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的焦慮》一種更寬容、更溫和的成功哲學

《身份的焦慮》解讀版


《身份的焦慮》一種更寬容、更溫和的成功哲學

內容簡介:

在他人眼裡,我是怎樣一個人?我是個成功者還是失敗者?每個人的內心,潛藏著對自身份的一種難言的“焦慮”。可有誰曾真正的審視過這種身份的焦慮呢?睿智的德波頓做到了,他首次引領我們直面這一人心深處的焦慮“情緒”。德波頓援引藝術家、思想家及作家的觀點與作品,抽絲剝繭地剖析身份 焦點的根源,並從哲學、藝術、政治、宗教等各個角度探索舒緩和釋放這種焦慮的途徑。

這本書並非一本充滿學術語言的“高深”著作。它用通俗、有趣的語言,為現代人解讀了“身份”的前世今生,以及我們為什麼會為“身份”而焦慮。“身份”這個詞在這本書中更多的還是指一種社會地位,一種當代人追求的功名利祿。為什麼我們渴望得到別人的認同?是什麼讓我們變得“勢利”,對於金錢和時尚的慾望之壑為何總也填不滿?我們到底怎樣才能克服這種身份的焦慮呢?在閱讀這些文本的時候,一方面,你會驚歎於德波頓廣博的知識,那信手拈來...

在他人眼裡,我是怎樣一個人?我是個成功者還是失敗者?每個人的內心,潛藏著對自身份的一種難言的“焦慮”。可有誰曾真正的審視過這種身份的焦慮呢?睿智的德波頓做到了,他首次引領我們直面這一人心深處的焦慮“情緒”。德波頓援引藝術家、思想家及作家的觀點與作品,抽絲剝繭地剖析身份 焦點的根源,並從哲學、藝術、政治、宗教等各個角度探索舒緩和釋放這種焦慮的途徑。

這本書並非一本充滿學術語言的“高深”著作。它用通俗、有趣的語言,為現代人解讀了“身份”的前世今生,以及我們為什麼會為“身份”而焦慮。“身份”這個詞在這本書中更多的還是指一種社會地位,一種當代人追求的功名利祿。為什麼我們渴望得到別人的認同?是什麼讓我們變得“勢利”,對於金錢和時尚的慾望之壑為何總也填不滿?我們到底怎樣才能克服這種身份的焦慮呢?在閱讀這些文本的時候,一方面,你會驚歎於德波頓廣博的知識,那信手拈來的典故和風趣的點評,為你從多個視角展現了人類的“身份”觀念;另一方面,你會漸漸審視自我,發現許多已經在你腦海裡根深蒂固的東西,開始動搖和解體。

阿蘭·德波頓(Alain de Botton),英倫才子型作家,生於1969年,畢業於劍橋大學,現住倫敦。著有小說《愛情筆記》(1993)、《愛上浪漫》(1994)、《親吻與訴說》(1995)及散文作品《擁抱逝水年華》(1997)、《哲學的慰藉》(2000)、《旅行的藝術》(2002)。他的作品已被譯成二十幾種文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