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來越無法接受自己的父母怎麼辦?

沁嶼


越來越接受不了自己的父母了,可能有一下幾點原因。

第一,從你自身找問題,是不是或許幼稚,還是說異想天開,和父母想法不同。很多時候,父母希望的是穩紮穩打,腳踏實地的去做事。而我們有時想法比較幼稚,異想天開。父母的經驗都是日積月累的,你要想到,父母也有年輕的時候。

第二,有可能是你自己成熟了,心理成熟了,感覺父母的嘮叨成了多餘的廢話了。父母年紀大了,思想肯定跟不上現在社會的節奏了,而你又是現在社會的節奏,難免會產生衝突。

最後,其實和父母產生意見上的分歧這是很正常的,但是不能用無法接受這個詞語,這若是讓父母看見了,或者是天下父母看見了,傷心的事他們,我們做兒女的,最好的就是,聽父母的嘮叨,然後自己做自己的事情。父母永遠是我們最堅實的後盾,也是我們最信任的人,最心疼你的人是父母,最希望你成才的是父母,希望你越來越好的也是父母,希望你可以好好和父母溝通,別讓他們傷心。



土豆味的雞蛋


那看來估計父母也越來越難以接受你了的。

父母有很多種,開放型、控制型、學習型、忙碌型(都市裡比較多)……

大概控制型父母是最讓人難以接受的了,什麼事情都要管,最後孩子要不就活成父母想要的樣子,要不就變成父母不想看到的樣子。

我也是一個被控制型母親嚴管長大的孩子,母親帶給我很多焦慮,讓我一度內向敏感不懂表達內心的想法,後面經歷了很多學習才終於和解。

母親的嚴管只是在童年時期,但最重要的也是童年時期對孩子的性格影響最大。可苦了我了[捂臉]

不過大家不要誤會我有多不愛母親,在我內心深處非常愛我的母親,也非常敬畏她潑辣大氣熱心又富足同情心的人格,甚至眼前還經常浮現出她做針線活時候安靜專注的神情,而我就像一個敏感脆弱的小精靈守候在她身邊。

孩子和父母的關係是多麼奇妙,血濃於情的愛的紐帶,編織了多少愛恨情仇的情感體驗,還有什麼比這樣的愛更具有生命體驗的呢?這可是人生的第一課。

越來越無法接受父母了,就開始完善自己吧,心理研究表明,任何一段關係中,只要一方越來越好,另一方也就會產生積極跟上的心態,甚至想要做的更好!

或許我們的改變可以造就你眼裡越來越可愛的父母,何樂而不為。

父母也是需要成長的,因你的成長而成長[玫瑰]


形象美學李香導師


無法接受自己父母的,可能是還年輕吧!不能夠理解父母經歷過的,他們處事的方法。現在的我覺著有父母的孩子是最幸福的。之前我照顧媽媽的時候覺著是我給媽媽幸福,可是媽媽離開了我,我才明白是媽媽給我做女兒的幸福。媽媽不在了,家也就沒有了。所以要珍惜有父母在的日子,可能你看不慣他們的節儉和說話處事方式,可能你要耐心聽父母反覆說過的一次次經歷,可能你要多付出時間去辛苦照顧父母,可是當他們離開了,你不但沒有機會再孝敬他們的,連叫爸爸媽媽的機會都沒有了。





晨雨撩花


那就適當的保持距離。

我上學期間,我媽媽從來沒有陪過我,小學是和爺爺奶奶在一起,初中,高中,大學,都是我自己一個人生活的,我和我父母相處就不多,我想我媽媽了就會回去看他,然後待不了很久就走,保持適當的距離挺有必要的我覺得,在一起時間久了都會很煩,尤其是把自己的想法強加在你的身上,希望你放開心。



叫我阿姨啊


父母子女的血緣關係是無法改變的,無法接受也必須接受。你們這種狀況的形因是多方面,也許是雙方都有錯,針鋒對麥芒,互不相讓;也有的是單方面不會為人,不會設心處事,使得另一方忍無可忍。題主沒有具體說出事因和理由,不知究競是誰的錯,或說誰該負有造成這種狀況的主要責任,不好評說。但做為子女,肯先要學會讓步,從自己方面改起,不要去激化矛盾。我也見過一些過份自私、不近人情、蠻不講理的老人,子女真的拿他沒辦法。我小兒媳的叔叔有次在家裡請客,我去了後問他怎麼搬家了。他告訴我,這是租用別人的,自己的房孑出租了,我一時迷惑不改,他的夫人張女士說出了原因。張女士家50年是城郊,現是中心城區了。張女士還有個弟弟,在外地工作,她父母為方便養老,分了點宅基地給女兒女婿建房。張女士說,父親一直很強勢,家中一切以他為中心,過的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日子,可憐老母親當了一輩子奴僕,稍不如意就遭受打罵。她還說了兩件事,一是這老頭住醫院,規定女婿女兒每天上醫院看望問候;另一件是,某一天電視信號不行,打電話叫女婿來解決,女婿下班後開車回來,因不及時,臭罵了女婿一頓。這樣的事是家常便飯,女婿只好選擇遷家,“怕了你,躲避你總行吧”。張女士很無奈,一邊是不近情理的父親,一邊是不甘受辱的丈夫。張女士還說,父親的身體也好,比母親強多了,是母親慣壞的。我說這樣冷處理下也好,讓老人反思一下吧。


