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始人CEO怎麼高效率閱讀

我嘗試歸納為三大紀律八項注意,供參。

紀律一:你碰到的所有問題一定有100本書早就給你安排得明明白白了

你得認可並且深刻理解這句話。書麼不讀,手機麼猛刷。這是很多人的真實寫照。先得承認自己書讀少了,(當然讀書這個事情別神聖化,很多人不讀也照樣牛逼,不在本篇討論之列)。一條的創始人徐滬生曾說“我們這些媒體人、專欄作者的那點小聰明,是茶杯裡的幾片茶葉的話,普魯斯特這種人的才華,就是漫山遍野的茶樹林”。像德魯克這樣的大師,那不是茶樹林,堪稱是喜馬拉雅山脈了。關鍵是除了他還有很多大師,他們的思想精華都凝結在書裡,不讀真的太浪費了。

紀律二:戰略上藐視,戰術上重視

哪怕是被無數人證明過的經典大作,在心理上也不要太當回事,別神化,別捧在手裡感覺要一個字一個字看,從封面到序言到目錄以及後記,不敢錯過任何角落。我曾有過這種心態,拿到後欣喜若狂,捧手心裡怕化了,也不捨得用筆劃線,就差把它供起來了,那種感覺相比你也曾有過,其實大可不必,你會發現一旦有這種心態,效率肯定低。幾十塊錢一本,沒什麼大不了。隨便翻,隨便劃,快速瀏覽,掌握框架。這是個高效率的前提。

紀律三:二八原則

再好的書,精華內容不會超過20%,其餘的都只是補充說明延展而已。寫公號文章可以掐頭去尾直接上乾的,出書要考慮碼洋湊字數,我們只需要抓到作者的核心觀點和底層邏輯就可以了。其他的可以適當掠過。世上還有那麼多好書,不在這花太多時間了。

注意一:帶著問題去看書

直接插到某一章節,可能很快就全部就讀完了,然後再往前延伸一章,往後延伸一章,這本書你就讀了3章了,心理優勢就有了,很容易就把整本書拿下。比如德魯克的《創新和企業家精神》這本,直接先把創新機遇的7個來源看了,裡面有不少案例,很有意思,7個來源看完,你已經掌握了一半。多數時候看書不是從頭往後看的,而是從後往前再往後再往前。

注意二:不做筆記不讀書

開始閱讀前要帶著筆和本子,或那種1釐米寬的顏色標籤條,用來做記錄,杜絕隨手翻翻,消磨時間式的閱讀。看書其實很費腦力。要把最有價值的時間段用來讀書。書裡的重點你就直接劃線,別有潔癖。腦子裡很多火花此時也要及時釋放出來,隨手寫在書上或標籤上,及時記錄是非常關鍵的一步,這些靈感難能可貴,你花錢買書,花時間看書,不就是圖這個嗎。顱內高潮,火花四濺,及時導出來吧。再強調一下,及時做記錄,否則就像馬路上的電焊火花一樣,很快就熄滅了。

注意三:大力出奇跡

多買才能多看,買了不一定馬上看,沒關係的。買的多,才會看的多,看得多才會看得快,書非借不能讀已經過時了。隨手下單,多多益善。放著沒關係,我經常看的書都是一年前買的,薄膜都沒撕掉。

買書最大的好處是確保自己隨時可以看,想看就看。而不是買了馬上看。沒有哪本書是你買了沒看你就被世界拋棄了的,不急。凡是那種書封上說你必須看的大多是沒必要看的。

看的多,你就一定會看到很多垃圾書,也沒關係,人生這麼長誰沒碰到過幾個渣男。看的越多,你就越有識別能力,別隻想看好書,等著某大神給你開書單,看完你就牛逼了,其實不會的。我過去十年找了很多大佬求他們書單,現在也沒牛逼起來。說到書單,也可以參考頂尖名校以及商學院的一些教材和書單。去年讀中歐,也經常發書。一波接一波。

創始人CEO怎麼高效率閱讀

可以參考物理學家張首晟教授的做法。他每次上飛機之前會下載一門課程的教材或書籍,或音樂,或哲學,或某國曆史,給自己制定目標,下飛機之前必須看完。他尤其欣賞跨界融合,非常令他興奮。閱讀這件事確實很講究融會貫通,看的越多,速度就會越快,就好比上升到了平流層。而且也越能發現更多好書,姑且稱之為“書感”吧。跟下館子一樣,吃的多了,光看外觀看招牌看桌子凳子,就能判斷好不好吃了。買多了看多了,自然就會有書感。

買書就像是往功德箱裡放錢,純屬許願。買了你不看,擺著,也是有邊際效應的。會有種原力和你同在的感覺。我這裡堆著《窮查理寶典》,寫查理芒格的,巴菲特背後的男人。《失控》,凱文凱利的、《鄧小平時代》,戴維邁爾斯《社會心理學》,《理解媒介》麥克盧漢,傳播學奠基人,號稱比肩牛頓、愛因斯坦的思想家。科特勒《營銷管理》等等,這些書大都六七八百頁,我都沒看完。

