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UNI-T L3自動駕駛背後的中國“芯”

近日,長安汽車發佈主力新品車型UNI-T,作為宣稱為國內首個搭載L3級自動駕駛的車型,在業界著實吸引了不少眼球。據悉此款車型率先搭載了長安汽車和地平線聯合開發的智能駕駛艙 NPU(神經網絡處理單元)計算平臺,內置中國首款車規級 AI 芯片——地平線征程二代。對於地平線,可能大家還不是特別熟悉,今天我們就來介紹下國內AI的獨角獸之一,地平線(horizon robotics)。

長安UNI-T L3自動駕駛背後的中國“芯”

為什麼是地平線

業界面向量產車型的自動駕駛的研發模式主要分為三種形式:完全自研型、部分自研型、集成性。

完全自研型是指車企具備從感知、計算平臺,以及整個端到端的完全自主化的能力,目前能夠實現這種「典型自研」的只有特斯拉。既有軟件又有硬件還有匹配測試。

對於國內OEM來說,過去多是採用集成性的方案,把所有的主動權都交給零部件供應商。想在20萬以下的經濟性車型內配備一套L3級別的自動駕駛系統,可想而知這個成本有多高。

相較於國外主流OEM選擇主流芯片平臺植入自己的算法,國內的OEM選擇像地平線這樣的有自身特色的國內芯片供應商,無疑是最佳選擇。一方面成本有優勢,另一方面合作中的話語權也強一些,最重要的是還能獲得絕對的軟件和算法支持。

此次搭載的征程二代搭載地平線自主創新研發的高性能計算架構BPU2.0(Brain Processing Unit),可提供超過4 TOPS的等效算力,典型功耗僅2瓦。

長安UNI-T L3自動駕駛背後的中國“芯”

征程二代一方面能夠高效靈活地實現多類AI任務處理,對多類目標進行實時檢測和精準識別,可全面滿足自動駕駛視覺感知、視覺建圖定位、視覺ADAS等智能駕駛場景的需求。

同時,征程二代也可以應用於座艙內語音識別,眼球跟蹤,手勢識別等智能人機交互的功能需求。用地平線公司的話說,這款車規級芯片充分體現BPU架構強大的靈活性,全方位賦能汽車智能化。

在能效比和開放性方面,征程二代芯片具備極高的算力利用率,每TOPS AI能力輸出可達同等算力GPU的10倍以上。這背後主要得益於地平線在AI方面的積累和自創的BPU(Brain Processing Unit)。可以說BPU是專為AI運算而生。

長安UNI-T L3自動駕駛背後的中國“芯”

長安UNI-T L3自動駕駛背後的中國“芯”

經歷了3代演化的BPU架構不僅運算力突出而且功耗極低。

長安UNI-T L3自動駕駛背後的中國“芯”

長安UNI-T L3自動駕駛背後的中國“芯”

而AI芯片的特殊性,也是初創公司“湧入”這個以往很難觸及的金字塔頂端的關鍵所在。與場景深度結合,使得中國企業本地化競爭優勢凸顯。


地平線的發展史

地平線成立於 2015 年 7 月,此前成功完成了種子輪融資。

創始人餘凱博士曾經創辦中國第一家基於深度學習的人工智能研發機構-百度IDL。地平線機器人技術(Horizon Robotics)的野心也是想打造一顆“機器大腦”,致力於“define the brain of things”,打造萬物智能時代的“AI Inside”,給人們日常生活的無數設備和產品裝上“大腦”。

但創辦地平線之後,很長一段時間內公司都沒有聲音,直至兩年後的首款芯片發佈。在這中間外界很難了解地平線到底在做什麼。表面上看,地平線最光鮮的履歷是它一輪又一輪的融資以及站在公司背後的頂級投資人。

2017年 12月 20日,對於人工智能初創企業地平線來說,是個註定要被銘記的日子。當天在中國大飯店舉行的“AI芯·時代”發佈會上,地平線發佈了中國首款全球領先的嵌入式人工智能芯片——面向智能駕駛的征程(Journey)1.0處理器和麵向智能攝像頭的旭日(Sunrise)1.0處理器,同步發佈的還有針對智能駕駛、智能城市和智能商業三大應用場景的人工智能解決方案。

