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越國的古冶城在哪裡,一個福建人都關心的問題

福建最早的歷史從哪裡開始?

有人說是幾千年前古人類,比如曇石山文化,這當然不假,但是,從政治意義上說,福建最早的歷史應該是閩越國。

閩越國的古冶城在哪裡,一個福建人都關心的問題

閩越國的由來,帶有幾分無奈的色彩。

公元前334年,越王勾踐七世孫無疆與楚威王作戰,失敗被殺,越被楚所滅。越王族人於是從海路進入福建建立了閩越王國,這就是福建最早的政治存在。

閩越王國建立後,慢慢成為了中國東南一帶勢力最強的王國之一。

無諸是首領,姓騶氏,為勾踐後裔。無諸移居閩地,佔有福建及周邊地區,自稱閩越王。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將全國劃分為36郡,隨後派兵南下平百越。

大約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平南越後,秦兵打到福建,削去無諸等王號,置閩中郡,從此福建正式納入大秦版圖。

秦二世時期爆發農民起義,無諸和搖率領閩越軍參加反秦隊伍,接受鄱陽令吳芮的領導。

秦亡後,項羽自立為西楚霸王,分封天下。因楚越已往有仇隙,故不封越族後裔為王,所以無諸也不附楚。公元前206年,楚漢戰爭爆發,無諸出兵輔佐漢王劉邦打敗項羽,為中國的再度統一和漢王朝的建立,做出了貢獻。

閩越國的古冶城在哪裡,一個福建人都關心的問題

無諸北上伐兵,並非為了謀取中原,其實他的目的只是自保,但這談何容易?

漢朝為了加強對閩越控制,實行了分而治之的政策,從漢高祖五年(前202年)起,先後把閩中地分封給閩越王無諸、東甌王搖、南海王織。

無諸一直很努力,復國後,加快漢化進程。分別在福州和武夷山建起完全表現漢代風格的宮殿官署。鐵器使用已很普遍,器形和中原漢代鐵器遺物相似。農業和手工業得到發展。

閩越國社會以宗族為紐帶,族權是王權的支柱。王位是繼承的,並獲得漢王朝的認可。王以下有將軍、侯、戶將和隊將等封建職官。在今福州、邵武、建陽、武夷山、浦城建築城邑,國勢日漸強盛,成為東南地區最強的一支,甚至可以與漢廷相抗衡。

但這無疑是自媽滅亡。

漢文帝初年,屬於閩越族一支的南海王反漢,漢淮南王劉長派樓船將軍討伐,南海“以其軍降”,舉國被遷於江西上淦(《漢書•嚴助傳》)。南海之地遂歸閩越王所有。

漢景帝前元三年(前154年),以吳王濞為首的七王國叛亂,不久失敗。吳王逃到東甌,漢廷收買東甌王將其誘殺。吳太子駒逃入閩越,“怨東甌殺其父,常勸閩越擊東甌”(《史記•東越列傳》)。閩越王郢和餘善自恃強盛,終於公開叛漢。

漢武帝建元三年(前138年),閩越舉兵圍東甌,東甌向漢廷告急。

這無異於自取滅亡。

武帝派中大夫嚴助徵調會稽郡(治在蘇州)的水師救東甌。漢兵未至,閩越王郢即自動撤兵。東甌王因怕閩越軍再次騷擾,便主動向漢廷請求,舉國4萬多人遷移於廬江郡,東甌地盤也為閩越佔有。

閩越國地盤更大了!

但是,武帝不願再次興兵,就封其首領餘善為東越王。不久,自我感覺良好的餘善於元鼎六年(前111年)秋起兵反漢,自立為武帝。

漢武帝終於生氣了,發四路大軍入閩。到元封元年(前110年)冬,橫海將軍韓說的水軍首先進佔東冶,被餘善“劫守”到閩北前線的繇王居股和建成侯敖,合謀殺死餘善,降於漢軍。

隨後,漢武帝以“東越狹多阻,閩越悍,數反覆”,“終為後世患”為由,下令將閩越民眾全部遷往江淮間安置,從此正式在歷史舞臺上劃掉了閩越王國的名字。

自此,存在了兩百多年的閩越國就這樣滅亡了

閩越國的古冶城在哪裡,一個福建人都關心的問題

司馬遷在《史記·東越列傳》中記載:“漢五年,復立無諸為閩越王,王閩中故地,都東冶。”寥寥數字,記載了福建上古秦漢時期一個輝煌的閩越王城。

然而,這東冶到底在哪裡?有人說在福州有冶城,也有人說在武夷山,留存有遺址。事實上還有一種可能,是兩地都有東冶。

如今,我們在飽覽了武夷山秀美的風光之後,一路前往武夷山腳下的古粵城村,就可看到這座閩越王城的遺址。

進入閩越王城景區,我們可以看到一座古樸恢弘仿秦漢式建築的建築,只是這僅僅是一座博物館,歷史已經淹沒在雜草叢中。

但這卻是實實在在的福建最古早歷史,只是他的居民,多在今天江淮之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