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經 . 南山經 ( 29 -- 令丘山 )

  又東四百里曰令丘之山(【註釋】① 曰:1. 說 。2. 為(wéi),是 。 3. 叫做。4. 語助詞,無實義。【翻譯】再往東四百里,(是座)叫做令丘的山)。

無草木多火(【註釋】【翻譯】沒有草木,有很多野火。)。其南有谷焉曰中谷條風自是出(【註釋】① 條風:1. 東北風。一名融風,主立春四十五日。郭璞[pú] 注:“東北風為條風。”《淮南子·天文訓》:“距日冬至四十五日條風至。” 高誘 注:“艮[gèn]卦之風,一名融。”《史記·律書》:“條風居東北,主出萬物。條之言條治萬物而出之,故曰條風。” 唐太宗 《正日臨朝》詩:“條風開獻節,灰律動初陽。”2. 東風。一名明庶[shù]風,主春分四十五日。《淮南子·墬[dì]形訓》:“東方曰條風。” 高誘 注:“震氣所生也,一曰明庶風。” 宋 周邦彥[yàn] 《應天長·寒食》詞:“條風布暖,霏[fēi]霧弄晴,池塘徧滿春色。” 明 湯顯祖 《紫釵[chāi]記·春日言懷》:“青韶印,看條風拂水,畫燕迎門,年年春色倍還人。”參見“ 八風 ”。 ② 自是: 1. 自以為是。《老子》:“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 zhāng ]。”《呂氏春秋·察今》:“人以自是,反以相誹[ fěi ]。” 唐 韓愈 《伯夷頌》:“彼獨非聖人而自是如此。” 清 孫嘉淦[ gàn ] 《三習一弊疏》:“驕泰即自是之謂也。”2. 自然是;原來是。 唐 杜甫 《古柏[ bǎi ]行》:“扶持自是神明力,正直原因造化功。” 唐 李商隱 《咸陽》詩:“自是當時天帝醉,不關 秦 地有山河。” 宋 陸游 《讀近人詩》詩:“琢琱[ diāo ] 自是文章病,奇險尤傷氣骨多。” 董必武 《吊趙一曼烈士》詩:“自是 中華 好兒女, 珠河 血跡史千秋。” 3. 從此。 《國語·周語上》:“自是荒服者不至。”《史記·儒林列傳》:“自是之後,言《詩》於 魯 則 申培公 ,於 齊 則 轅固生,於 燕 則 韓太傅 。”《北史·后妃傳上·魏宣武靈皇后胡氏》:“自是朝政疏緩,威恩不立,天下牧守,所在貪 惏[ lán ]。” 宋 蘇軾 《代張方平諫[ jiàn ]用兵書》:“自是師行三十餘[ yú ]年,死者無數。” 4. 猶只是。唐崔塗 《春夕旅懷》詩:“自是不歸歸便得,五湖煙景有誰爭?”【翻譯】山的南邊有一峽谷,叫做中谷,東北風從這裡吹出來。)。
有鳥焉其狀如嫋[niǎo],人面四目而有耳其名曰顒[yóng],其鳴自號也見則天下大旱(【註釋】①嫋:柔弱,繚繞 :“不聲如動吹,無風自~枝”。~娜(nuó )。~~(a.形容煙氣繚繞上騰的樣子,如“炊煙~~”;b.形容細長柔美;c.形容隨風擺動的樣子,如“垂柳~~”;d.形容微風吹拂;e.形容聲音綿延不絕,如“餘音~~”)。【翻譯】(山中)有一種禽鳥,形狀像貓頭鷹,長著一副人臉和四隻眼睛,有耳朵,它的名字叫做顒,它的鳴叫聲是自身名稱的讀音,(顒)出現就會天下大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