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鎮康:稻田深處蛙聲起

曲徑通幽處,稻田蛙聲起。走進雲南鎮康縣勐捧鎮包包寨村大山自然村新建的稻田養殖基地,基地依地勢而建,大大小小稻田裡養著許多種蛙、幼蛙,基地負責人張老四和管理基地的工人則像平常一樣穿梭於稻田間查看牛蛙長勢。

云南镇康:稻田深处蛙声起

稻田養殖基地

迎面走來這位皮膚黝黑的男人就是張老四,鎮康縣勐捧鎮包包寨村大山自然村人,已過而立之年,和大山村大多數年輕人一樣,年少時也曾外出務工,在外的經歷開闊了他的眼界,讓他在致富方面有了更多地想法。

2019年6月,帶著一身抱負的張老四回到家鄉,與合夥人王建參一起,流轉了50畝土地辦起了稻田養魚、養蛙養殖基地。

“我們大山村氣候條件比較適合養殖牛蛙,我們就以土地流轉的方式,依託大山黨支部示範帶頭養殖牛蛙2萬苗,面積20畝,我作為村上的一名黨員,就是想通過這種示範養殖帶領周邊群眾共同發展牛蛙養殖共同增收致富。”看著稻田裡長勢喜人的牛蛙,作為村裡老黨員的張老四帶領鄉里鄉親養殖牛蛙致富的信心更足了。

50畝的養殖基地,20畝用來養魚,30畝用來養蛙,2019年6月份張老四投放了1噸魚苗,有草魚、鯉魚、鯽魚三個品種,投放了2萬苗種蛙。時隔8個月,牛蛙和魚長勢不錯,按照目前市場價格生態魚15元/市斤,牛蛙20元/市斤,截至目前,張老四已經出售150多斤牛蛙,600多斤生態魚,短短几個月,張老四的總收入就已經達到13000多元。

云南镇康:稻田深处蛙声起

稻田蛙聲起

看著張老四稻田養殖越來越紅火,村裡的很多年輕人也請來討教致富經。一時間,張老四成了鎮康縣勐捧鎮包包寨村基層黨員示範帶頭養殖的一個榜樣。

“下一步,我們還計劃繼續擴大養殖規模,從目前的稻田養殖,稻田養魚50畝的面積擴大到160畝。”言語之間,淘到第一桶金的張老四規劃著未來。

近年來,鎮康縣立足縣情實際情況,因地制宜發展特色養殖產業,鼓勵支持和培育壯大村集體經濟,發展黨員致富帶頭人作用,促進項目建設、脫貧攻堅、民生事業發展等方面穩步推進。

目前,鎮康縣全縣有黨員8979人,其中有大批黨員從事種植、養殖、運輸等不同行業,併成為當地黨員致富帶頭人。

雲南網通訊員 李麗君 錢釧 段子善 秧忠富 攝影報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