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遇見你之前,我以為我不會再愛,而後我愛了你後半生

初識朱自清,是在語文課本里面,父親的背影就讓我感動萬分,後來他的愛情、他的婚姻驚豔了我的認知。

他們相識時,沒有花前月下;他們愛戀時,沒有山盟海誓的諾言;他們結婚時,沒有豪宅金錢的裝飾....

他們的愛,全傾注在了日常的瑣碎生活中,傾注在了幾十年的默默堅守中,以及那75封見證了他們愛情的情書裡。

朱自清|沒遇見你之前,我以為我不會再愛,而後我愛了你後半生

在這些書信裡,傾注了他這個深情男子的全部愛戀。而他的一生, 也因為有了她而圓滿幸福。

她不是他的結髮妻子,卻為他養大了前妻留下的6個子女。他們雖經媒妁之言相識,卻譜寫了一曲浪漫清新如溫風的愛之戀曲。

在朱自清遇到陳竹隱之時,他正經歷著一場喪妻之痛。

他與髮妻武鍾謙雖是包辦而結婚的,然而感情卻是極好的年的相守,早已在一餐一飯裡種下了無數深情。

朱自清|沒遇見你之前,我以為我不會再愛,而後我愛了你後半生

內向沉靜、性格溫婉的武鍾謙很人朱自清的心,他們在一起12年,生下三男三女,然而不幸的是武鍾謙在一次肺病侵襲下永遠地離開了。

難過至極的朱白清,發誓不再娶,只守著對武鍾謙的思念過此生。

可是後來的後來,他遇見了陳竹影。

說到底愛情這東西,誰能說得準?心動就是心動,愛了也就愛了,沒有理由,沒有先後。

那時的陳竹隱,比朱自清小5歲,是一個獨立、活潑、有個性的魅力女子。

初次相見,在看到長相清秀、性格活潑的陳竹隱時,他心裡那個塵封已久的愛,開始雀躍起來。陳竹隱,亦被他的才華橫溢及溫文儒雅所吸引。

愛情,說大不大,說小不小,但就是讓人拿捏不準。

當陳竹影放下世俗,下定決心為朱自清養育六個孩子的時候,接受後媽這一身份時,他們的故事就這樣開始。

他對她可以違背誓言,而她為了他可以飛蛾撲火般堅定。

陳竹影答應他之後,朱自清在寫給她的情書裡道:“隱:,十六那晚是很可紀念的,我們決定了一件大事,謝謝你。想送你一個戒指,下星期六可以一同去看。”

朱自清|沒遇見你之前,我以為我不會再愛,而後我愛了你後半生

那個週六,他們一起去看了戒指。不久,在朱自清從歐洲放學回國後,他們兩個人在上活梅香花村酒樓舉行了婚禮。

愛情裡面有過深愛的,當真正放下時才是新的開始

武鍾謙雖然沒有文化,卻是個絕佳的賢妻良母,顧家、對他好,凡事都不讓他操心,為他燒飯洗衣,看顧孩子,幫他分擔不快,讓他安心寫作。

可是陳竹隱遠遠不是他需要的那類女子。她生在“個書香世家,自小私熟讀書,雖家境清貧,但父母感情極好:家裡有12個磚工雖有些亂,卻溫暖。在如此環境下長大的孩。自是天性善良但同時,她又獨立堅忍,才情了得。

這兩個女人,完全是不同的女性,而朱自清對前妻的眷戀,是不容易被取代的。

在我前幾日讀過的天黑前的夏天提及,婚姻與戀愛不一樣。

愛情,人們就是因為這個東西而結婚的,而之後的婚姻呢?

