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債後我該不該把孩子帶在身邊?還是讓他們成為留守兒童?

加彈小子


負債後我該不該把孩子帶在身邊?還是讓他們成為留守兒童?

您好,有幸回答這個問題。


看到你這個問題讓我想起來這樣兩個電影。

第一部:去年熱映影片《少年的你》

電影給我們講述的是校園霸凌中陳念和小北的故事。

電影中的陳念,父母很早離異,自始至終我沒有看到她爸爸的出現。只有媽媽帶著陳念相依為命,艱難度日。可後來媽媽為了躲債選擇了離開,還對陳念說:“我不在,他們不能把你一個小姑娘怎麼樣”。在陳念遭受校園暴力最需要她的時候,她只在電話裡說:“再忍忍。”

媽媽走了,只留下陳念一個人。她要一個人吃飯、睡覺、上學,一個人面對上門討債的債主,面對同學魏萊一夥人的校園霸凌。最後陳念失手造成了魏萊的死亡。

不難發現,孩子的悲劇背後有一部分原因就是成長過程中父母的缺失。

另一部電影《當幸福來敲門》

威爾·史密斯扮演的男主角克里斯,一個窮途潦倒的單親爸爸。事業失敗無家可歸,老婆走了,自己承擔起撫養兒子的重擔。

影片中男主角克里斯的兒子只有五歲大,但是他卻和爸爸一起過起了顛沛流離的生活。睡公共廁所,住收容所。爸爸把所有的愛都給了他,就算自己過的再苦,還是讓孩子正常上學,給兒子過生日,儘量滿足他的願望。在收容所昏暗的燈光下修好手裡的醫療設備,賣出設備後帶兒子住一次旅館,洗一次澡,吃一頓好吃的。

孩子這麼小就體會到了生活的艱辛,但是卻很幸運有一個無比深愛他的爸爸。在爸爸身邊他懂得了感恩,懂得了珍惜。

而兒子對於男主角來說,也是他生活的動力,經典臺詞是他在天台上對孩子說的一句話:“如果你有夢想的話,就要去捍衛它。那些一事無成的人想告訴你,你也成不了大器。如果你有理想的話就要去努力實現,就這樣。”影片最後,男主角憑藉自己的努力和兒子過上了理想中的生活,成功逆襲。


成年人的世界,沒有“容易”二字。如果不是到了絕境,建議你還是帶著自己的孩子吧。寄人籬下的日子可能讓孩子過早得懂事,過早得學會了“察言觀色”。之所以說“家是孩子避風的港灣”那是因為家中有愛他的父母。有爸爸媽媽在,孩子才可以放下偽裝,摘下面具,把真情緒宣洩。


成年人的世界除了孩子,還有別的,可孩子的世界裡,只有爸爸媽媽。


負債後我該不該把孩子帶在身邊?還是讓他們成為留守兒童?對此你有什麼看法,歡迎留言討論。

我是禮納,如果喜歡我的回答請隨手關注@納小孩,謝謝你的點贊、留言、轉發。


納小孩


看到這個問題,我的感觸很深,因為我從小也是一個留守兒童。轉眼間人生已經過去了三十年,兒時的經歷一直影響著我的人生。

小時候因為媽媽身體不好,常年服藥,後面又動了大手術,所以家裡欠了不少外債。再加上我跟哥哥兩個人又都要上小學,家裡僅僅靠半畝薄田真的很難養活一家四口人了。所以爸媽兩人做了決定,咬牙衝出農村去城裡打工,考慮到不穩定的生活,只能狠心把咱們哥倆拋下留在農村老家,讓我姑媽幫忙照顧。從那以後的兩年時間,我跟哥哥真的過上了留守兒童的生活,姑媽照顧我們的生活起居,當然只能是基本的,畢竟姑媽的不是親生子女,能夠有飯吃就不錯了,偶爾一兩個月爸媽打個電話回來問候一下讓我們在姑媽家聽話,慢慢地爸媽在我們心中的印象逐漸模糊了。

沒有爸媽在身邊的陪伴,我的性格慢慢地變得沉默寡言,不喜歡跟同學聚在一起,比如課堂上老師讓幾個同學組成一個小組在一起討論問題,他們討論的熱火朝天,而我彷彿就是被遺棄的那一個,一個人孤獨無助的坐在那裡。久而久之,伴隨而來的是學習成績的糟糕,於是自己成了班上被罰抄作業,課堂上被罰站的常客了。

後來爸媽稍微穩定一點了就把我們接到城裡去跟他們一起生活,然後費勁把我安排進了一所打工子弟小學,哥哥就沒有讀書了,早早輟學幫父母幹活打工。

在這群打工子弟小學裡的學生,絕大多數都是像我這樣的,父母把孩子從農村接過來讀書的,雖然環境差了點,但是每天都可以跟在父母身邊,自己的性格也在潛移默化的從偏離中糾正,父母的言傳身教也讓我從新拾起了正確的人生觀念。從那以後,父母一直陪伴在我的身邊,我也從小學順利讀完初中,高中,大學。非常感謝父母的陪伴,雖然家裡的條件很不好,但是他們的諄諄教導時刻影響著我。

說完了我的故事,你應該知道了我的觀點吧!我給出的建議是:困難是暫時的,雖然有外債,但是不要狠心把自己的孩子拋下,他們弱小的心靈需要家長的呵護,用心的陪伴,太多的悲劇發生在留守兒童身上。看到下面這些留守兒童的真實生活畫面,真的讓人揪心。

朋友,無論有多困難,也不能讓自己的孩子受到傷害啊!


