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上相逢不問煙雨——憶張愛玲

一九五〇年四月,張築音接到上海作協的通知,要她在七月份參加上海文聯第一次大表大會。這是張築音作為上海作協會員,第一次參加在上海解放劇場開幕的上海文聯第一次代表大會,參加這次文學藝術界會議的都是文壇大家。算是家裡的大事。張築音有點興奮,臉頰微紅, 手心有點冒汗。走到會議大門,張築音看見會議名單上她的名字和張愛玲的名字寫在一起。她在名單上欠簽下了自己的名字,然後走了進去。會場人真多,很多人都是張築音不認識的。張築音穿過擁擠的人群,在後排選了一個比較安靜的角落坐下。她剛坐下,抬頭,看見一個高個清瘦的女子在她前面停下。她在旗袍外面罩了件網眼的白絨線衫,看見張築音,淺淺一笑,然後俯首看自己隨身帶的書籍。

陌上相逢不問煙雨——憶張愛玲

那天電影院內有冷氣,張築音覺得有微微的寒氣襲來,不禁用手拉了拉衣服。這一細微的動作,讓旁邊的女子側面輕聲來了一句:

冷吧。

張築音不好意思地淺笑,點點頭。

用書取暖吧。

說完,她遞過來一本《良風》畫刊。

張築音很是感激,連說謝謝。

這樣的開場白,讓兩個不喜社交,不愛交際的文藝女子一見如故, 在為期六天的大會小組裡的活動不約而同坐在後排,偶爾輕聲閒聊, 大感快慰。通過交談,張築音才知道,這位就是筆名為“梁軍”的張愛玲。

但凡喜歡傳統文化的人都知道,有文化底韻的人,眉宇間書香瀰漫, 清新的感覺,讓人感覺高貴。而喜歡讀書的女子,在紅塵中更是妖嬈。看盡人間榮辱,素心自問,有書香的女兒就是一朵奇花,靜靜地散發著蓮一般的靜謐,來去之間,綻放出清雅的芳香,讓人回味無窮。短暫的六天,張築音和張愛玲是一見如故,兩人在會下竊竊私語。除了談論文學,就是談論自己。話語中,張築音感知,張愛玲和自己一樣, 對於一個新的社會,很是欣喜,但不知道新中國會給自己會帶來什麼樣的命運,內心的忐忑不安也寫在臉上,掩飾不住。

陌上相逢不問煙雨——憶張愛玲

當說到各自的婚姻時,張愛玲低著頭弱弱地說了一句:你真幸福。但對胡蘭成,張愛玲隻字未提。張築音在這之前,也聽人說起張愛玲的婚姻。故此,也儘量避而不談。

無論張愛玲愛的人是誰,本身沒有對錯,只有緣深緣淺之說。所以, 提起,也不過是再讓張愛玲刺痛一把,心如刀割,然後流露出人事全非的深深嘆恨,紛亂至極。這是張愛玲不願的,也是不想的。因為張築音知道,一個文筆如此多情細膩的女子,定是痴情的玫瑰,千嬌百媚,一旦被人折傷,其哀其痛,難以自持,也會依然保持原有的高度, 亭亭佇立在那裡。

對於自己的夢,張築音說:文字是一個人的影子,懂不懂,哀愁和纏綿都在,守心自暖。

張愛玲看了看她,幽幽地撫弄著她又瘦又長的手指,半響,輕輕地說了一句:每一篇,都經不起光陰的折射。

陌上相逢不問煙雨——憶張愛玲

張愛玲幽深的眼神,濃罩著淡淡的憂傷。張築音沒想到,一個擅長繪畫、英文和鋼琴的才藝女子,也有說不出的痛隱忍在心頭,別看個子高挑瘦弱,骨子裡卻是堅毅,讓人忍不住憐惜。

後來張築音想到當時那神情,在一個孤標傲世的女子身上,令人肝腸寸斷,忍不住回頭凝望。似乎更懂張愛玲那瞬間剛毅又無奈的眼神。

張愛玲表面的叛逆,只是為了保護好自己的心,保護好破碎不堪的自己。或許,她的愛情雖然在人間枯萎,但在她心底依然怒放,百般嬌柔,連刺都扎進了她的骨髓。接下來的日子,上海文藝家為了積極配合社會形勢,紛紛自願報名參加土改和下鄉參觀團。剛成立的市文聯還特別設立了“土改工作委員會”。其中許傑去青浦,鄧散木、羅洪、何公超、孫福熙去紹興,任鈞等去蘇州。

所幸,在文聯組織的青浦土改中,她和張愛玲又一起分到了許傑一組,可等張築音到了青浦,張築音沒有看見張愛玲的身影,她不知道張愛玲出了什麼事情,有點擔憂。不過,這一年的十一月,張築音看見張愛玲的《十八春》由《亦報》出版社出版發行了,只是張愛玲沒有參加任何活動。

陌上相逢不問煙雨——憶張愛玲

對於張愛玲,張築音還有微微的牽掛。那個和自己有短暫交流的女子,清得有如一瓣雪花,不染一點塵煙,讓人心疼。

一九五二年七月,為了響應抗美援朝,上海作協的人也積極參與。在作協活動名單上,張築音無意發現,沒有張愛玲的名字。還以為別人忘記了或者是記漏了。詢問才知道張愛玲因接到香港大學的入學通知書,坐火車從上海到廣州,再從廣州到深圳經羅湖到香港去了。後來,張築音幾次來到張愛玲與她姑姑居住的愛丁頓公寓六樓六十五室時,但不曾遇見。張愛玲,那個貴氣十足的女子,就這樣結束了在大陸的生活,沒有再回來。那一年的那幾天,是她們最初的相遇,也是最後的相伴。

有人說張愛玲太清高,不沾半點紅塵,又置身在萬道深壑中不能自拔。有人說她太孤寂,多少繾綣的情懷,只在字裡行間傷懷。千言萬語, 不過是些斑駁的記憶。在張築音心裡,宛然在目的,是張愛玲的淡眉素目,還有她極富含蓄沉鬱的風韻。

陌上相逢不問煙雨——憶張愛玲

張愛玲離開了這個讓她愛恨難辨的地方,卻沒能忘了這一切。或許, 張愛玲說的沒錯,青春都經不起歲月的沖刷,一個人的心,也經不起紅塵的浸透。不過,還好。張愛玲還是那個孤立的小女子,只為愛活著, 也只是為自己的心站著。

(本文摘自團結出版社《回眸一笑你傾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