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好詩,源自生活中瞬間靈感的迸發,非兩句三年而得。”對否?

俏漁妹海鮮


寫成一首優美的詩歌,除了靈感瞬間迸發。關鍵是知識的沉澱。素材的積累,生活的歷練。任何作品原形都來源於社會生活。是經過作者的藝術加工提煉昇華而成為優秀作品的。雖然不是經歷兩三年,也有一段成形過程。即是出口成章,那也是早已胸有成竹。好的作品是在不斷揣摩,推敲,在煉字上下功夫,力求準確生動,感人。因此說好的詩章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寫成的。而是詩人反覆錘鍊的結果。








步蘭香407


一首好詩,看似很簡單明瞭,讀來有音韻美,好似欣賞一幅畫,使人賞心悅目,渾然天成。其實,每一首好詩創作的背後,都是作者長期的生活、文化、經驗的沉澱和積累,在某一情景中受到觸摸而迸發創作出來的,是作者心境的自然流露。不是牽強附會,不是苦澀難懂,是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是言有盡,而意無窮。下面就以我在春天踏青中尋找靈感創作為例來加以說明。

春天在無聲無息中來了,春天在人們的期盼裡,春天在長滿新枝芽的樹上,春天在微風飄蕩的柳條上。春天在山上,春天在河裡。春天在泥土的清香裡。

去河岸踏青,看到一棵棵大柳樹,舒展著無數的枝條,在微風中悠閒自得的飄來飄去,風情萬種。很自然的想起了唐代大詩人賀知章的《詠柳》: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整首詩雖然寫得無可挑剔,但是,總感覺有點美中不足,整首詩更注重於靜態美,更注重於它的形狀和顏色美。整首詩缺少動感,我有感於這一段時間的仔細觀察和用心的感受。白天去看夕陽中的柳樹,晚上又去看月色下的柳樹,也創作了《詠柳》詩一首,我覺得這首詩更能表達我現在的心情,和我心中柳樹的形象。

東風撫柳萬千條,風情萬種扭細腰。春風有意來相會,化作柳絮滿天飛。

我寫的這首詩,全詩用了擬人的手法。把風和柳兩種不同的自然景物聯繫到一起,把柳條在春風中飄舞的美好形象寫的淋漓盡致。柳條在微風中擺動起伏的,就像伊人相會時的輕盈美好,從內而外都是美好和留戀,美好的形象在內心久久的迴盪,內心的甜蜜和驚喜不言而喻。

有感於賀知章的《詠柳》,我才寫下我心中的詠柳。


其正色


寫一首好詩,需要靈感,可瞬間的靈感從何而來?肯定從平時勤奮努力而來。

唐代詩人盧延讓曾寫了一首《苦吟詩》,其中有“吟安一個字,捻斷數莖須”的說法。可見一首好詩,絕不是隨隨便便就能寫出來的。

詩人需要靈感,他們需要認真的觀察生話,認真的思索人生,認真讀大量書籍來充實自己。

這表現在兩方面:

一、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唐代大詩人杜甫每天讀書寫作,家境貧寒的他筆耕不輟,他所處的時代是唐朝由盛轉衰的時期,戰亂頻繁,杜甫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但他始終沒忘記寫作,給後人留下大量的詩篇。其中最著名的《三吏》《三別》揭露了當時社會的現實,體現了作者關心民眾疾苦的感人情懷。

二、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我國唐代著名浪漫主義詩人李白,可以說遊遍了祖國的大好河山,其間也是佳作頻出。其實他旅遊的過程,就是實踐的過程,沒有這些親身體驗,就寫不出那麼多壯麗的詩篇。比如李白到廬山,就寫出“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到荊門,就寫出“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遊”;到黃鶴樓就寫出“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所以,任何佳作的完成,都需要千辛萬苦努力才行。

“二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是賈島吟成“獨行潭底影,數息樹邊身”二句後加的注詩。意思是,這兩句詩苦思了三年才得以吟出,吟成不禁雙淚長流。這說明作者好詞佳句不是信手拈來的,而是經過認真推敲所得。

