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天天讀之周朝(東周)

公元前771年,周幽王與臺子伯服均被犬戎殺後,西周滅亡。由分封制、宗法制和井田制三大制度所維繫的西周社會秩序,經過270餘年的時光腐蝕,到公元前8世紀末,已經是千瘡百孔、支離破碎了,僅靠著歷史的慣性還得以維持。

周幽王被殺後,申、曾等諸侯見目的達到,而此時鄭、衛、晉等諸侯國率領的勤王之師也已經趕到,於是申侯與繒侯與外面的鄭、衛、晉等諸侯裡應外合,大敗犬戎,犬戎退走。鄭、衛、晉等諸侯立周幽王太子宜臼為王,是為周平王,平王東遷,定都洛邑(今河南洛陽),史稱東周。

歷史天天讀之周朝(東周)

周平王東遷

周平王繼位之時,虢公翰也在攜地擁立王子姬餘臣為王,稱攜王,周王室出現了“二王並立”局面,但平王得到鄭、晉、秦、衛等諸侯國的擁護,公元前760年,晉文侯幫助周平王攻殺攜王,周王室由周平王姬宜臼統一。

在周平王東遷之後,鄭國在鄭莊公的帶領下崛起,於公元前719年,周平王駕崩,其孫姬林(周桓王)繼位,由於桓王對鄭莊公不信任,起用虢公忌父取代莊公在朝之職。鄭莊公不滿,便不再朝覲周桓王,當時王綱已墮,鄭莊公不循禮法開了先例,與周王室與鄭國交換人質,即“周鄭交質”,天子權威掃地。秋季,周桓王率領周軍及陳國、蔡國、虢國、衛國四國軍隊討伐鄭國。周軍大敗,鄭國大將祝聃發箭射中周桓王的肩膀,讓周天子的完全威信掃地,禮樂崩壞正式開始。

周桓王八年(公元前712年),魯桓公謀殺其兄魯隱公,自立為君,不向周桓王請求冊封。從此,諸侯由周天子冊封的制度遭到破壞。

公元前704年,楚國第二次稱王。楚武王熊通打敗隨國,讓隨國在周桓王面前說情,令楚國稱王。周桓王不同意。熊通就自立為“楚武王”。楚武王第一個打破了周禮分封制,楚國兼併權國後,將權國設置為縣,建立直屬楚君的縣行政機構。

公元前697年,周桓王去世其子姬佗(周莊王)繼位,周莊王之後其子姬胡齊(周釐王)繼位,周釐王之後其子姬閬(周惠王)繼位。

前685年,齊國齊桓公繼位,以管仲為相,實施變法,廢除井田制度,按土地的肥瘠,確定賦稅,設鹽、鐵官和鑄錢,增加財政收入,寓兵於農,將基層行政組織和軍事組織合為一體,增加了兵源和作戰能力,迅速成為華夏各國中最富強的國家。然後就打起了“尊王攘夷”的口號,多次大會諸侯,幫助或干涉其它國家,抗擊夷狄。周惠王二十一年(前656年),齊桓公帶領八個諸侯國的聯軍,陳兵“蠻夷”楚國邊境,質詢楚國為何不向周王室朝貢,迫使楚國簽訂召陵之盟,成為春秋五霸之首。自此,齊桓公建立了會盟霸主的制度。

歷史天天讀之周朝(東周)

齊桓公

齊桓公死後,五公子奪位,齊國內亂不止。此時南方的楚國興起,自稱為王,消滅了北方的幾個小國之後將矛頭指向中原,宋襄公試圖效法齊桓公,以抵抗楚國進攻為名,望成為霸主。公元前638年,宋楚兩軍交戰於泓水,宋軍大敗,宋襄公大腿中箭,次年因傷重而死。

周惠王后其子姬鄭(周襄王)繼位,周襄王二十年(前633年),楚軍包圍宋國都城商丘。次年初,晉文公率兵救宋,在城濮之戰大敗楚軍,然後會盟於踐土,成為中原霸主。

晉文公死後,秦晉聯盟被瓦解,秦穆公謀求向東方發展,被晉所阻。秦晉餚之戰(前627年),秦全軍覆沒,大將孟明視被俘虜,隔年在彭衙之戰再敗,雖然以後也有勝利,但終沒法挑戰晉在中原的地位,惟有轉而向西發展,吞併了一些戎狄部族,寬地千里,稱霸西戎。

