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青島漁業捕撈有序復工,首輪出海作業帶回7萬斤魚蝦

3月17日,山東省青島市嶗山區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促進漁業捕撈有序復工復產,保障海鮮市場供應,豐富市民們的“菜籃子”。


山東青島漁業捕撈有序復工,首輪出海作業帶回7萬斤魚蝦


山東青島漁業捕撈有序復工,首輪出海作業帶回7萬斤魚蝦


多年來,由於持續過度捕撈和環境汙染,特別是底拖網等殺傷性漁具的高強度作業,導致近海海洋漁業資源逐漸衰退,魚類種群數量驟減,海底平禿化和荒漠化,魚類產卵場等棲息地遭破壞。“靠海吃海”,如何破解吃“海”難題?嶗山區通過遠洋捕撈、增殖放流、建海洋牧場,打造“黃金漁場”。

山東青島漁業捕撈有序復工,首輪出海作業帶回7萬斤魚蝦


嶗山區政府工作人員表示,建設海洋牧場對調整海洋漁業產業結構、修復和改善海洋生態環境、增殖和優化漁業資源、保護生物多樣性、帶動濱海旅遊業發展等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一項集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於一體的系統工程。

山東青島漁業捕撈有序復工,首輪出海作業帶回7萬斤魚蝦


目前,位於王哥莊街道嶗山灣南部海域的嶗山灣公益性海洋牧場已被列為青島市三大公益性海洋牧場建設項目之一,利用馬兒島、女兒島、獅子島、兔子島等島礁區,投資建設3個“人工海上牧場”,通過製造能夠聚集某些海洋生物的人工魚礁,採用增殖放流和移植放流的方法,將生物苗種經過中間育成或人工馴化後放流入海,利用海洋自然生產力進行育成,通過魚群控制技術和環境監控技術進行科學管理,以增大資源量、改善漁業結構的一種系統工程和漁業捕撈模式。


山東青島漁業捕撈有序復工,首輪出海作業帶回7萬斤魚蝦


截至當日,首輪出海作業的5條漁船陸續帶回7萬餘斤魚蝦供應市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