幹、寒、氧氣稀薄,那曲雙湖縣,44年前青藏高原的無人區

今年年初,攻略君寫了一篇名為 的文章,就是想為從沒有去過西藏,但總有個高原夢的遊客來進行一下初步認知的。嘮嘮叨叨的寫了很多,大家可以去看看。當時有不少網友在評論區留言,不過基本上都是去過那裡的人,有遊客也有援藏人員。這篇文章好像打開了他們回憶的大門,讓他們的思緒好像又回到了那個山高水長的地方。

幹、寒、氧氣稀薄,那曲雙湖縣,44年前青藏高原的無人區

讀者評論

幹、寒、氧氣稀薄,那曲雙湖縣,44年前青藏高原的無人區

讀者評論

這幾天又有網友在文章下方留言,提起了雙湖,針對之前網友也熱議過雙湖這個事情,今天攻略君便給大家介紹一下最靠近或者說是就是無人區的地方雙湖縣。先給大家看看這個雙湖縣的位置哈,就是下圖中的這樣。

幹、寒、氧氣稀薄,那曲雙湖縣,44年前青藏高原的無人區

雙湖,據說它的名字有兩個來源,一個是“索恰爾泉水”的漢譯,另一個是地處兩個湖的意思。在歷史的長河中,這塊區域一直是人跡罕至。為何人煙稀少?地處海拔5000米左右的高原地帶,年均空氣含量只有內地的40%,到了冬季,氧氣含量降低為30%。全年的無霜期只有60天左右,素有“中國冷極”之稱的根河全年的無霜期還有90天呢。

幹、寒、氧氣稀薄,那曲雙湖縣,44年前青藏高原的無人區

強風倒是這裡的常客,每年8級以上的大風天數高達200天,8級大風可折毀樹枝。植被稀疏加上強風,造成自然災害頻發,所以這裡有“十年九災”的說法,嚴酷的自然條件,使得這裡成為無人之境,也被稱為“人類生理極限試驗場”。

幹、寒、氧氣稀薄,那曲雙湖縣,44年前青藏高原的無人區

上世紀70年代初,為了緩解區域草畜矛盾,工作組深入這片無人之地進行考察,為後來的設立辦事處奠定了基礎。

1976年,正式成立那曲地區雙湖辦事處;

1993年,撤銷雙湖辦事處,設立尼瑪縣雙湖特別區;

2001年,雙湖作為尼瑪縣的一個特別行政區予以保留,管轄6個鄉1個鎮;

2012年,國務院批覆成立正式建制縣,也就是雙湖特別行政區變為雙湖縣;

2013年,雙湖縣政府正式掛牌成立;

2017年,國務院批覆西藏那曲撤地設市,雙湖縣由新設立的那曲市管轄。

這便是雙湖40多年的行政變化。

幹、寒、氧氣稀薄,那曲雙湖縣,44年前青藏高原的無人區

雙湖是一個純牧業區,想要牛羊吃得好,草料好水少不了。不過在攻略君眼中,這裡的草原和湖泊對我的吸引力並不大,真正吸引我的是被稱為“第三極”的普若崗日冰川。

普若,是銀色的碗的意思;崗日,是雪山的意思。西藏的很多地名或者山、湖泊、冰川的名字是藏語翻譯過來的,而普若崗日確實蒙古語翻譯過來的,源於和碩特汗國(蒙古成吉思汗弟弟的後代建立汗國,臣屬於後金和隨後的清朝。前期是天山地帶的部落級酋邦,後期是青藏高原巨大汗國)。

幹、寒、氧氣稀薄,那曲雙湖縣,44年前青藏高原的無人區
幹、寒、氧氣稀薄,那曲雙湖縣,44年前青藏高原的無人區

普若崗日有著世界第三極之稱是因為這裡的冰原面積達422平方公里,除了南極和北極,冰原面積它全球最大。

幹、寒、氧氣稀薄,那曲雙湖縣,44年前青藏高原的無人區

電影《藏北秘嶺-重返無人區》宣傳照

喜歡挑戰自己身體極限的遊客還是比比皆是,各項條件處於落後水平的雙湖,在旅遊方面的資源以自然風光為主。在18年普若崗日未封閉之前,為了參觀普若崗日而設置的犛牛帳篷、縣城餐飲業等都得到了較好的發展,為當地經濟做出較大貢獻。各個行業的你追我趕,終於使得雙湖縣在去年年末徹底告別貧困縣歷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