周襄王后其子姬壬臣(周頃王)繼位,周頃王后其子姬班(周匡王)繼位,周匡王后其弟姬瑜(周定王

)繼位,周定王即位之時,大諸侯國對周王朝及周天子已無尊敬可言,楚莊王期間向周定王的使者詢問象徵國家政權的傳國寶器 - 九鼎的大小輕重,意在滅周自立,此即“問鼎”一詞的來源,中央權力繼續削弱。 周定王十年(前597年),楚與晉會戰於邲(邲之戰),大勝晉國。 前594年,楚圍宋,宋告急於晉,晉不能救,宋遂與楚言和,尊楚。 這時中原各國除晉、齊、魯之外,盡尊楚莊王為霸主。

歷史天天讀之周朝(東周)

楚莊王

周定王后其子姬夷(周簡王)繼位,周簡王七年(前579年),由宋國發起舉行第一次“弭兵”會盟,是為華元弭兵,之後晉楚兩國再度爆發兩次大規模戰役(前576年的鄢陵之戰、前557年的湛阪之戰),交戰期間很多中原小國都備受到影響,疲憊不堪。周簡王后姬洩心(周靈王)繼位,周靈王二十六年(前546年),出於地緣政治的影響,宋國再次出面斡旋,邀請晉楚和各諸侯國舉行第二次“弭兵”會盟,此後戰爭大大減少。史稱“向戌弭兵”。

周靈王后其子姬貴(周景王)繼位,周景王后其子姬猛(周悼王)繼位,周悼王在位近半年就病死,周悼王后其弟姬匄(周敬王)繼位,周敬王十四年(前506年),吳王以伍子胥為大將,統兵伐楚。吳軍攻進楚都郢,伍子胥為父兄報仇,掘楚平王墓,鞭屍三百。周敬王二十四年(前496年)吳軍揮師南進伐越。越王勾踐率兵迎戰,越大夫靈姑浮一戈擊中闔閭,闔閭因傷逝世。周敬王二十六年(前494年),吳王夫差為父報仇,興兵敗越。勾踐求和,賄賂吳臣伯嚭並送給吳王珍寶和美女西施,自己親自為夫差牽馬。吳王拒絕了伍子胥聯齊滅越的建議,接受越國求和,轉兵向北進擊,大敗齊軍,成為小霸。

歷史天天讀之周朝(東周)

越王勾踐

周敬王后其子姬仁(周元王)繼位,在周元王三年(前473年)勾踐臥薪嚐膽,十年生聚,十年教訓,終於消滅吳國,夫差羞憤自殺。勾踐北上與齊晉會盟于徐,成為最後一個霸主。

歷史天天讀之周朝(東周)

各諸侯國兵器

周元王后其子姬介(周貞定王)繼位,周貞定王后其子姬去疾(周哀王)繼位,周哀王在位後三個月被弟姬叔襲殺,之後其弟姬叔(周思王)繼位,在位僅五個月被弟王子嵬殺死,周思王后其弟姬嵬(週考王)繼位,週考王后其子姬午(周威烈王)繼位。

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的春秋時期,那時一些較大的諸侯國,為了爭奪土地、人口以及對其他諸侯國的支配權,不斷進行兼併戰爭。誰戰勝了,誰就召開諸侯國會盟,強迫諸侯承認“霸主”地位。 先後參與爭當霸主的有: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歷史上把他們稱為“春秋五霸”。

歷史天天讀之周朝(東周)

春秋地圖

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是中國的戰國時期,經過春秋長期激烈的爭霸戰爭,到戰國開始,主要的諸侯國有齊、楚、燕、韓、趙、魏、秦等七國,歷史上稱之為“戰國七雄”。

公元前455年,晉國貴族只餘下智、趙、魏、韓四家氏族。智氏出兵攻趙氏,並脅迫魏韓兩氏出兵。戰事持續兩年,趙氏遊說魏韓兩家倒戈,滅智氏,瓜分智地並把持晉國國政。公元前438年,韓、趙、魏三家分晉,晉幽公僅餘絳、曲沃兩地。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冊立韓、趙、魏三家為侯,從此時進入戰國時代。

周威烈王后其子姬驕(周安王)繼位,周安王后其子姬喜(周烈王)繼位,周烈王后其弟姬扁(周顯王)繼位,周顯王后其子姬定(周慎靚王)繼位。期間魏國魏文侯在戰國七雄中首先實行變法,使魏國發展強大,北滅中山國(今河北西部平山、靈壽一帶),西取秦西河之地,遂成為戰國初期最強大的國家。魏文侯任用李悝、吳起、樂羊、西門豹、子夏、翟璜、魏成等人,富國強兵,抑制趙國,滅掉中山,連敗秦、齊、楚諸國,開拓大片疆土,使魏國一躍為中原的霸主 ,公元前343年,魏惠王率領諸侯朝見周天子,正式標誌著魏國成為新一代的霸主。