瓦屋灣


我們現在的情況也是跟你一樣,老公一個人上班,每個月都要用花唄,刷信用卡,月光族,還欠了外債。寶寶才九個多月,從出生一直都是我一個人帶,老公想讓我等寶寶滿一歲過後就帶回去給老人帶,我是很不願意的,畢竟寶寶從小是我帶著,他離不開我。不管怎樣我都要爭取把寶寶留在身邊吧。打算等他長大一點就去找份兼職,能方便帶著小孩的那種,加油吧。


丹丹寶媽


上學,工作了很多年。現在孩子一歲半,不僅一分錢存款沒有,反而欠了一屁股兩胯子的債。住在上海的出租屋裡,我們夫妻上班,媽媽也在這裡給我們帶孩子。我從來沒想過讓我媽和孩子回老家,我們的目標是在這裡定居,讓孩子在這裡紮根。

可能有人會說我不自量力。的確。

但是我知道從農村來的孩子的不易,所以我不想讓我的孩子重蹈我的覆轍。我自己從小本身就是留守兒童,從小到大隻有過年時能和爸媽在一起。這本身對於孩子的情感養成就是一個很大的弊處,孩子從小需要父母的關愛和陪伴,他需要在一個充滿愛和陽光的環境裡才能茁壯成長。跟奶奶在家裡,他不會餓著,也不會凍著,奶奶當然也會把他捧在手心裡。但是他缺少的父母的陪伴是接下來多少年都彌補不了的。

另一方面,在老家,他每天看的可能是奶奶喂的雞鴨鵝,和小夥伴們撒尿和泥玩。在我身邊,我會讓他去遊樂場,去早教班,接送他去幼兒園。讓他增長自己的見識,如果我有能力,我還會讓他去上雙語學校,讓他養成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讓他形成自己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從而他才能獲得自己想要的人生。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是孩子第一個學校,父母就該用自己的言行舉止讓孩子在潛移默化中形成自己的人格。這將是孩子一生的財富,也卻是留守兒童所沒有的。因此,我的孩子不會是留守兒童。


大左的滬漂生活


毫無疑問,帶在身邊,因為我跟樓主一樣的狀況,也是存在很多負債,但我跟我老公都堅持把寶寶帶在身邊,孩子的童年父母一定不要缺席,自己的孩子自己帶更放心,教育上也相對更好更直接。錢沒有可以慢慢掙回來,頂多也是多兩三年而已,但孩子的教育和陪伴不可忽略。


劉家二丫


錢可以慢慢掙,慢慢還,分開換,或者看看在老家附近能不能找個工作,如果父母不能從小陪在孩子身邊,你不盡父母的職責,既然生下了孩子,就不要以賺錢為理由和藉口,有父母的愛陪伴再苦也是甜,起碼孩子的心靈不會有缺失和遺憾, 留守兒童 將來會出現很多問題,到時後悔可就來不及了

有時候給老人帶或別人帶,孩子不一定帶的好,特別是老人,年齡大了,身體還有教育都跟不上,累病了要看病,給的少了叫不孝,累著了也叫不孝,給的多了,拿什麼還債。孩子老留守嗎?永遠揹負一個不孝的名,啃老的名嗎?但是也有非常明事理的老人。不如自己帶,掙的錢一部分還錢一部分自己和孩子用。願你和你的孩子,家人幸福





莉莉潮流搭配


個人建議最好是把孩子帶在身邊 。對一個孩子來說是他們成長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不管負債還是不負債,都不能丟下孩子讓孩子成為留守兒童,這樣會讓孩子的心理受到極大的創傷。而且你就算出去打工了賺再多的錢,孩子不在你的身邊,你們之間也沒有感情。等到有一天孩子長大了你也變老了的時候,你就會後悔了後悔當初不把他留在你的身邊,孩子不孝順你孩子和你沒有感情不願意和你溝通交流,


你想想沒有感情的孩子是多麼可悲。


今天的奶茶很甜


一定要把孩子就在身邊,放養的孩子沒有任何可控性。除了父母以外任何一個人都難以達到最佳教育。

1雖然負債很難,有你一口飯吃就不要丟掉孩子,保證最低的吃穿當今社會應該問題不大,孩子在你身邊會受到基本的管教,用心的話,他的成長是沒有任何問題的,有多大勁就用多大勁,沒必要攀比他的教育,帶在身邊就是對他最好的教育。

