。”,這些情節的描寫都在表明陳信內心對回城充滿期待,心中百感交集,期待著即將開始的新生活。

1.2

堅韌不屈

八十年代的青年——最具活力與信仰也是最為矛盾的一代人


在文中有這樣一段描寫“十年中,他回過上海,探親,休假,出差。可每次來上海,卻只感到同上海的疏遠,越來越遠了。他是個外地人,陌生人。上海,多麼瞧不起外地人,他受不了上海人那種佔絕對優勢的神氣,受不了那種傲視。而在熟人朋友面前,他也同樣地受不了那種憐憫和惋惜……他又不得不折服,上海是好,是先進,是優越……上海,似乎是代表著中國文化生活的時代新潮流。”他十年的新疆生活改變了他對上海的看法,他認為上海人不好,他們都很傲慢清高,但是他又不得不承認上海這個城市的繁華,因此,他最終還是折服了。


通過這樣一段細節的描寫,表明了陳信是一個心思細膩的人,很容易感嘆生活。正是由於他的這種性格,他回到上海後,由於家庭的貧困,受到來自工作、家庭和愛情等各方面的壓力。他乘坐公交車遭人白眼、頂替母親工作導致弟弟失業、錯失美好的愛情、因分戶與家人發生爭端,這些使陳信逐漸認識到回上海很不容易,上海並沒有想像的那麼美好。面對現實生活,他總是對家人提出各種要求,在他心中,他認為自己就是家裡的功臣,自己十年歲月就是王牌。於是他和家人發生很多矛盾,他不願意自己去解決問題,而是一味地從家人身上索取,最終,他還是感到生活的艱難,漸漸地他開始意識到回到上海其實不是生活的終點,恰好是人生的開始。這些充分說明青年具有自我反思能力,他們懂得對自己的人生進行思考,雖然生活很殘酷,現實讓人透不過氣,但是,青年還是會飽含激情,不會輕易向生活低頭。

1.3

直面困難

八十年代的青年——最具活力與信仰也是最為矛盾的一代人


當受到生活的重重打擊後,他終於明白其實很多時候自己的不開心都是因為思想的侷限,過分追求那份不存在的美好生活,導致自己無法接受現實生活的落差,便會對生活充滿不滿和抱怨。但是隻要自己冷靜回想自己走過的歲月,便會發現其實很多時候,我們就是缺乏發現美的眼睛,陳信想到自己在新疆改造的日子,那段生活是多麼的無憂無慮,沒有世人的眼光和議論,人們只要做好自己就可以。但是以前卻沒有好好珍惜,反而很想逃脫艱苦的生活,嚮往著城市的舒適生活。


在文章結尾處“又一次列車即將出站,目的地在哪裡?他只知道,那一定要是更遠、更大的,也許跋涉的時間不止是一個十年,要兩個、三個、甚至整整一輩子。也許永遠得不到安定感。然而,他相信,只要到達,就不會惶惑,不會苦惱,不會惘然若失,而是真正找到了歸宿。”。語境中帶有一點接受、無奈和最終釋懷的情感,用溫情的敘事手法打動著讀者。結尾也很好地反映了社會青年隨著自己人身閱歷的不斷豐富,看待事情也越來越成熟,他們不會再抱怨生活,開始欣然接受生活帶給他們的考驗。

1.4

結語

八十年代的青年——最具活力與信仰也是最為矛盾的一代人


綜上所述,青年形象在整個八十年代的小說中是形象中最具活力又最複雜和矛盾的群體.


他們面對著不同的人生際遇,在不同的環境中思考人生,思考自己的命運。他們保持著青年的朝氣,對於理想的嚮往,對於世俗價值的憤怒,對於真誠藝術價值的堅持,他們渴望著得到世人的理解和尊重,但是又倔強地不顧一切壓力和重負,在不斷的社會化過程中,他們一步步擺脫身上的單純和幼稚的思想,同時在遭遇生活的打擊後重審生活之路,在痛苦中學習如何處理複雜的人生問題。他們在生命最為寶貴和可塑造性最強的時光中,為人生注入革命的理想與激情,形成堅實的內心世界,努力證明自身的價值,為自己昨日的生活重現感到自豪和榮耀,他們靠自己的努力獲得精神上的享受。



八十年代的青年——最具活力與信仰也是最為矛盾的一代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