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屋不掃何以成大氣,還是成大事不拘小節?

李強PS


【一屋不掃何以成大器】

:這是在告訴我們“不積跬步,何以至千里”。倘若不能腳踏實地的積累,如何能夠成就更大的事業。“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靈感”,大多數人不具備“過目不忘”的本領,因而需要從小處開始,不斷的磨練自己。畢竟,如果連一個家庭都不能有所貢獻,何談可以治理一方。為人處世莫不是與人方便與己方便,若連自己的後院都不去管理好,縱然有再大的成就也會朝不保夕命運多舛。

【成大事不拘小節】

:這是在告訴我們“忍人所不能忍,方能為人所不能為”。這裡的小節,是指斤斤計較瑣碎,心胸不寬,並非節操。真正的思想者,不會丟棄節操,更不會誤導他人。但凡成大事的人,一定是志存高遠,胸懷天下的。真正智慧的人,永遠是不被普通人認可的,即使面對流言蜚語的中傷,也不會放棄自己堅持的道路,這樣才能不斷超越,讓事實去做回擊。



司命清濁


我覺得這兩句話都有各自的道理,

一屋不掃,何以成大氣,這句話在告訴我們,想做成大事,就必須從小事做起,只有從小事做起,循序漸進也就成了大事,大事就是由無數個小事組成的,不願從小事做起的人,那麼必然也做不成大事。這句話再告訴我們不要手高眼低,做事只撿大事或者值得去做的做,要從小事做起。

而對於成大事不拘小節,是指在做大事時善於將主要精力用來抓住主要方面,不要在細枝末節上花費太多精力,否則就不能把握全局,並不是說小事不重要,不應該做小事。

這兩句話並不矛盾,因為說話的語境不一樣,和闡述的角度有所不同。


A寫詩的少年郎A


我是把鼻子都碰扁了的糊塗蟲,因為糊塗,常常碰壁,久而久之,碰出了許多糊里糊塗的經驗,大家姑且糊里糊塗地看之。話說,凡成大事,人謀居半,天意居半。古往今來,成事者依靠的是綜合實力,包括個人能力、他人助力以及時機和運氣。而一個人成功與否,是左右人們對他的評價的關鍵因素,以前常說:勝者王侯敗者賊,一屋不掃者,成功了,在大家眼裡就是不拘小節,失敗了,必然是何成大氣。仔細觀察,我們身邊有太多的現成例子,同一類型不同地位的人,大眾對他們的評價是不同的。所以,同樣的話可以反正說,不過,對於我們這些成不了大氣的人來說,還是先從屋子掃起吧,不然只能住進垃圾堆了。


把鼻子碰扁了的糊塗蟲


一屋不掃何以成大器,還是成大事的不拘小節,我是這樣認為的:

一屋不掃何以成大器,告訴我們要注意緊小細微的細節小事,兢兢業業一絲不苟態度。成大事不拘小節,告訴我們做大事的人不拘束小的環節,說明小的環節自己心裡有數,目標明確。

兩者並不衝突,就如同我們的目標是早上八點到新華書店一樣,目的地都一樣,前者提前一天準備定鬧鈴早起,怎麼坐車路線規劃好,制定好方案。後者不表現出來看似滿不在乎,實際上了然於心中。得到的結果完全相同。

一屋不掃何以成大器,和成大事不拘小節,看似矛盾,其實實質是一樣的,都有努力,只是側重點不同。如肚子餓吃飯,重細節講質量做山珍海味,還是不注重細節粗茶淡飯,目標只有一個使肚子不捱餓。

所以只要目標明確,不必糾結過程,成功的相同點都有努力,成功的細節各不相同,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劃小船遊太空


成大事者一定要注重小節。但對小節的定義要嚴格界定。有些小節在特定場合顯得無足輕重,有的可能會決定一件大事的成敗。所以同樣的一個人,在不同場合,不同時期面臨的世界和事情有差異,所謂的小節也就時時變化,要成大事,必須眼光長遠,學會從小處見大。紮紮實實從正確的小節入手,成就一個大世界。細節決定成敗就是它最好的註腳。


與它和解


其實這是關於注重細節、嚴於律己和格局的探討。個人認為人生成功的路上尤其是對待工作要一絲不苟,注重細節,嚴於律己,簡單說你連自己的屋都不打掃,還能指望你做大事,成大氣嗎?


yzbb20100106


成大事者必拘小節。


廊橋詩夢


成大事者不拘小節


若木2874947


不拘小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