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株守護民族團結的“石榴花”——少數民族教師瑪麗亞抗“疫”志願服務側記

做一株守護民族團結的“石榴花”——少數民族教師瑪麗亞抗“疫”志願服務側記

圖為瑪麗亞參與志願服務的某個工作群。(資料圖) 張道正 攝

中新網天津3月17日電 題:做一株守護民族團結的“石榴花”

中新網記者 張道正

2020年因為新冠肺炎疫情而註定與往年不同,贏得這場嚴峻鬥爭的偉大勝利,離不開各族人民的齊心協力、守望相助。在眾多的志願者中,有一位來自新疆的維吾爾族姑娘,她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了一名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譜寫了一曲最美的青春讚歌。

瑪日耶姆古麗·吾布力喀斯木(瑪麗亞),這個曾經在武漢學習、工作、生活8年的少數民族女孩,目前是天津職業技術師範大學輔導員,天津市少數民族學生管理服務工作室教師。

在內地求學期間,瑪麗亞深受學校、老師的關心與培養,日益懂得民族團結就是生命線,從大二開始,她就熱衷於參加各種民族團結志願服務活動,社區、小學、新疆內初班、內高班、西藏中學都有她活躍的身影。為此,她曾獲得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個人榮譽稱號。

2019年調入天津工作以來,在學校和各方面關心幫助下,瑪麗亞很快適應新的環境,不斷成長進步,憑藉日益積累的少數民族教育管理服務經驗,充分發揮少數民族輔導員的特長優勢,找準職業定位、明確發展方向,深入學生、走進學生,用心用情做好專職輔導員工作,贏得了師生們的一致好評。

做一株守护民族团结的“石榴花”——少数民族教师玛丽亚抗“疫”志愿服务侧记

圖為瑪日耶姆古麗·吾布力喀斯木(瑪麗亞)。(資料圖) 天津市委統戰部供圖

2020年1月12日,她離開天津回到新疆喀什度假。1月23日,武漢全面封城。那個讓她成長的城市,讓她牽掛。1月23日下午,見到曾在武漢一起上大學的夥伴在朋友圈轉發募捐信息,她第一時間轉過去500元之後問朋友,還需要我做點什麼?朋友說:如果你有時間,可以進群幫忙。沒有一絲疑慮,瑪麗亞立刻添加進群。

彼時的志願者群裡只有十幾個人,彼此都不認識,就這樣各自領取任務。24日23:00,“保衛大武漢小分隊”自願民間救援團隊正式成立。短短几天,來自五湖四海各行各業的年輕人不斷加入進來,線上志願者天南地北,負責線上募捐、協調、跟蹤物流、客服、採購、統計等工作;所有線下武漢的本地朋友匯成了一張網,在物流和市內交通管制情況下,組建了逆行者團隊。線上線下,大家各司其職,就形成了募捐-運營-醫用物資專業諮詢-採買物資-醫護人員統計-派送逆行者-會計出納-宣傳物料,一條完整的流水線。

瑪麗亞負責募捐,詳細記錄捐物名單、發貨時間、運單賬號,跟蹤物流、協調對接群內消息,公佈募捐信息及小視頻等。她說最感動的是那些沒有見過的陌生人,加微信,直接轉賬,數額多的個人一千、一萬,十萬都有。她朋友圈有個愛打籃球的13歲小男孩,轉給她十塊錢說:“姐姐,我只有這麼多,我沒問我爸媽要”,讓她感動不已。

每天瑪麗亞都要處理近千條消息,撥打接聽四五十通電話,為了不遺漏一條信息,她從未將手機靜音或者將消息設置為免打擾,認真對待每一條信息,認真核實每一條消息,十幾個群,每一個都要看,唯恐稍不注意就錯過點什麼。一天下來,腦子嗡嗡直響,只為能讓大家看到賬目公開透明、捐贈者全程監督的民間志願者團隊。

從1月25日,第一批物資1200個口罩、700個護目鏡由逆行者小分隊成功送達急需援助的12家醫院,到3月5日“保衛大武漢”成立的第四十二天,瑪麗亞所在的團隊共累計募捐90.5萬元,援助了近百家醫院、社區,遍佈武漢三鎮,還有紙坊等縣區,這都離不開像瑪麗亞一樣默默付出和堅守的保衛者。

“因為曾經在武漢讀書工作,那裡有我最美的校園,那裡有栽培我的老師,有我的朋友,那裡還有我帶過的學生,既然做不到袖手旁觀,那麼就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瑪麗亞說,明明是想幫助別人、幫助武漢,卻時時刻刻被身邊的人感動,從保衛大武漢第一天開始,感動從未停止。

那些從未謀面陌生人的信任,身邊未留名的夥伴全心付出,都讓瑪麗亞深深感動。武漢逆行者車隊志願者每天在網上解決各種問題,團隊剛建立的前半個月,每人每天只睡三四個小時。面對質疑和困難,他們沒有退縮。當凌晨傳來前線廠家倉庫搶貨的小姑娘稚嫩顫抖的聲音時,當看到前線醫生寫下“謝謝,好人一生平安時”,瑪麗亞和其他志願者們都忍不住流下激動的淚水。雖然,對於一個大城市而言,他們的行動可能只算是杯水車薪,但黨和國家一聲召喚,積極行動起來,不正是中國當代年輕人的責任與擔當嗎?

目前,瑪麗亞在天津市教委學前處接受掛職鍛鍊,保衛武漢的志願服務結束後,她第一時間趕回天津,當同事們還在居家待崗時,她已經早早投入到工作狀態中。從夢想的出發地大美新疆,到努力求學的城市武漢,再到為之奮鬥的海河之濱,無論自己堅守在哪一座城市、崗位如何變換,她說,自己都願意做那株堅守初心、勇擔使命的“石榴花”。(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