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的青年——最具活力与信仰也是最为矛盾的一代人

八十年代的青年形象——以《本次列车终点》为例


王安忆的《本次列车终点》创作于1981年,当时正处于文革结束的转折时期,大量的知青返城,社会形势也发生了重大变化。王安忆也于1970年赴安徽省蚌埠市五河县农村插队,在文革结束后人们思想得到极大的解放,作者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当时社会人们心里的普遍现象创作了《本次列车终点》。该作品是王安忆知青题材小说的代表作,其内容主要讲述的是一个接受文化革命下乡改造后的知青返城之路,主人公陈信是上海知青,当时他是主动代替哥哥下乡劳动,十年后又重获回上海的机会,陈信选择坐火车回上海,一路上陈信心中都若有所思,想到即将面对的一个熟悉又陌生的上海,心中有着千愁万绪,文章就是通过对人物心理活动和细节描写,将人物形象更加真实、客观地呈现在人们眼前。


1.1

激昂向上

八十年代的青年——最具活力与信仰也是最为矛盾的一代人


《本次列车终点》中主要描写主人公陈信在知青岁月结束后回到上海,在火车上与其他知青的一段对话,陈信总是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如“你们上海人,离了上海就活不了。上海是我们的故乡呀!他说。‘可除了故乡外,还有偌大个世界呢。’陈信不说话,笑笑。”、“陈信仍然是笑笑……他心不在焉的,眼睛看着窗外疾速掠过的田野。”、“陈信的眼眶湿润了。心,怦怦地跳动起来。十年前,他从这里离开,上海越来越远,越来越渺茫的时候,他何曾想过回来。似乎没有想,可又似乎是想的。”,这些情节的描写都在表明陈信内心对回城充满期待,心中百感交集,期待着即将开始的新生活。

1.2

坚韧不屈

八十年代的青年——最具活力与信仰也是最为矛盾的一代人


在文中有这样一段描写“十年中,他回过上海,探亲,休假,出差。可每次来上海,却只感到同上海的疏远,越来越远了。他是个外地人,陌生人。上海,多么瞧不起外地人,他受不了上海人那种占绝对优势的神气,受不了那种傲视。而在熟人朋友面前,他也同样地受不了那种怜悯和惋惜……他又不得不折服,上海是好,是先进,是优越……上海,似乎是代表着中国文化生活的时代新潮流。”他十年的新疆生活改变了他对上海的看法,他认为上海人不好,他们都很傲慢清高,但是他又不得不承认上海这个城市的繁华,因此,他最终还是折服了。


通过这样一段细节的描写,表明了陈信是一个心思细腻的人,很容易感叹生活。正是由于他的这种性格,他回到上海后,由于家庭的贫困,受到来自工作、家庭和爱情等各方面的压力。他乘坐公交车遭人白眼、顶替母亲工作导致弟弟失业、错失美好的爱情、因分户与家人发生争端,这些使陈信逐渐认识到回上海很不容易,上海并没有想像的那么美好。面对现实生活,他总是对家人提出各种要求,在他心中,他认为自己就是家里的功臣,自己十年岁月就是王牌。于是他和家人发生很多矛盾,他不愿意自己去解决问题,而是一味地从家人身上索取,最终,他还是感到生活的艰难,渐渐地他开始意识到回到上海其实不是生活的终点,恰好是人生的开始。这些充分说明青年具有自我反思能力,他们懂得对自己的人生进行思考,虽然生活很残酷,现实让人透不过气,但是,青年还是会饱含激情,不会轻易向生活低头。

1.3

直面困难

八十年代的青年——最具活力与信仰也是最为矛盾的一代人


当受到生活的重重打击后,他终于明白其实很多时候自己的不开心都是因为思想的局限,过分追求那份不存在的美好生活,导致自己无法接受现实生活的落差,便会对生活充满不满和抱怨。但是只要自己冷静回想自己走过的岁月,便会发现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就是缺乏发现美的眼睛,陈信想到自己在新疆改造的日子,那段生活是多么的无忧无虑,没有世人的眼光和议论,人们只要做好自己就可以。但是以前却没有好好珍惜,反而很想逃脱艰苦的生活,向往着城市的舒适生活。


在文章结尾处“又一次列车即将出站,目的地在哪里?他只知道,那一定要是更远、更大的,也许跋涉的时间不止是一个十年,要两个、三个、甚至整整一辈子。也许永远得不到安定感。然而,他相信,只要到达,就不会惶惑,不会苦恼,不会惘然若失,而是真正找到了归宿。”。语境中带有一点接受、无奈和最终释怀的情感,用温情的叙事手法打动着读者。结尾也很好地反映了社会青年随着自己人身阅历的不断丰富,看待事情也越来越成熟,他们不会再抱怨生活,开始欣然接受生活带给他们的考验。

1.4

结语

八十年代的青年——最具活力与信仰也是最为矛盾的一代人


综上所述,青年形象在整个八十年代的小说中是形象中最具活力又最复杂和矛盾的群体.


他们面对着不同的人生际遇,在不同的环境中思考人生,思考自己的命运。他们保持着青年的朝气,对于理想的向往,对于世俗价值的愤怒,对于真诚艺术价值的坚持,他们渴望着得到世人的理解和尊重,但是又倔强地不顾一切压力和重负,在不断的社会化过程中,他们一步步摆脱身上的单纯和幼稚的思想,同时在遭遇生活的打击后重审生活之路,在痛苦中学习如何处理复杂的人生问题。他们在生命最为宝贵和可塑造性最强的时光中,为人生注入革命的理想与激情,形成坚实的内心世界,努力证明自身的价值,为自己昨日的生活重现感到自豪和荣耀,他们靠自己的努力获得精神上的享受。



八十年代的青年——最具活力与信仰也是最为矛盾的一代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