2把孩子帶在身邊,看著孩子一天天長大,那就是你的希望,更能激發你堅強活下去的希望,這樣你會更加理性的去奮鬥,哪怕只是為了孩子,這是一個最好的理由。

3離開孩子也不見得你能發多大的財,如果是不要孩子你能發達了,我想任何一個父母都會發財。孩子永遠不是前進的絆腳石拖油瓶,他是最原始的奮鬥動力。

對得起生你養你的,更得對得起你生的。






古天涼月


作家應龍臺曾說過:“其實父母跟食物一樣,是有“有效期限”的。”

不管你條件有多不好,日子有多難,我認為都應該把孩子帶在身邊。不要讓他們成為留守兒童。不要讓他的成長道路缺少了父母的愛和父母的陪伴。

留守的少年兒童正處於成長髮育的關鍵時期,他們無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認識及價值觀念上的引導和幫助,成長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關注和呵護,極易產生認識、價值上的偏離和個性、心理發展的扭曲。

當他們的情感需求得不到滿足,遇到心理問題得不到正常疏解和引導時,就會導致一部分兒童行為習慣較差,並且極易產生心理失衡、道德失範、行為失控甚至犯罪的傾向。等到孩子成年之後他也會怨恨父母沒有教好他,和父母的關係也不好。這種情況是我們最不願意看到的。

孩子現在正以我們追趕不上的速度快速的長大,當有一天你緩過神來時,孩子以經長成了你最熟悉的陌生人,父母的陪伴也像食物一樣,早已過了期。

電影寶蓮燈中有一句經典的臺詞:“幸福就是沉香和媽媽在一起。”這應該就是所有孩子簡單又最大的心願。

再難,也要把孩子帶在身邊,多年以後你一定會感謝今天你做的這個決定。






田七姐姐愛喝茶


鄉村教師,在農村小學任教19年,接觸的留守兒童很多,遇到的各種問題層出不窮。我真心建議:如果不是真的已經到山窮水盡那種地步,還是帶著孩子在身邊吧!根據我這麼多年的觀察,發現留守兒童存在一些問題。當然,品學兼優的孩子也有,我們暫且不論,這種孩子特別少,十分難得。

首先,父母不在身邊,留守兒童多少會產生一些心理障礙。這些障礙也根據學生的個性分為很多種:膽小的孩子缺乏精神上的支柱,也因為懦弱容易被欺負,會變得越來越膽小,自卑。膽大的孩子沒有父母的約束,隔代教育問題凸顯。有的爺爺奶奶對孩子管束不嚴,比較溺愛,凡事順著孩子,甚至犯了錯也不敢批評,久而久之,就會讓孩子是非不分,膽大妄為。有的爺爺奶奶在教育孩子上還是老一套,認為棍棒底下出好人,比較粗暴。原來有個學生,一旦犯錯,爺爺就扛著扁擔亂揍一通。孩子在家裡顯得特別膽小,像小綿羊,但在孩子群中有暴力傾向,好鬥易怒。有的爺爺奶奶話少,老實厚道,孩子經常與老人待一起,怕生人,不敢與人交流,長大後很難改掉這種毛病,影響他們日後的生活工作。

其次,留守兒童個人習慣堪憂。兒童時期正是養成良好習慣的好時機,但缺乏家長在身邊監督引導。俗話說: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好習慣的養成也是如此。人都有偷懶思想,一旦缺少有效督促,任其發展,個人習慣難以養成。留守兒童長期跟著爺爺奶奶生活,有的爺爺奶奶原來過的是苦日子,一心想把最好的給到孩子,但他們能給的東西十分有限,於是時時處處為孩子著想,除了讓學習,其它什麼事都不會再叫孩子去做。這樣又會讓孩子養成不懂感恩,凡事以自己為中心,動手能力差。這種情況長大的孩子受不了一點挫折,容易怨天尤人,推卸責任。

另外,留守兒童的教育也存在一些問題。學習一開始是困難的,只有等孩子學到一點知識,才會領悟到其中樂趣。但孩子從小缺乏父母的陪伴,在困難時期一旦下不定決心學習,就會產生厭學情緒。學習成績也難以提升。

再次,大多數留守兒童缺乏方向感。長期缺乏父母的正確引導,對未來感到盲目,沒有明確的目標。爺爺奶奶眼界窄,也難以教給孩子宏大的理想。沒有目標也會缺乏奮鬥的動力。也就造成孩子得過且過的心理。

很多人有種思想,都希望孩子過得比自己好,很多家長外出打工也是希望為孩子賺些錢,給孩子一點積累。但是,很多留守兒童上學不多,大多數也是延續父母進廠打工的生活方式。個人很難得到提升。

所以,為了孩子的健康,為了孩子的未來,我還是建議孩子自己帶,以免將來後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