歷史天天讀之周朝(東周)

魏惠王

齊國傳至齊威王時,威王任用鄒忌為相改革政治,任用田忌、孫臏為將,齊國遂變得強大。公元前353年,齊國大敗魏國於桂陵。前341年,齊又大敗魏軍於馬陵。前334年,威王與魏惠王“會徐州相王”,正式稱王。

公元前338年,秦孝公死,太子駟立,是為秦惠文王。這時受商鞅新法“迫害”而被剝奪政治特權的舊貴族一起發難,發起針對商鞅的反攻倒算。秦惠文王為了緩和矛盾,拿出商鞅作替罪羊,車裂商鞅。商鞅雖死,但“秦法未敗”。秦惠文王繼續奉行商鞅變法以來的國策,對外發展。公元前325年,秦惠文王稱王。秦軍聯韓魏攻打齊楚,敗義渠國,吞併巴蜀,掌控了對山東諸侯作戰的戰略主動權。

歷史天天讀之周朝(東周)

商鞅

公元前400年,自晉分家的韓、趙、魏三國屢次聯軍攻楚 。當時在位的楚悼王為求富國強兵,任用吳起開始變法興革,使楚國國力迅速強大起來 。由於楚悼王不幸早逝,吳起失去了堅強的靠山,被舊貴族殘酷殺害。由於變法時間不長,變法的成果並未完全鞏固下來。

至楚威王時代,楚國的領土已擴張至巴國,逼近越國、興盛一時。公元前306年,楚懷王派大臣昭滑率軍攻越,攻佔原吳國統治的地區 ,並設立江東郡。

趙武靈王,一位天資卓越膽識過人抱負遠大的君主。趙武靈王其在位時期進行了影響深遠的“胡服騎射”,全國士兵改變傳統的寬大戰服改為緊小為特徵的胡服,改變傳統的步兵為主體的軍隊結構改為騎兵和弓弩兵為主體的軍隊構成。

歷史天天讀之周朝(東周)

趙武靈王

“胡服騎射”政策,放棄中原人的寬衣博帶和戰車戰術,換以短衣緊袖、皮帶束身、腳穿皮靴的胡服和單人騎兵戰術,國力大強。趙於東北攻滅了中山國,西北打敗了林胡、樓煩。在北邊新開闢的地區設置了雲中、雁門、代三郡,並從今天的河北張家口到內蒙古巴彥淖爾盟五原縣修築“趙長城” 。

韓國北臨魏趙,東有齊,南有楚,西有秦,四面受敵。幸而韓國以其著名的兵器——弩,為各國所畏懼。所謂“天下之強弓勁弩皆從韓出”,韓國的弩能射800米之外,“遠者括蔽洞胸,近者鏑弇心”。除此以外,韓國的劍也異常鋒利,皆“陸斷牛馬,水截鵠雁”,“當敵則斬堅甲鐵幕”

公元前公元前375年,韓便曾以其厲兵滅了中原傳統古國鄭國。而韓國國勢最強是韓昭侯在位時。他用法家的申不害為相,內政修明,韓國成小康之治。由於地處中原,韓國被魏國、齊國、楚國和秦國包圍,所以完全沒有發展的空間,國土也是七國之中最小的一個。

燕昭王時,有燕將秦開,在東胡作為燕國的人質,東胡人很信任他。秦開歸國後,起兵襲擊大破東胡,“東胡卻千餘里” ,結果燕國邊境向東推進了一千多里,大大開拓了燕國的疆域,而燕國亦隨即開始修築北長城。

歷史天天讀之周朝(東周)

燕昭王

周慎靚王后其子姬延(周赧王)繼位,公元前440年,周赧王分封其弟姬揭於王城,建立周國(西周公國)。前367年,周公國公子根叛亂,趙國與韓國支持公子根,逼周顯王封姬根於鞏。至此,周朝王畿分屬西、東兩週公國,周王僅餘成周的王宮,寄居於東周公國。前307年,秦軍逐周赧王出王宮,周赧王遷居西周公國的王城。前256年,秦滅西周公國,周赧王病逝,東周滅亡,東周共傳25王,歷時515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