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石市場最終將走向何方?

我是一個喜歡石頭的業餘愛好者,最初是為了排譴鬱悶,偶然去河邊散步,看到了挖沙形成的石堆,突地想起小時候曾經撿過石頭玩兒,就想重溫一下,結果還真撿到了一塊黃蠟石,也是我檢到的第一塊黃蠟石,於是興致大增,也從此走上了撿石之路。

奇石市場最終將走向何方?

(我的第一塊黃蠟石)

大概是2015年吧,我下載了《今日頭條》,那時頭條裡《話題》,也就是今天《圈子》的前身。於是我進入了話題,並且兼任了《黃蠟石》《奇石》《原石》三個話題的版主,【微睡月光】是我曾經的頭條號,在這裡結識了許多玩兒石的老行家、新玩兒家,真的是開闊了眼界,同時也不再沉浸於孤獨的氛圍中,原來有這多愛好奇石的人呀!!一時間興奮得不得了,現在想想,那也是《激情燃燒的歲月》啊(������),有共同語言,終於不再寂寞。

那時,在石頭話題裡活躍的主要有四類人:石商,也是老玩家之一,曬石撩人;其次,純粹的收藏者,曬石為主,順便掃貨;第三種,就是我這樣的業餘愛好者,一邊學知識,一邊饞美石,同時曬石;第四種,造假者,專門發一些陋劣的圖片試圖矇騙初學者。

2015~2016我覺得應該是奇石市場的巔峰時刻了,關於奇石的頭條號就像雨後春筍一樣不停地冒出來,對奇石感興趣的人也是幾倍成長,男女老少皆無例外。開車去新疆撿石,就像旋風一樣,橫掃一路。各地也大建奇石城、奇石市場,一時間好像遍地都是奇石一樣。隕石在這一年的關注度達到了新高。全國的巡迴石展比比皆是,無論規模大小都要評個獎。那些打著奇石旗號實際賣劣質甚至假玉製品的人小賺了一筆。

2016年初,奇石市場開始降溫,關於那些天價奇石的報道基本消失了,大家炒的都是剩飯,評論中有一種深深的倦怠感,火、熄了。玩兒石新手洗手了,造假低手改行了,老手歸隱了。原因大致是資源枯竭、經濟形勢下滑、打擊貪腐等。

2017 年,奇石市場陷入低谷,許多奇石市場關門停業,有些在花鳥魚市場佔一角落苟延殘喘。

這裡我要再重複強調,【奇石首先必須是天然原石,即未經人工打磨、雕琢的具備一定造型的石頭】,許多人的理解誤區就是把玉器或者說玉製工藝品也當成"奇石",而有些商販或本身不懂或明知其非而誤是,故意繡導那些人云亦云者。比如“肉石",天然成型的不多,每一塊都是價值不菲,而市場上成堆的都是切割成統一造型的只能說是石制工藝品,因為它的質地其實是未曾玉化的石英質,只是因為層次感比較強被人吹上了天,這個資源極大豐畗,所以被資本炒熱了。還有“海洋玉髓”,質地為瑪瑙,通過切割、打磨體現出瑪瑙內部因雜質形成的各種不可思議的圖畫,許多人也叫它“奇石”,在我看來,除去它的瑪瑙質地是純天然的,它的造型、圖案全是人工完成的,人工也叫“奇”嗎?報道者稱,是某先生髮現,並且命名,而且開發售賣,呵呵,這不就是營銷常用的手法嗎?還有一個類似的2019年的新發現奇石的報道,也是某先生髮現新石種,全部買下,並在他的圈內大力推廣,賺得盆滿缽滿。

注:蒙天珠也是工藝品,破巖、切割、打磨而成。(這個蒙字很講究,多音字,細品,回味悠長~)

所以,如果你檢索“奇石市場"的視頻,鏡頭所到之處,滿目都是工藝品!!!哪來的奇石。一個掛羊頭賣狗肉的市場、一個資本詐騙的市場註定無法長久。那麼,真的奇石市場有沒有呢,答案是肯定的,內蒙阿拉善、河南、黑龍江、廣西、江西(提醒一下,新疆主產玉石,並非奇石),產量較多,以瑪瑙、黃河石、畫畫石、黃蠟石:水衝石居多。

奇石市場最終將走向何方?

2018年至今,奇石市場成為歷史名詞了。微信石友圈賣石還很堅挺,但是再也掀不起波浪,沒有大筆買賣,石價通常在百元以下,質地也一般般,多數都是看圖用,型奇的幾乎不存在了。奇石資源已告枯竭,撿漏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即使真的撿到漏,也無處出貨。奇石市場以後也不會再出現,只有石攤、石農、石友,終於迴歸理性了。奇石有過、賣過,奇石市場根本上是虛妄的,而奇石市場的正確讀法應該是"奇石+市場",美石市場或許更恰當些。

石旋風停了,留下一地渣滓。

今後只有石圈,久久留傳。

山本無言,石的寂寞~

奇石市場最終將走向何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