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真計算為防疫打好“提前量”

戰勝疫情離不開科技支撐。為進一步提高對疫情形勢的精準研判,國防科技大學系統工程學院平行仿真團隊搭建 “虛擬戰場”,開展仿真計算,利用新冠病毒傳播預測和防控措施評估系統,為制定防控政策提供決策建議。

疫情防控是一場同時間的賽跑,形勢預判越準確,防控成效越明顯。疫情發生以來,我們第一時間採取嚴格措施,開展全面動員,進行迅速響應,取得了積極效果。這些成績的取得,集中體現了科學預判的關鍵作用。也正是對可能的困難和問題有了充分估計,才會有措施往前趕、工作往前做的積極應對。

“虛擬戰場”的作用,在此充分體現。通過搭建人口地理模型、模擬疫情傳播過程,整個疫情的演化發展,便能在計算機上提前預演。於是,哪些環節容易增加風險、什麼節點出現形勢變化,一目瞭然。根據這些模擬情況,一些及時有效的針對性策略,就能很快得以制定。比如,預測疫情在重點防控區域的走向,能為精準防控提供快速預警;加入復工復產等新的變量,能為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決策幫助。

其實,面對任何一種突發的、新型的流行疾病,我們防控中遇到的最大困難,就是了解不夠充分,認識不夠深入,以至於短時間內,難以選擇合理的應對手段和解決措施。而仿真計算的價值,就是以預先的模擬演化,形成深入的病理認識。因此,在很多問題和情況尚未成真之前,就能儘快查漏補缺,做到防控“滴水不漏”。由於整個過程的發生是一種模擬運算,經驗獲取的成本必然大大降低。俗話說,吃一塹,長一智。科學在反覆試錯和實驗中,一步步接近真知。同樣的,藉助科技手段的進步,疫情防控也能在虛擬演化和摸索中,達到更好效果。

最終戰勝疫情,關鍵要靠科技。當前,受國外疫情變化的影響,境外輸入病例給國內疫情防控帶來的風險不可小覷。越是面對這種情況,越要堅持向科學要答案、要方法。據瞭解,有關團隊已根據這一情況變化,展開對預測模型的修正和完善。相信隨著科學預判能力的不斷提高,我們對疫情的應對和防控也會更加有效。

(毛梓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