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有神聖地位的美洲鳥類-鳳尾綠咬鵑

享有神聖地位的美洲鳥類-鳳尾綠咬鵑


鳳尾綠咬鵑 是咬鵑科中一種外觀十分華麗的鳥類。分佈於在南墨西哥到西巴拿馬等地,與眾不同的是,其他咬鵑科的鳥都是在南美洲及東巴拿馬中出現。它們在中部美洲神話當中佔有重要的一席位。


界:動物界 Animalia

門: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鳥綱 Aves

目:咬鵑目 Trogoniformes

屬:綠咬鵑屬 Pharomachrus

種:鳳尾綠咬鵑 P. mocinno


享有神聖地位的美洲鳥類-鳳尾綠咬鵑

鳳尾綠咬鵑體長36-40釐米,重約210克。

雄性醒目的尾羽可達64釐米長。


享有神聖地位的美洲鳥類-鳳尾綠咬鵑

享有神聖地位的美洲鳥類-鳳尾綠咬鵑

鳳尾綠咬鵑胸部為紅色,羽毛則為綠色,在不同角度觀看可看到由金屬綠至藍紫色不等。紅色的胸部上具狹窄的半月形白環。

享有神聖地位的美洲鳥類-鳳尾綠咬鵑

通常情況下一級飛翼的羽毛會遮掩了尾羽,而只有繁殖季節時的雄性才會看到長長的尾羽。

由於鳳尾綠咬鵑的皮層較薄及易於撕裂,因此它們必須進化出較厚的羽毛去保護它們。


雄性鳳尾綠咬鵑有一個如頭盔般的冠毛,雄性成鳥的喙為黃色,雌性則為黑色。有一雙大眼睛以應付森林內較暗淡的環境。


享有神聖地位的美洲鳥類-鳳尾綠咬鵑

雄性鳳尾綠咬鵑


享有神聖地位的美洲鳥類-鳳尾綠咬鵑

雌性鳳尾綠咬鵑


享有神聖地位的美洲鳥類-鳳尾綠咬鵑

享有神聖地位的美洲鳥類-鳳尾綠咬鵑

鳳尾綠咬鵑是一種特化的食果動物,偶爾也會吃一些昆蟲(主要是黃蜂、螞蟻及幼蟲)及蛙類,但對它們來說最重要的食物就是營養極豐富的牛油果及其家族中的成員。

它們會把整個果嚥下後才再用反芻的方式把果實吐出,這做法也間接地幫助了種子間的傳播。


享有神聖地位的美洲鳥類-鳳尾綠咬鵑

鳳尾綠咬鵑棲息於中美洲(從南墨西哥到巴拿馬)雲海繚繞的深山森林內,在非繁殖季節時較喜愛獨處。而每逢繁殖季節過後,雌性就在腐爛的大樹上鑿出容得下它們的小洞,並誕下兩隻淡藍色的鳥蛋。

由於鳳尾綠咬鵑的雌鳥僅在這些遭受破壞的大樹上下蛋,因此是否有足夠的大樹遭到惡劣天氣破壞也間接影響了此鳥的繁殖率。

享有神聖地位的美洲鳥類-鳳尾綠咬鵑

享有神聖地位的美洲鳥類-鳳尾綠咬鵑

父母雙方均會進行孵育的工作,尾巴上長長的覆羽既會卷折在洞內,一小部分則會喬裝成一束由洞內長出的蕨類。

享有神聖地位的美洲鳥類-鳳尾綠咬鵑

孵化約需18天,一般雄性在日間進行孵化,而雌性則在晚間留在洞內繼續工作。孵化後父母雙方就會四處尋覓食物,如果類、漿果、昆蟲、蜥蜴及細小的蛙類等。雖然如此,但一般雌性對照顧幼小興趣不大,即使是最脆弱的時期也常漠視它們的需要,而把一切的重擔留給雄性照料,直至它們獨立為止。

享有神聖地位的美洲鳥類-鳳尾綠咬鵑

幼年的鳳尾綠咬鵑保留有一雙原始的爪,就像始祖鳥的爪,成年後消失。


享有神聖地位的美洲鳥類-鳳尾綠咬鵑

Pablo de la Llave


鳳尾綠咬鵑種名mocinno來自發表者Pablo de la Llave為紀念其老師-José Mariano Mociño,而將這種鳥以其恩師名字的拉丁化後命名。

其英文俗名quetzal則來自納瓦特爾語,意指擁有長而挺拔的羽毛的鳥。

在許多中美洲語言中,“quetzal”一詞還有珍貴,神聖的意思。


享有神聖地位的美洲鳥類-鳳尾綠咬鵑

羽蛇神

馬利亞貝奇亞諾手抄本中所繪


鳳尾綠咬鵑在古代瑪雅和阿茲特克文化中,鳳尾綠咬鵑被認為是羽蛇神(格查爾神)的化身,享有神聖的地位。在歐洲殖民者入侵以前的美洲文明中佔有重要地位,在古代瑪雅和阿芝臺克人看來,它們是羽蛇神的化身,象徵著天國與靈魂,嚴禁殺死綠咬鵑,違者處以極刑。

羽蛇神 是在中部美洲文明中普遍信奉的神祇,形象通常被描繪為一條長滿羽毛的蛇。按照傳說,羽蛇主宰著晨星、發明了書籍、曆法,而且給人類帶來了玉米。


享有神聖地位的美洲鳥類-鳳尾綠咬鵑


綠咬鵑從未被人們長時間餵養過,總是在被捕捉到之後一段時間內死去,出於這個原因,人們把它看作是自由的象徵。據傳說,西班牙殖民者入侵之前,鳳尾綠咬鵑總是美妙地歌唱著,殖民者入侵之後便開始沉默,當危地馬拉解放之後,它們又開始歡唱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