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科原創:土地政策鬆綁,1.5居閃亮登場

3月12日,國務院發佈了《關於授權和委託用地審批權的決定》,將非永久基本農田外的農用地轉建設用地審批權下放到各省級、直轄市及自治區,同時在部分省、自治區、直轄市試點永久基本農田轉建設用地審批下放事項,消息發佈,引起各界強烈關注。

短期來看,新政的出臺有利於鄉村地區建設項目加速落地

我認為,從直接效果來看,此舉無疑會改善當前限制農村地區發展的建設用地指標不足的問題,從我接觸的很多項目來看,當前的特色小鎮建設推進難的主要問題之一就是建設指標的緊缺,許多項目都在等地、等審批,或因為土地指標問題而無法落地,新政的出臺,有利於提升土地審批效率,以及更加靈活的調配建設用地資源。

長期來看,新政可能為鄉村地區的發展帶來新的契機

但更重要的是,我認為此次政策的出臺,反映了國家已經開始關注導致城鄉發展差距的土地這一根本問題。

眾所周知,我國的城鄉發展差距已經越來越大,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我國的經濟社會上升到更高的發展水平,併成為社會不穩定的因素。以這次新冠疫情為例,當大中型城市因為嚴重的疫情形勢被封禁,經濟立即遭受重創,而我國廣大的農村地區,如果能為經濟發展提供某種平衡,將大大增強經濟的抗壓能力。

而農村地區一直得不到有效發展的一大根本原因就在於,在長期發展經濟過程中,我國的建設用地指標一直傾斜於城市地區,農村地區儘管有更多的土地資源、但由於嚴格的用地審批政策,長期面臨投資和建設滯後的局面。反觀不少歐洲及亞洲地區的先進國家,對農村地區的用地限制則少得多,如意大利,90%的企業都分佈在人口幾千人到幾萬人的中小城鎮,而日本從上世紀50年代開始,就推動鄉村的就地城鎮化建設,加大力度支持鄉村地區的基礎設施和建設項目投資,這些國家的城鄉發展明顯比我國更加均衡。

本次新政的出臺,為我國鬆綁鄉鎮地區的用地政策提供了一個契機,釋放鄉村土地資產紅利,也為中小企業提供了新的投資機會。

鄉村投資大有可為,首先應重點發展近郊農村

仁科原創:土地政策鬆綁,1.5居閃亮登場

我國農村一直被認為是人力資源落後,各種生產要素落後的地區,從根本上來說單靠農業是很難振興鄉村經濟的,需要引進更加多元化的產業加以補充。

近年來,我國的經濟發展轉型,以及消費升級為鄉村地區的發展帶來了大量機會,相比城市,鄉村地區在發展休閒旅遊、康養以及旅居度假等服務業產業方面具有更大的發展優勢,這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環境優勢:相比城市,鄉村地區在空氣質量、生態環境、人口密度等方面具有天然優勢,因而更加宜居,疫情過後,隨著人們對居住環境的重視加強,居住、養老等產業向鄉村轉移將成為重要的選擇。

2)資源優勢:鄉村地區的自然景觀資源、生態資源、以及農業資源等,都是發展旅遊產業的重要元素,這使得鄉村旅遊產業具有更大的投資空間。

3)成本優勢:隨著城市地價的上漲,居住成本越來越大,而鄉村將對改善居住環境、降低居住成本、提升居住品質等將提供一種替代的解決方案。

綜上所述,在當前我國經濟發展背景下,在與城市融合發展方面,鄉村投資大有可為,而從發展條件上看,大力推動近郊農村的發展是第一步,在政策上需要予以傾斜,進一步加快用地方面的扶持。

中旗倡導的1.5居所正逢其時,有望大放異彩

前段時間,針對國內疫情過後,人們對居住和生活的反思,中旗首先提出了1.5居所的概念,其核心要點就是兼顧工作和日常生活、養老等各方面的需求,並追求更好的生活品質和生活體驗的一種居住方式的升級,而近郊農村既可以擺脫城市的擁擠,同時具有交通和生活方面的便利性,正是1.5居所選址的理想區域,隨著本次新政的落實,以及可能進一步放寬的趨勢,我想1.5居所有望迎來巨大的發展空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