計算機大師 Alan Kay 有一句名言:“真正認真對待軟件的人應該做自己的硬件。” 地平線創始人 &CEO餘凱認同這句話。早在 2015年創立之初,地平線就在行業中率先提出打造人工智能芯片架構(BPU),比谷歌提出 TPU架構的時間更早。兩年後的今天,地平線終於實現了“芯片夢”

長安UNI-T L3自動駕駛背後的中國“芯”

“旭日 1.0”面向智能攝像頭,能夠在本地進行大規模人臉抓拍與識別、視頻結構化處理等,可廣泛用於商業、安防等多個實際應用場景。

長安UNI-T L3自動駕駛背後的中國“芯”

“征程 1.0”則面向智能駕駛,能夠同時對行人、機動車、非機動車、車道線、交通標誌牌、紅綠燈等多類目標進行精準的實時監測與識別,同時滿足車載嚴苛的環境要求以及不同環境下的視覺感知需求。

長安UNI-T L3自動駕駛背後的中國“芯”

2018北京國際車展期間,嵌入式人工智能解決方案提供商地平線發佈了新一代自動駕駛處理器征程2.0架構,以及基於征程2.0處理器架構的高級別自動駕駛計算平臺Matrix 1.0。地平線也與奧迪等車企合作,共同推動面向國內L4級別自動駕駛的研發和落地。

長安UNI-T L3自動駕駛背後的中國“芯”

2019年8月,來自中國的汽車AI芯片公司——地平線,宣佈正式推出中國首款車規級人工智能芯片——征程二代。車規級,意味著在智能駕駛領域,這是第一家中國汽車芯片初創公司拿到了前裝量產的准入資格。

長安UNI-T L3自動駕駛背後的中國“芯”

在2020年ces上,人工智能芯片公司地平線宣佈與汽車零部件供應商佛吉亞簽署戰略合作,雙方將圍繞智能座艙和adas(高級駕駛輔助)等領域展開探索。此外,地平線全新一代自動駕駛計算平臺matrix 2也正式亮相,該平臺可滿足高級別自動駕駛運營車隊以及無人低速小車的感知計算需求。

長安UNI-T L3自動駕駛背後的中國“芯”

與此同時,地平線下一代AI平臺也在研發中。相信未來應該會成為國內自動駕駛領域的一股不可小覷的力量。

長安UNI-T L3自動駕駛背後的中國“芯”

地平線的朋友圈

基於車規級芯片的ADAS解決方案還吸引了福瑞泰克、英博超算、中科慧眼等合作伙伴,還有另外一家匿名的國際頂級Tier 1廠商也加入進來,和地平線合作的產品已經在CES亮相。由此看來,這套ADAS已經是自動駕駛產業鏈上的明星產品了。

長安UNI-T L3自動駕駛背後的中國“芯”

長安UNI-T L3自動駕駛背後的中國“芯”

長安UNI-T L3自動駕駛背後的中國“芯”

激光雷達方面,速騰聚創和禾賽這兩家國產雷達廠商都是地平線的合作伙伴,不久前速騰聚創發佈的RS-LiDAR-M1激光雷達就有地平線的功勞,而禾賽的激光雷達也有地平線的計算平臺在背後助攻。

長安UNI-T L3自動駕駛背後的中國“芯”

△ 速騰聚創RS-LiDAR-M1

物流自動駕駛方面,地平線加入了嬴徹科技主導的幹線物流創新中心,共同為自動駕駛卡車的量產而努力。

智能網聯汽車方面,理想ONE的車載多音區語音交互就是靠地平線的聲源定位、盲源分離和降噪算法等語音交互技術完成的。

網約車方面,地平線與首汽約車合作,探索AI芯片及算法解決方案在網約車場景的實際應用,為運營車輛提供駕駛安全輔助、行為監測預警等功能。

此外,地平線與大陸集團的V2X合作項目也在本屆CES上聯合展出。

無論是載人的、還是運貨的,是車廠、還是供應商,是自動駕駛、還是智能網聯汽車,每一個細分的領域與環節,都有地平線的身影在。這些穩定的合作伙伴已經讓地平線在產業鏈中站穩腳跟。


小結

無AI不自動駕駛。當下所有的車載SOC廠商都在開發自己的AI引擎。國內AI領域的發展讓人值得期待。越來越多的OEM也在翹首以盼,希望能有更多廠商能挑戰業界老大Mobileye。未來自動駕駛領域必定會有一番腥風血雨。

以上僅為個人觀點。

部分資料來源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