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小時,為33名旅客完成核酸檢測!他們“有備”,上海才能“無患”

3月17日晚7時許,一輛大巴開進閔行區虹橋機場附近一家警衛森嚴的酒店。

“31人!”

身穿全套防護服的跟車人員率先下車,與早已等在一旁的工作人員辦理交接。

這是在上海宣佈從嚴從緊落實重點國家入境人員居家隔離措施之後,閔行區“臨時集中留驗點”接收到的第一批總共31名旅客。

這個“臨時集中留驗點”,是由3月6日起設立在隔壁酒店的閔行區機場防疫“集散點”擴建而來的。

與之前入境人員只需在“集散點”停留幾分鐘或十幾分鍾、就被分流到各自所屬街鎮的專車上迅速離開相比,按照新的措施,這批旅客將在“留驗點”接受核酸檢測,而在等待檢測結果期間,他們被安排入住酒店休息。

從晚7時到10時,晨報記者見證了這批旅客從走下大巴,到完成“留驗點”的各項規定流程、進入酒店休整的全過程。

在這個過程中,“留驗點”還先後接收了分別來自虹橋和浦東機場的兩位旅客,即3小時內總共接收了33名。

今天上午,我們還將跟隨部分旅客,去到他們即將開展14天居家隔離的住所,全程記錄疫情防控的“上海式”閉環。

3小时,为33名旅客完成核酸检测!他们“有备”,上海才能“无患”

△專車將旅客送達“留驗點”

3月17日晚7

首位旅客不到10分鐘就進了房間

從美國回滬的留學生鄭波(化名),是第一個走下大巴的。

按照工作人員指引,他先走到閔行區接待點工作桌前,核對護照之後,很快拿到了告知書和房卡。

3小时,为33名旅客完成核酸检测!他们“有备”,上海才能“无患”

志願者引領鄭波進入酒店,轉交給已經等在酒店大堂的志願者,並由其帶往二樓房間。

3小时,为33名旅客完成核酸检测!他们“有备”,上海才能“无患”

整個過程不到10分鐘,鄭波就已經站在了房間門口。他問:“那我接下來應該做些什麼?”

志願者告訴他:“先休息一下,不要睡哦,等待我們通知。”

很明顯地,鄭波這時才稍微放鬆下來。他告訴我們,因為學校已經開始上網課,所以他選擇了回國,認為回國上課也是一樣的。“回國過程中其實蠻擔驚受怕的,因為美國機場那邊,很多人都不戴口罩。”

就在鄭波房間的門口,有嶄新的“觀察區”字樣的貼紙。鄭波,則是這個“留驗點”的第一位入住者。

3小时,为33名旅客完成核酸检测!他们“有备”,上海才能“无患”

△“臨時集中留驗點”的酒店房間 攝影丨孫立梅

閔行區“臨時集中留驗點”聯絡人徐錚告訴我們,從3月6日起開始設置在隔壁酒店的“集散點”,因為不足以容納“留驗點”所需的更多的工作人員和必須留下來等待核酸測試結果的旅客,在接到通知之後,閔行區機場防疫工作組立刻決定徵用這家客房更多的酒店,並將兩間酒店當中的圍牆打通,方便往來。

被徵收之後,酒店迅速做了嚴格消毒,交付“留驗點”使用,而大堂24小時都有民政志願者值班。

3月17日晚7:30

志願者按房間組織下樓接受採樣

當晚7點半,首批31名旅客已經全部完成了房間入住。

這時,公安組和採樣組的工作人員開始跟民政組討論:怎麼樣組織旅客下來,接受信息採集和核酸測試的採樣?

最終討論結果是按照房間號,5個5個一組,由民政志願者負責帶隊來回。

鄭波是最早下來的一批。他先去公安組的工作桌前填報個人信息,其中包括家庭住址、所屬街鎮、是否符合居家隔離條件等。這些都將為居委會隨後上門核查是否具備居家隔離條件提供參照。

鄭波選擇了居家隔離,並表示父母都在老家,自己家裡目前是空著的。工作人員記錄下了這些信息。

3小时,为33名旅客完成核酸检测!他们“有备”,上海才能“无患”

△旅客在公安組填報個人信息

採樣處是兩頂臨時搭建、四面通風的帳篷。每頂帳篷門口都有工作人員核對護照信息,然後將貼好信息磁條的試管交給旅客。

3小时,为33名旅客完成核酸检测!他们“有备”,上海才能“无患”

採樣人員在核對信息之後,用兩根棉籤,分別在旅客的口腔、鼻腔內取樣,然後放進試管當中。整個過程,成年人只需半分鐘左右。

3小时,为33名旅客完成核酸检测!他们“有备”,上海才能“无患”

鄭波在半個多小時的時間內,就完成了信息採集和採樣的流程。晚上8點過一會兒,鄭波就被告知流程完成,可以上樓休息了。“今天晚上就沒你的事了,明天早上我們會通知你結果。如果結果是陰性,明天會有專車送你到家。”

3
月17日晚9:00

首批25個樣本被帶走,檢測人員連夜工作

因為採樣組的工作性質,採樣人員要與旅客近距離接觸,其實面臨相當的風險。幾乎所有的旅客,除了對他們的工作表示好奇、擔心“這個會讓我不舒服嗎”之外,都表現出了高度的配合。

3小时,为33名旅客完成核酸检测!他们“有备”,上海才能“无患”

一位年輕媽媽抱著四五歲的兒子來做採樣。她緊張地詢問:“我剛吃過泡麵,還沒來得及刷牙,這個會有影響嗎?”

