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逆行者” 抗疫路上的退役老兵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交通广播3月17日消息 (通讯员 吴辉)

赵广亮,一位有着20年党龄、16年兵龄的退役老兵,在部队期间曾5次荣立三等功。2015年转业到湖北黄黄高速公路管理处工作,在管理处绩效考核连年都是优秀。

疫情发生后,他从千里之外的老家主动返汉,投入武汉疫情阻击战。他说自己做的都是些小事,但必须要把小事做好,才能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对得起多年来组织对自己的培养。

千里“逆行者”  抗疫路上的退役老兵

先有大家 才有小家

年前,赵广亮将单位手头上的工作处理完,申请年休假自驾1000多公里回到河北沧州探望年近80的父母。回到老家后,当看到新闻报道武汉疫情的消息,他第一时间向当地政府报告,反锁家门,自行隔离。并用整整一晚上的时间向亲朋好友打电话告知今年春节因为疫情的传播,不拜年、不串门、不祭祖、不聚集的重要性。

作为一个在武汉生活了20余年的新武汉人,见证着武汉的发展变迁。这座城市的一草一木,早已融入到他的骨子里。这里有他的同事、战友、亲人和他最爱的山山水水。作为一名退役军人、党员、高路人,他时刻关注着武汉的疫情,常常夜不能寐,如坐针毡。他觉得在这个非常时期,自己必须要尽一份力。得知村党支部捐款的消息,他第一时间响应。

在老家自我隔离期刚满,他就和妻子偷偷地商量,瞒着两位老人向有关部门提交申请要求返汉。亲朋好友得知这一消息后,很不理解,说武汉是疫区,疫情严重,回去太危险,再说正好可以利用这个难得的机会好好孝敬孝敬父母。

赵广亮的父母年事已高,母亲曾多次病危在医院抢救,如今一直卧病在床,家里没有主劳力,吃喝拉撒睡全靠老父亲一个人照料。由于离家远,工作忙,他回家的时间很少,能孝敬父母的机会也不多。

知儿莫若母。返汉手续办理期间,母亲把他叫到床前说:你是党员,当过兵,又是有单位的人,我们能留住你的人,留不住你的心,你要走我们支持。

千里“逆行者”  抗疫路上的退役老兵

千里逆行 主动请缨

疫情就是集结号,党员就是先锋队。赵广亮告别年迈的父母,逆行千里返回武汉。

“我是黄黄高速公路管理处一名党员,退役军人,向社区报到,请组织分配我工作。”社区工作人员热情地接待登记后,请他回家等消息。

他通过下沉党员了解到社区每天忙着转运病人、排查疑似患者、隔离密切接触者、保障居民基本生活,人手捉襟见肘。他在家坐不住了,再次联系社区,自告奋勇,主动负责起小区进出口值守工作。

“您好,请配合测量一下体温”“您这边如果没有紧急的事,还是不要出门,现在要求小区都必须进行封闭式管理,这也是为您好,请您理解和支持我们的工作......”

赵广亮负责的这个小区孤寡老人居多,小区周边疫情比较严重,做好老人的工作是重中之重。每当有老人想出小区时,他都会耐心劝阻,说明目前疫情的严峻与封闭小区的重要性,逐渐得到了大家的理解和配合。

千里“逆行者”  抗疫路上的退役老兵

为了春天 再累也值

部队16年的军旅生涯培养出他的坚毅、执着。他每天坚持提前到达岗位交接工作,对来往人员严格排查,做好登记。每天下午5点以后这个时间段下班入小区人员较多,刚开始值守时,他都会多上一句嘴,问上一句,您上班辛苦了,在哪上班啊,家里缺啥不。通过询问逐渐掌握了小区上下班人员的职业、生活规律,为重点排查提供了可靠依据。对在小区居住的医生、快递小哥、超市营业员、下沉干部进出小区进行重点检测,仔细叮嘱他们注意防护,相互鼓励。3月13日晚上值守,得知一名外来人员要到小区的亲戚家中居住,他利用一晚上的时间,对业主晓之以情动之以理,耐心说服,最终得到了业主的理解和支持,确保了小区封闭管理政策执行到位。

因值守点是老旧小区,门前没有足够的空间安装救灾帐棚,只有两把凳子一张桌子和一道冰冷的铁栅栏。3月初,武汉气温骤降、大风和大雨不断,特别是晚上寒风格外刺骨。赵广亮毅然坚守,雨水经常浸透他的衣服。

千里“逆行者”  抗疫路上的退役老兵

千里“逆行者”  抗疫路上的退役老兵

休息时间,赵广亮也时刻不忘发挥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只要看到物资发放信息,就主动下楼,帮忙搬运和发放。看到一同坚守下沉的党员一直没有理发,他借来邻居家的理发推子,在网上学习,帮他们理发。小区没电梯,搬运物资上下楼非常不方便,他经常主动帮业主搬运煤气、面粉等生活物资。

回到武汉,他下沉小区工作,出出进进,家人很担心他的安危,但他说,这个小区一直是无疫情小区,能有什么危险呢?与一线的医护人员相比,自己所做的事情实在太微不足道了。我返回武汉,就是要迎接武汉春天的到来。

这就是一个退役老兵逆行千里回到抗疫前线再作奉献的小故事。如今疫情尚未结束,赵广亮仍然继续在抗疫前线做些必须有人做的小事。他说:这是我应该做的,做了我才心里踏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