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發現好像我媽就是見不得我高興呢,你媽也是這樣嗎?

一個遠房表妹給我發微信說:我覺得我媽就是見不得我高興,為什麼呀?她是我親媽麼?

原來,隔離期間,我這個已為人母的表妹從十指不沾陽春水的廚房小白修煉成了合格大廚,新學會的美食經常會曬到家族群,贏得親戚一片掌聲,每天自信心爆棚,常有睥睨天下之感。

直到有一天,她媽媽忍無可忍給她鄭重其事的打了個電話說:“你是知識女性,你應該把你的這種鑽研精神留給工作。把時間花在廚房裡是在浪費你的才華和生命。”

她回覆她媽媽,做這些不怎麼花時間,三個人在家總要做三餐。好像電話那頭還想接著說別的,被她把話頭拐到兒子身上,就結束了這個話題。


我發現好像我媽就是見不得我高興呢,你媽也是這樣嗎?

表妹說,在烹飪過程中,她身心都很愉悅,對自己特別滿意,儘管也會有失敗的時候,但是她會一試再試,直到成功。在學業上,工作中,她都在這樣做,不過那些並沒有在廚藝上的突破讓她有如此美好的感覺。她這麼喜歡的事情被媽媽批評為不務正業,當然感到沮喪!她一回顧人生髮現,好多次她一高興,她媽就不遠千里跑來潑冷水。她不高興了,她媽就踏實了。


我發現好像我媽就是見不得我高興呢,你媽也是這樣嗎?

我想了想,說好多父母子女間都有這種現象。我覺得我媽也常幹這樣的事,常常數落我,好像提醒我的失誤能讓她們覺得她們是在為我好,能幫助我儘快走出誤區。但其實效果剛好相反,我聽她的話,不意味著沒有我了嗎?即使她說的對,也不能聽,太屈辱了,必須反對。儘管我在這方面小心翼翼,儘量在抹除我父母塑造我的痕跡,但也會一不留神就對我大女兒做同樣的事,比如:她聽故事聽得正開心,我鬼使神差的就會問:你今天的作業寫完了嗎?明知道她肯定沒寫完。細思量,我的目的很陰暗,就是為了打擊她,看她該做的事情沒做完,好像根本沒資格這麼高興。


為什麼父母會這麼做,這麼想?在很多中國人的認知裡開心快樂都是一種罪過,所以不敢太開心,也不敢讓自己孩子太開心。開心也得偷著樂,不能張揚。

老一輩或祖祖輩輩都是窮苦人,沒有經歷過幸福的人生,對開心和快樂有一種不真實的感覺,根本不適應並且恐懼,害怕那開心快樂隨之而來的就是災難。與其從快樂回到痛苦中,不如我從未體驗過快樂,這樣痛苦也不會那麼嚴重。總而言之,痛苦的人生才是他們潛意識裡想要的人生。快樂,開心,高興,幸福什麼的偶爾有一點點點綴一下就好了,可不敢要求太多。好事多了太不安全了,比如范進中舉的例子就很典型。


我發現好像我媽就是見不得我高興呢,你媽也是這樣嗎?

有好事兒不敢張揚,是因為槍打出頭鳥的思想在我們心裡根深蒂固,不敢太優秀,也不敢讓人知道自己太開心,遭到嫉妒,被人迫害,得不償失。平庸?安全!


另外,看到孩子開心快樂,父母也許潛意識裡有一種被背叛的感覺,我覺得世界這麼不安全,這麼不快樂,你沒心沒肺的瞎快樂啥?直接撲滅!你和我一樣不快樂就對了。

所以,有些時候,父母真就是見不得子女高興的,

父母把這種認知和行為模式言傳身教的方式直接傳承給了子女,所以現在的主流父母70後,80後,如果沒有覺察,其實也在沿用這些思想去教育90後,00後。

遇到這種情況,我們該怎麼辦呢?

我表妹的解釋是在避重就輕,否認了媽媽的指控,沒有解決問題。這是我們中國子女一般的做法,不承認父母的指責,也不強硬還擊,但也不是乖乖就範。您說您的,我聽著,但我該咋辦還咋辦。


我發現好像我媽就是見不得我高興呢,你媽也是這樣嗎?


我覺得一勞永逸的做法是,先看到父母的擔心,他們認為玩物喪志,除了學習和工作,其他都是沒用的。先安撫他們,理解他們的擔心,同時說明自己時間安排好了,沒有用工作學習的時間去做這些事情,另外也可以說明自己做這些事情的收穫和愉悅心情。當然這個反饋可能會遭遇各種打擊,但是就是為表明立場,不必反駁,就說知道了即可。軟軟的回擊很清楚的表達了我的生活我作主的態度,幾次軟釘子之後,父母會意識到孩子真的長大了,有了自己主張,也有了成熟的應對分歧的方法,明智的父母會退回自己的生活圈,不再對孩子指手畫腳。相反,如果我們憑情緒直接對抗父母,他們不會撤退,而是覺得子女還沒長大,太不讓人放心了。

各人的幸福與快樂由各人自己負責,高興也罷,悲傷也罷,都是生命的體驗。誰也無需對誰的高興與否負責任,子女如是,父母亦如是,分個清清楚楚,大家各自過好自己的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