閒言碎語話多餘


改變一下自己的心境吧,改變後,再回過頭來看父母,感覺就不一樣了。

子女如果把父母放在心裡最最重量級的位置時,一旦父母有個什麼大事小情的,自己就會像被揪走了心一樣的疼。即使就在平常,哪怕是一句重話,也足以把心刺傷敲碎。只因放在心裡的位置太重,反而使得心不堪承受。其實不需要完全去接受,只要承認就好。

試著輕挪一下,給心一個呼吸的縫隙,就像石縫裡的小草,衝破泥土露出新芽,呼吸新鮮的空氣。不是挪一下位置父母就不重要了,而是隻有自己有了茁壯的力量才能更好的照顧父母。如果自身弱不禁風的,怎麼替別人分擔風雨。

儘管從心上剝離是痛的,但有些創痕是值得留下的,樹苗不是也需要砍掉旁支才能更好的成長嗎?

先試著解脫自己的內心,慢慢的一切都會好起來的。


跟著感覺走走走


這個世界的人有千千種,父母也是各種各樣

大部分父母都是愛自己孩子,但是有大部分就有少部分

沒有經歷過別人的人生,不會懂得其中的滋味

當父母的沒有持證上崗,上崗培訓也不能保證合格率。

我們生來就沒有選擇父母的權利

所以,當年他盡力義務把你養大,你也就盡義務善待終老。

合的來的就多見見,合不來,就減少相見頻率

遠香近臭,就是這樣

沒辦法選擇的,只有接受



飛鳥愛魚


無法接受父母的,就和父母分開一段時間,氣消了,心結打開了,自然就好了,世上沒有生子女氣的父母,也沒有生父母氣的子女,只是時間的原因,年少輕狂不知父母恩,頂撞冷眼惡語出口傷了父母的心,青年忙碌事業為了自己的小家犧牲對父母的愛,中年想父母,可是父母已不在,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流淚][流淚][流淚]



寶貝耀蛋


當我們不認可自己的時候,我們就開始評判別父母。

當我們不接納自己的時候,我們就開始抗拒父母。

當我們沒有自己的時候,我們就開始要求父母。

這是為什麼呢?

佛說,相由心生,境由心造。

心理學告訴我們,我們每個人對他人的評價都是一面鏡子,照出的其實不是別人,恰恰是自己。

為人子女的前提是,父母是子女的一部分。血緣關係把他們緊緊地聯繫在一起。

尊老愛幼是維持血緣關係的紐帶。在成年之前,父母有養育我們的責任和義務,在成年之後,子女有贍養孝順父母的責任與義務。

孝順父母,歸根結底只有一條,就是全身心地愛自己的父母,愛是付出,愛是關心體貼,愛是成全,愛是相處。

而愛父母,首先要愛自己。愛自己首先要接受自己。要接受自己,就要做到自信,自立,自強,自足,接受自己身邊的一切,接受父母的一切,俗話說得好,“子不嫌母醜”,“醜”就包括父母的一切。

而當我們處在失去自我的恐懼當中的時候,我們就會開始抱怨、責備、索取、控制他人,而與我們朝夕相處的父母便“近水樓臺先得月”地成了我們的”出氣筒”,對“出氣筒”的評價其實是我們的心的投影。

我們無法接受自己的父母,我們一定可以說出很多所謂的理由或藉口,而這些理由或藉口往往都是以拒絕自己,不接受自己,不認可自己為前提的。

我們越來越無法接受自己的父母,其實是越來越無法接受我們自己。

人有兩次生命,一次是出身,一次是靈魂的覺醒。

當我們的靈魂覺醒時,生命充滿了光明與愛,我們就會明白無法接受父母該怎麼辦了。

孝順父母,不僅要養父母之身,盡心盡力保證父母的衣食住行沒有所缺;而且要養父母之心,讓父母親開心快樂;更重要的是要養父母之志,做一個對國家,對社會有用的人,讓父母親因我們有出息而感到驕傲與自豪。

以此自省,與您共勉!



三格智酷


乍一看你這問題,可能很多人會認為你不孝,為什麼,因為父母生我們,並且辛辛苦苦把我們養大,多麼的不容易,你居然還無法接受自己的父母。

實際上你所說的,大部分人還是能理解的,因為年齡差距,生活在不同的時代,不管是思想上還是生活方式上都有了代溝。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咱們父母那輩人都是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的比較多,那個時候,都是吃過苦的,對他們來說,可能只要能吃飽就行,不會在意很多,所以他們幾十年養成勤儉節約的習慣,相對的,有時候他們在生活上做不到像年輕人那樣愛乾淨,吃飯刷碗等方面可能不能盡如人意,這個時候子女可能就有點受不了了。




類似的代溝有很多,我建議你,不用太關心,父母年齡大了,幾十年的習慣,你讓他們改,就太難為他們了,你做好你自己的事情,不用太在意他們的生活方式,或者有時候他們哪裡沒做好,你去幫忙做好就行了。如果實在沒法無視,還是分開住吧,經常去看看他們也就好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