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韓寒的《1988:我想和這個世界談談》?

清風慕竹angel


2010年,我剛上大學,韓寒剛發佈新書《1988:我想和這個世界談談》。

剛從一個小縣城進入到一個大學,看到的一切都是新奇的,有新的朋友,新的社團和新的學習環境。在大學裡你能看許多優秀的人,你會感嘆那些擁有各種各樣特長的人是多麼的新鮮,而我卻只有一副羨慕的眼神。

書的很多內容記不全了,但是我記得這個標題,對,我也想和這個世界談談。

為什麼別人能學鋼琴,小提琴,我只能寫作業?

為什麼別人家境光環加身,我只能穿著我前年買的白布鞋在兼職的路上奔波?

為什麼別人在談戀愛的時候,我卻要在賣他們手中的玫瑰花?

世界公平嗎?世界不公平,你看到它給別人的都很多,給你自己的都很少。

但是你想跟世界談,它未必理你。

韓寒的新書很新奇,用一輛車告訴我們這個世界很荒謬,用幾個小故事告訴我們這個世界很可笑,但是談到最後,我們只剩下妥協,我們誰都無力改變世界。

我們能做的只是做最好的自己,努力活著。


朵東


《1988》以一部旅行車為載體,通過在路上的見聞、過去的回憶、撲朔迷離的人物關係等各種現實場景,表達韓寒的觀點。 在書中,韓寒仍延續自己敢言的個性,開篇即講述在洗浴城嫖妓的故事,尺度大開。在故事中,韓寒一貫地調侃、諷刺,並表達獨有的思考,“嫖妓”故事在他的筆下非但不低俗,反而折射出讓人感動的人文光輝。 韓寒在序言中寫道,“以此書紀念我每一個倒在路上的朋友,更以此書獻給你,我生命裡的女孩們,無論你解不解我的風情,無論我解不解你的衣釦,在此刻,我是如此地想念你,不帶‘們’。”此書感慨諷刺了太多,不能侷限的說和母愛有關。

韓寒文章裡的小鎮青年,是一代又一代青年的群像,他們出身普通,對未來沒有真實有形的規劃,不能清晰地感受時代變革,對家以外的地方充滿了好奇,以及畏懼。

當每一天的時間被填充滿之後,竟然沒有了思考,沒有了幻想,甚至寫下一兩行字都變得艱難,更不用說去思考年輕的自己和時代的發展有什麼關聯?

剛剛進入社會的每一個我們,會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問題、難題,但是如果留點時間思考小我,將自己代入這個大社會,就會更像小時候豪言壯語的自己,沒那麼多麻木和無謂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