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嵌進去”扶貧“興起來”——寶雞市打造“嵌入式”產業脫貧模式紀實

產業“嵌進去”扶貧“興起來”——寶雞市打造“嵌入式”產業脫貧模式紀實

記者 申東昕 曹瑞

3月7日,記者走進寶雞市太白縣秦西綠色蔬菜產業園的溫室大棚,棚內聖女果、生菜、甘藍等長勢喜人、生機盎然,工人們正在忙著除草採摘。產業園內,像這樣的溫室大棚共有60多座,吸納周邊64戶貧困戶就業。

近年來,寶雞市在推進脫貧攻堅中,打造出“嵌入式”產業脫貧模式,讓不同類型的貧困群眾和經營主體,在利益聯結機制的帶動下,結成市場化經營的“集成模塊”,讓貧困群眾獲得更多收益,穩定脫貧。2019年5月,扶風縣、太白縣、麟遊縣、千陽縣、隴縣退出貧困縣序列,寶雞市實現所有貧困縣脫貧摘帽。

鑲嵌特色 做強優勢主板

李祥華是鳳縣平木鎮劉家莊村林麝養殖戶,僅去年,他養殖林麝的收入就達到了4萬多元。“不僅是我,周圍的人都因為一隻小小的林麝,日子越過越好。每天苦點累點不算啥,我們有信心脫貧致富!”

一個秦嶺中的小縣,麝香產量佔全國70%,年產值超過2億元,成為全國最大的林麝養殖基地。隨著林麝養殖規模的不斷擴大和全產業鏈發展模式的形成,林麝養殖產業在脫貧攻堅中能脫貧、穩得住、不返貧的作用日益彰顯。

鳳縣的林麝為什麼能做到全國第一?除了自身自然條件、養殖歷史之外,更重要的是選準、做大了“特色”二字。

為了鼓勵全市扶貧工作中做強優勢板塊,寶雞市按照“3+X”產業佈局,制定出臺《關於落實“3+X”工程加快推進產業脫貧夯實鄉村振興基礎的實施意見》,將全市60%以上的專項扶貧資金用於產業扶貧,不斷提升貧困地區優勢特色產業開發。隴縣和千陽縣被國際山羊協會分別命名為“世界生態羊乳名城”,太白縣成為全省最大的高山蔬菜生產基地,麟遊縣成為全省結構調整示範縣,陳倉區西部山區通過發展中藥材、旅遊產業,填補了區域產業發展空白。目前,寶雞市521個貧困村均有特色主導產業,有勞動能力的7.7萬戶貧困戶實現了中長線特色增收產業全覆蓋。

鑲嵌品牌 實現三產融合

找準了特色產業,還要在提質增效、打造精品上下功夫。

渭濱區神農鎮劉家槽村,足足2000畝的櫻桃已經掛果。村民告訴記者,每到櫻桃採摘季,櫻桃園裡人潮湧動,摩肩接踵。

寶雞市區周邊種植櫻桃的鎮村並不在少數,為什麼每年寶雞市民提起採摘櫻桃、購買櫻桃,都會首先想到劉家槽村呢?

這就是劉家槽村櫻桃“品牌”的力量。

為了讓更多人記住劉家槽村的好櫻桃,渭濱區連續多年組織舉辦櫻桃“選美”活動,選出櫻桃種植的“明星戶”和經營守信的“誠信戶”,不僅擴大了宣傳,還提升了貧困群眾參與種植的積極性。為了助力櫻桃銷售,村上成立了專門的大櫻桃合作社和櫻桃協會,由龍頭企業和致富能人帶著群眾一起找銷路。除此之外,渭濱區還組織電商企業和快遞公司設立“扶貧幫扶點”,幫助貧困群眾掌握網絡銷售技術,最大程度致富增收。

有這樣的品牌建設,哪怕是大櫻桃市場銷售整體低迷的年份,劉家槽村大櫻桃也不愁賣,各家快遞公司紛紛入駐果園,村上的大櫻桃不僅賣了好價錢,而且年年提前清園。

在全面發展壯大特色產業的基礎上,寶雞市實施“十園百企千億”工程,建立10個農產品加工園區,培育100戶年產值超過億元的農產品(食品)加工企業,總產值達到1000億元。目前,“十園百企千億”工程已建成隴縣羊乳品、千陽果汁、扶風烘焙食品、太白蔬菜加工等7個貧困地區農產品加工園區,聚集農產品加工企業102家,農產品加工比值達到2.1:1,吸納帶動貧困群眾3.43萬人。

在全市的大力扶持和推廣下,寶雞市貧困地區已認證無公害生產基地102個,綠色產品38個,有機認證產品41個,5個貧困縣全部通過無公害整縣環評;“寶雞蜂蜜”“院州枝桃”等一批特色農產品通過了地理標誌登記,貧困地區農特產品出口10多個國家和地區,將品牌的力量發揮得淋漓盡致。

鑲嵌產業 健全利益聯結機制

隴縣溫水鎮村民繩林娟是個勤快人,她每天一起床就趕到自己承包的13座香菇棚內細心查看香菇的生長情況,哪些香菇該摘了,哪些香菇還得再長几天,說起香菇就滔滔不絕的繩林娟儼然一個“香菇通”。自2019年7月繩林娟參加“借袋還菇”以來,小小的香菇就成了她脫貧致富的“錢袋子”。

隴縣宏盛農牧有限責任公司的負責人李曉宏介紹,“借袋還菇”模式是企業免費為貧困群眾提供生產菌棚,免費供水供電,免費提供生產全程技術培訓,並按每棚8000個食用菌袋的標準借給貧困群眾。香菇成熟採摘後企業按每公斤6元的保底價回收,貧困群眾每季每棚保底收入8000元,低於保底收入的由企業補差給貧困群眾。香菇一年最少生產兩茬,貧困群眾保底收入就有1.6萬元。

“借袋還菇”有政府保障、企業兜底,這讓大家沒有了顧慮,許多像繩林娟一樣的人紛紛積極投身香菇種植業,用勞動創造財富。這種正向激勵的作用,使貧困群眾零投入、零風險進入產業鏈,將脫貧希望牢牢握在了自己手中。

通過扶持市場經營主體,讓貧困群眾主動嵌入“市場導向、抱團發展、合作共贏”的“集成模塊”,形成利益共同體,實現穩定脫貧,這是寶雞市在脫貧攻堅戰中打出的一張王牌。目前,全市累計扶持龍頭企業198個、合作社1062個、現代農業園區208個,輻射帶動275個村發展產業脫貧,引領6萬多戶貧困戶發展了致富產業。

“以往農閒時,大家不是外出打工,就是在家裡打牌閒聊。海升的園區建起來後,家門口就有了能打工掙錢的好去處,也方便照顧家裡的老人。”千陽縣南寨鎮南寨村村民喬鳳娥說起家鄉的變化讚不絕口。

為了壯大集體經濟,發展產業,寶雞市向每個貧困村注入20萬元到50萬元財政資金,村集體經濟將利潤的20%用於集體積累,80%用於貧困戶分紅。全市所有貧困村實現合作組織全覆蓋,惠及貧困戶31383戶,帶領更多群眾走上致富快車道。

产业“嵌进去”扶贫“兴起来”——宝鸡市打造“嵌入式”产业脱贫模式纪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