綜上所述,靈感不是隨便就有的,它是經過詩人長期積累後的迸發,是心靈與智慧撞擊後的火花。





海玉承翠


不全對,一首好詩它可能來源於三年的人生經歷和積累,然後在某一瞬間傾瀉。靈感的瞬間爆發也有,但好句好詩不常得。更多的好詩來自於詩人的積累,苦思,打磨。

“兩句三年得”出自賈島的《題詩後》: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知音如不賞,歸臥故山秋。全詩也在說得一好句很難,要作出讓人欣賞的好句更是難上加難。


書店小二已上線


不完全對吧,一首好詩源於意境和靈感最佳的時候,才會一氣呵成 ,形如流水。沒有好的靈感和意境,寫出來的總差那麼一點。當然很多東西因人而異。

兩句三年得,指的是真正的好詩。對於很多人來說,一輩子寫出一句都算不錯了。例如乾隆的詩,幾萬首 ,好的能挑出半句也難。

源自生活雖然可以寫出很多不錯的好詩,不過真正的好詩卻不是那麼容易寫的 。好多人寫了一輩子,也難出一句好詩。兩句三年得 ,對於真正的好詩其實一點都不誇張。



周v亦


不一定的。

詩歌通常兩種,一種是瞬間靈感,一揮而就,比如王勃寫《滕王閣序》。

還有一種就是長期創作,幾易其稿。靈感固然重要,推敲也是必要的。

第一種其實也是長期積累的厚積薄發,寫詩當然需要天賦,但總是追求瞬間迸發免靠運氣,還是要有一定的勤奮和鍛鍊。


莫爭Moz


不對。身無綵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靈犀需要採摘,靈犀需要培養,靈犀需要力量,靈犀需要心房。靈犀的得到和運用是需要基礎的,沒有一點功夫豈能成?

一首好詩,當然源自生活,源自生活點點滴滴的積累。詩情畫意,格調優美,情感豐富,寓意深刻,是真情實感的流露。試問,一首好詩,沒有十年以上的用功能成嗎?一首好詩是思想的精華,一首好詩是理念的磨礪,一首好詩是大眾心聲的摒發。

一首好詩,有著無窮魅力,一首好詩,煥發真正的生機,一首好詩,激發前進的毅力,一首好詩,也許能化解一個危急,一首好詩,讓我們看見功底,一首好詩,讓我們闖蕩披糜。


馳騁萬里45


“一首好詩,源自生活中瞬間靈感的迸發,非兩句三年而得”

我覺得不對。“藝術源於生活”,每一首好詩也都來源於生活,或敘事,或抒情,都是作者對生活的現實有感而發。這種感悟可能是日積月累的深情宣洩,也可能是突發靈感的瞬間迸發。但是,感覺到了,情感有了,能不能寫出一首好詩表達出來,還是需要具備一定的寫作功底的和較高的藝術水平的。而修煉這種寫作功底和藝術水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必須要有“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的持續、刻苦的苦吟精神。

只有熱愛生活,融於生活,善於總結,精於寫作的人才能吟出一首好詩。一首好詩的誕生固然需要源於生活的靈感,但更需要躬耕不謝的師匠精神。




詩酒逍遙客


是的,兩句三年得,主要是指姚合,賈島等苦吟詩派的詩人,由於社會風氣,這一批詩人過度錘詞煉句,寫出一些生硬刻板的詩,有意為詩,缺乏詩歌自然而然的靈動和美感,當然,雖是兩句三年得也有部分佳作,並不能全盤否定,就好比我們不得已做某些事情,沒有做好,但這是天賦問題,寫詩也是如此,如果沒有靈感,又不得不寫,反覆錘鍊所得也無可厚非。


張瀟瀟吖


對鴨,就可比古代才華過人詩人劉禹錫,被貶十年後第一次被召回長安時,他毫不隱藏對敵人的鄙視和譏諷

有感而發的詩

紫陌紅塵拂面來,無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觀裡桃千樹,盡是劉朗去後栽。

百畝庭中半是苔,桃花淨盡菜花開。

種桃道士歸何處,前度劉朗今又來。

為我引杯添酒飲,與君把箸擊盤歌。

詩稱國手徒為爾,命壓人頭無奈何

舉眼風光長寂寞,滿朝官職獨蹉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巴山楚水淒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

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以上的詩是劉禹錫再度被貶靈感而發的名詩![靈光一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