採樣人員笑了:“放心,這個對檢測結果肯定沒影響。”

3小时,为33名旅客完成核酸检测!他们“有备”,上海才能“无患”

“那我兒子可以不採樣嗎?他很害怕。”

採樣人員經過詢問,明確告知:小朋友不能例外。

在媽媽和採樣人員的共同安撫下,小朋友也順利完成了採樣。

當晚8:40,我們在採樣處遇到了上海某醫學檢測所的工作人員崔小姐,她是跟另外兩個同事一起,專程過來收集樣本帶往實驗室的。

崔小姐介紹說,從樣本進入實驗室到檢測出結果,一般需要4個小時;加上路上時間和其他因素,一批樣本基本上6個小時就可以出結果。

據悉,醫學檢測所會每隔4小時專程派人取樣一趟。跟機場、留驗點的工作人員一樣,檢測所的工作人員也要進入通宵工作的狀態。

當晚9:00,首批25個樣本被檢測所專車帶走。

3小时,为33名旅客完成核酸检测!他们“有备”,上海才能“无患”
3小时,为33名旅客完成核酸检测!他们“有备”,上海才能“无患”3小时,为33名旅客完成核酸检测!他们“有备”,上海才能“无患”
3小时,为33名旅客完成核酸检测!他们“有备”,上海才能“无患”3小时,为33名旅客完成核酸检测!他们“有备”,上海才能“无患”

△樣本被檢測所專車帶走

3月17日晚9:30

不怕流程繁瑣,85歲上海市民稱“這樣更有安全感”

85歲的上海市民王女士是同一批中最晚採樣的旅客之一。她告訴我們,自己和女兒於1月中旬前往日本探望外孫,沒想到回程被一再拖延。她們當天下午3點半到達浦東機場,7點即到達閔行區“留驗點”,“我覺得速度算快的了。”

3小时,为33名旅客完成核酸检测!他们“有备”,上海才能“无患”

對“留驗點”的工作流程,王女士表示百分百的理解和配合:“我是認為,為了防止輸入病毒,你必須得這麼做。如果不這麼做,就會影響上海市民的健康。所以我絕對是服從命令聽指揮的,讓我怎麼做我就怎麼做。看到現在這個工作流程,我覺得反而更讓我有安全感,就覺得這次咱們國家為了人民的健康,是花了大力氣的。別的國家的人,得有多羨慕我們!”

王女士的女兒在一旁介紹媽媽“85歲了,老共產黨員”,王女士自豪地點頭:“是的,我有65年的黨齡了!”

另一位旅客告訴我們,一個多月前他和家人前往意大利,本以為可以躲過疫情,沒想到意大利疫情爆發得更嚇人,此次經過三十多個小時的航程才回到上海。“沒有直飛航班,我們從威尼斯到法蘭克福,再到阿姆斯特丹,再到臺北,然後回到上海。”

3月17日晚10:00

幾個工作組開起了優化流程討論會

經過整整3個小時的忙碌,總共33位旅客完成了信息採集和檢測採樣等流程,全部回到房間休息。

此時,公安、檢測、民政幾個小組的工作人員並沒有趁機鬆口氣,而是各自提出已經發現的問題,並就如何進一步優化流程討論了起來。

3小时,为33名旅客完成核酸检测!他们“有备”,上海才能“无患”

“留驗點”聯絡人徐錚告訴我們,因為“留驗點”是臨時組建,幾方面也是臨時搭檔,磨合和協調都很有必要。

比如經過剛才現場的討論,幾方面已經達成共識:旅客下大巴後,不要先到民政組,而是先到公安組這裡領取房間號,而酒店衛生組只要將“已消毒,可用”的房間信息及時通知公安組即可;旅客經過短時間調整之後,由民政志願者帶隊分批下樓,進行信息採集和檢測取樣;公安組將旅客信息給到民政組,由民政組對接各街鎮,做好居家隔離前的摸排工作;同時聯繫車輛,並做數據彙總。“當然,這個流程可能還需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細化、優化。”

3小时,为33名旅客完成核酸检测!他们“有备”,上海才能“无患”

△閔行區“留驗點”聯絡人徐錚

從3月6日進入“集散點”至今,徐錚一直沒有停下來過。面對成倍增加的工作量,徐錚表示“其實各部門都做了充分的準備”:

我們這邊的工作人員有公安、衛健委組織的檢測人員、區民政工作人員以及機關志願者,多部門協同作戰,就是為了保護前期的防禦成果,保護後方的市民安全。(至於工作壓力)我想只有我們面對任何突發、意外狀況,都能做到足夠的“有備”,我們的城市、市民,才可能真正的“無患”。

✍>>>

防止疫情外部輸入,是當前上海防控工作的重中之重。

從3月6日起,上海市16個區駐點人員進駐浦東、虹橋兩大機場,24小時不間斷值守;

到3月17日,上海宣佈進一步從嚴從緊落實14天居家隔離健康觀察措施,管理流程更加嚴密,居家隔離標準更加嚴格。

其目的,都是為了確保將重點國家入境人員與社會公眾嚴格隔離,在落地分流排查、接送轉運和屬地社區管控之間,形成牢不可破的“三大閉環”。

這,是“上海式”的閉環。

如果我們的生活,真如歌曲所唱的那樣,“世間美好與你環環相扣”。那也不過是因為,在每一“環”的重要節點之上,都有這些“守滬者的堅守與擔當。

他們“有備”,我們才能“無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