放著,也是一種力量。

注意四:索引式閱讀

們的目標不是看幾本書、幾十本書,而是幾百本、上千本。必須進行索引式的看書,相當於小圖書館了,快速翻閱,知道哪本書裡講什麼,在哪裡可以找得到,李敖家裡的圖書讓我印象深刻,他可以從某個角落抽出一本書翻到184頁告訴你,你要的答案在這裡。

原來我用kindle,後來感覺不太好用,倒不是因為沒有書香,沒有手感什麼的,可能是操作層面,速度跟不上,紙質書在手裡我可以快速翻,各種翻(你腦補下電影賭神洗牌場面),倒著讀,順著讀。一目十行。一頁頁在kindle上翻,有點跟不上。有種鍵盤跟不上思路的感覺。

可能是我還沒切身體會到kindle的好。其實很多書都有電子版,也很好用,隨身帶著,我感覺kindle是很好的補充。kindle的筆記功能很好用,目前我還是習慣於手工做一遍筆記而不是粘貼。

注意五:反覆讀經典

十五年前讀德魯克,和現在讀德魯克,就是兩種感受。初聞不知曲中意,再聽已是曲中人。再回看創業這些年頭破血流跌的坑,其實早就在書裡寫得明明白白了。扎心啊。一曲肝腸斷,天涯何處覓知音。

讀書最美妙的時刻就是你讀到某種你以為僅有自己才能體會到的思想、感受、思維方式,發現跟作者產生了共鳴,你跟他從未謀面,他也可能早已過世,就像書中伸出來一隻手,與你的手緊緊相握。我能感覺到德魯克從《管理的實踐》裡伸出了溫暖的老手,緊緊握住了我。相信我,你一定會在書裡找到知音的感覺。

其實不光是德魯克,我們的時代房價高,房租貴,但我依然相信每個時代都有屬於自己的紅利,其中高性價比、輕鬆便捷地獲取知識,就是紅利之一,你看曾鳴教授接連出兩本書,《智能商業》和《智能戰略》都很經典。地球上的神級產品經理之一俞軍,出的《產品方法論》也很好,里程碑式的作品。而隨著一代創始人的成功,陸續一定會有更多的創始人CEO們會分享他們的真知灼見。包括易到的創始人周航的《重新理解創業》等,以及一些小眾的公眾號、大佬早期博客也不錯。

注意六:快速進入心流
如果你進入那個狀態,一本300頁的書可能2個晚上就看完了。這很難用言語來描述,看得多了自然就明白了。通常一個完整的週末,看個三四本,是非常好的狀態,當然不是德魯克這種經典,而是一般的商業書籍,200多頁左右的,一般在20多萬字這種。問題是你怎麼進入心流狀態,或者遲遲進入不了,讀的就是慢。

本質上就是你得找到跟自己和解的方式,跟自己相處的方式。戒。定。慧。找到入定的方法,讓自己安靜下來。有人鍛鍊,打球,旅遊,聽音樂,我是用寫作的方式,寫東西會讓我快速安靜下來,進入狀態。你可以試試。也有人是冥想,比如喬布斯就。還有橋水基金創始人,《原則》作者達利奧也說他通過冥想,頭腦更清醒,處事更平靜。

注意七:工具很重要

越是先進的公司越重視工具。越是土老闆越不重視工具帶給人的體驗。2015年今日頭條副總裁謝欣分享了個細節,就是他們就用Gmail以及其他一些小眾的管理工具,儘管用起來麻煩但是非常有利於團隊協作,就堅持用。後來做出飛書,我感覺底層是團隊管理思維和價值觀驅動。

好的工具包括,一個很隔音的耳機,頓時世界清淨了。 上次在以色列射擊場看到教官也用這款。一支好用的水筆,筆記本其實無所謂,麥肯錫的人非常重視筆而非筆記本。一個支架,尤其推薦,用了就不想停下來,無論看書還是電腦都不容易累也不傷頸椎。你可不是讀一會兒,是要讀幾十年的。所以注意你的坐姿,讓全身都儘量處在比較舒服的狀態,唯獨累的是腦子,而不應該是其他地方。能有把好椅子當然是最好的。

創始人CEO怎麼高效率閱讀

注意八:大段的時間

呵呵,你開始創業後大概率已經不會有什麼大段的時間了。但我依然相信這裡面是有技巧的。我也還沒找到。“大塊”的定義每人不一樣,可長可短。大塊時間從來不是默默出現的,而是一種策略的結果。對內你要更有策略安排團隊工作,避免他們撕碎你的時間。對外需要做減法,多拒掉一些無用的熱鬧和喧囂。

公司還小,自己已經比500強CEO還要忙,太忙意味著沒時間思考,然後更忙。總之希望你能有大塊時間去讀書去思考。可能3個小時就夠了。比如晚上10點到1點,或11點到2點。或早6點到8點。或週末等等。看你自己。

本文來源:龍東平手記(ID:chuangye1566)

創始人CEO怎麼高效率閱讀

視聽李國慶解讀《原則》音視頻完整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