初為人妻,就有了落差。曾經,她會經常同同學一起寫生、 看戲,而今,她卻要被幾個孩子纏住,不工作,不會友,每天不是給這個孩子講故事,就是給那個孩子補衣服,另外還要操心朱自清的飲食起居。

這樣項碎的生活,一時還行,日子久了還真是讓人厭煩不已。更何況,曾經的她是那般熱鬧地活著。

這一切,讓陳竹隱生了厭,有了煩惱。

朱自清|沒遇見你之前,我以為我不會再愛,而後我愛了你後半生

可是,愛情就是一個有魔力的操控著人的思想、意識、行為。

陳竹隱漸漸地適應了這個家。

她因為愛他,也愛屋及烏,視他的孩子們為己出。

他們的家庭生活,也慢慢趨於一種美滿。

朱自清開始有了更多和她交流的事情,甚至在寫作中,他開始徵求她的意見了。

某一次, 他寫一篇散文《女人》. 其中有:“在路上走,遠遠的有婦人來了,我的眼睛像蜜蜂們嗅著花香,直攫過去。”“攫”字,原本是指手的動作,他卻用在這裡, 與陳竹隱討論這個字用得合適否。陳竹隱想了想說:“這樣用, 更可見急切和熱烈的心情了。”這樣的溝通,讓他們有了最交心的溝通。

戀愛與婚姻不一樣,但婚姻裡也有愛情。

只是,他們的感情雖然好了,生活卻日趨清貧了.主要還是因為家中孩子較多。他們在一起的日子裡,移朱自清每月的薪水不過只夠買了袋麵粉,遠遠不夠家人的伙食,少食缺衣,成了他們家庭生活的常態。

不過,陳竹隱很是了得。

曾是一個弱女子,為了支撐起這個家,她貢獻出了自己的一切,放棄了多年來的畫家夢,只留在家中專門相夫教子。

朱自清|沒遇見你之前,我以為我不會再愛,而後我愛了你後半生

沒有積蓄,僅靠朱自清一個人的收入,每天有八張嘴等著吃飯,六個孩子要讀書,這重擔不是一般人可以承受的,陳竹隱卻支撐了下來。

為了繼續孩子們的學業,她甚至還揹著朱自清及孩子們去醫院賣過幾次血。

陳竹影把所有的愛給了朱自清。從一而終。

動盪年代裡的感情最沁人心脾

朱自清擔負著養活全家十幾口人的責任,一段時間獨自生活的他不得不節衣縮食,落下了很重的胃病。

看著越來越瘦弱的朱自清,陳竹隱是疼在了心裡。為了讓他儘快恢復,她儘可能地節省出錢來為他買一些新鮮的水果蔬菜,養他的身體,而她自己則是一如既往地省吃儉用。

看著曾經秀外慧中的女子,為了自己、為了這個家早已沒了往昔的模樣,朱自清覺得特別內疚。

可是,對於陳竹隱而言,能守著一個自己愛的男人,自己愛的家,什麼苦都不怕,什麼難也都可逾越。對此,她不但無任何怨言,還暖心地向朱自清提出了這樣體貼的“約法三章”:
一、家務事由她大包大攬,朱自清不必插手,只需專心寫作、備課即可。

二、要培養孩子們的獨立意識和生活能力,該讓他們去做的事,便不用父母代勞。

三、雖然家貧,但也不必為此煩惱,各項開支能省則省,舵維持基本生存就夠了。

朱自清|沒遇見你之前,我以為我不會再愛,而後我愛了你後半生






要知道,婚姻絕對不是單純地兩個人在一起那麼簡單也不是兩個人的婚姻,它是愛情、親情、友情的結合體,需要認真打理、小心呵護,要付出之後也不求回報的。

他們從戀愛到婚姻,不轟轟烈烈,卻甘之如飴。這讓我想起一首詩——致橡樹


如果愛你,絕不象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愛你,絕不學痴情的鳥兒,為綠蔭重複單調的歌曲;

也不止象泉源,常年送來清涼的慰藉;也不止象險峰,

增加你的高度,襯托你的威儀。甚至日光。甚至春雨。

不,這些都還不夠!

我必須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為樹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愛你,願意為改變,僅僅只是因為愛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