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萬山、李可整理的《傷寒論》計量換算表,建議收藏!


郝萬山、李可整理的《傷寒論》計量換算表,建議收藏!

導讀:古人總結“博涉知病,多診識脈,屢用達藥。”如何評價及學習應用,全靠讀者的一雙慧眼了。


漢代與現代處方劑量換算表


1981 年考古發現漢代度量衡器“權”,以此推算古方劑量,解決了歷史上古方劑量的一大疑案,對仲景學說的教學、科研、攻關、臨床意義重大。


我們將互聯網上流傳的資料(整理人包括柯雪帆、李可、郝萬山等)整理如下:


1 石 = 四鈞 = 29760 克

1 鈞 = 三十斤 = 7440 克

1 斤 = 16 兩 = 248 克

= 液體250 毫升

1 兩 = 24 銖 = 15.625 克

1 圭 = 0.5 克

1 撮 = 2 克

1 方寸匕 = 金石類2.74 克

= 藥末約2 克

= 草木類藥末約1 克

半方寸匕 = 一刀圭

= 一錢匕

= 1.5 克

一錢匕 = 1.5-1.8 克

一銖 = 0.65 克

一銖 = 100 個黍米的重量

一分 = 3.9-4.2 克


1 斛 = 10 鬥 = 20000 毫升

1 鬥 = 10 升 = 2000 毫升

1 升 = 10 合 = 200 毫升

1 合 = 2 龠 = 20 毫升

1 龠 = 5 撮 = 10 毫升

1 撮 = 4 圭 = 2 毫升

1 圭 = 0.5 毫升


1 引 = 10 丈 = 2310 釐米

1 丈 = 10 尺 = 231 釐米

1 尺 = 10 寸 = 23.1 釐米

1 寸 = 10 分 = 2.31 釐米

1 分 = 0.231 釐米


梧桐子大 = 黃豆大

蜀椒一升 = 50 克

葶藶子一升 = 60 克

吳茱萸一升 = 50 克

五味子一升 = 50 克

半夏一升 = 130 克

虻蟲一升 = 16 克

附子大者1 枚 = 20-30 克

附子中者1 枚 = 15 克

強烏頭1 枚小者 = 3 克

強烏頭1 枚大者 = 5-6 克

杏仁大者10 枚 = 4 克

梔子10 枚 平均15 克

瓜蔞大小平均1 枚 = 46 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