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蠻夷”到霸主,一部紀錄片穿越楚國八百年

一場疫情,讓我們在這幾個月時間裡,將目光聚焦湖北。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也開始了全民關注湖北人文、歷史、地理、美食、風景之路。


有一部紀錄片,豆瓣評分8.5分,以800年曆史為故事藍本,帶我們穿越回硝煙瀰漫的三千多年前,看一眼彼時的荊楚大地。

從“蠻夷”到霸主,一部紀錄片穿越楚國八百年


楚人在八百年曆史中篳路藍縷、辛苦開發,成就了三千多年前的世界第一大國——楚國。中國歷史上第一段長城,第一個縣,第一支毛筆,都出現在楚國大地。


對於楚國,這個創立於三千多年前的國家,滌盪一番,我們的腦海中也許只翻出屈原、楚懷王、楚莊王等幾個歷史人物而已,大部分人對楚國並沒有什麼具體的概念。


這部紀錄片用波瀾壯闊的八百年曆史,向我們緩緩展開了楚國的全景圖,它是如何由一個方圓五十里的蕞爾小國,一步步壯大到版圖第一,爾後衰亡的呢?


從“蠻夷”到霸主,一部紀錄片穿越楚國八百年


整部紀錄片以真人、動畫演繹,旁白敘述的方式,以《初生》、《覺醒》、《受挫》、《稱霸》、《歧途》、《劫難》、《變革》、《涅槃》八集內容,將八百年楚國分成了萌芽蟄伏期、圖強發展期、春秋爭霸期、中衰復興期、變法爭雄期、衰落滅亡期,以文學化的手法和史詩般的情懷,對楚國八百年盛衰榮枯和燦爛輝煌的文明進行了生動的解說。


01

本是炎黃子孫

火神祝融的後代

鳳是楚人的圖騰


傳說楚人乃火神祝融的後代,是來自中原的炎黃子孫。原本居住在中原的楚人,為何得名為楚?歷史上一直眾說紛紜。


紀錄片採用了“清華簡”中《楚居》篇所記載的內容。經專家解讀,《楚居》中詳細記載了楚國起源、楚王世系及歷代楚王定都的地點。

從“蠻夷”到霸主,一部紀錄片穿越楚國八百年

清華簡《楚居》,圖片來源見水印

傳說中,火神祝融的後裔傳下八姓,其中一支季連得姓為“羋”,傳到了鬻熊,娶了一位妻子名叫妣厲。《楚居》記載,妣厲生子時難產,經歷剖腹產後,妣厲死去,孩子活了下來。巫師用荊條將妣厲裂開的腹部包裹,之後將她安葬。為了紀念這位為生育後代而獻出生命的偉大母親,這部落自名為“楚”,也就是荊條的意思,因此常常“荊楚”連稱。

從“蠻夷”到霸主,一部紀錄片穿越楚國八百年


在歷史文獻《楚居》的提示下,楚人的遷徙路線也得以復原,在商朝軍隊的追擊下,楚人從河南新鄭出發,向豫西南和陝東南方向遷徙。先到達丹水和淅水交匯處,之後在南下到荊山附近的丘陵平原結合部。

歷經幾百年的遷徙,楚人仍然頑強傳遞著關於祖先的記憶。他們牢牢地記著,自己是火神祝融的後裔,祝融是炎黃集團的重要成員,是炎帝的火師,在上古時代掌握著火的秘密。

從“蠻夷”到霸主,一部紀錄片穿越楚國八百年


也是這個原因,屈原在《離騷》開篇就說自己是“帝高陽之苗裔兮”。高陽帝正是三皇五帝中五帝之一的顓頊,姬姓,號高陽氏,黃帝之孫。

楚是一個極度愛美的部族,他們有著浪漫而瑰麗的想象。與中原人崇拜龍不同,他們崇拜鳳凰。他們所創造的器物,想象奇特,張揚恣肆;圖案精美至極,恢詭譎怪。他們表現出一種驚人的浪漫,狂放,交織著高貴的氣度和噴薄的活力。

從“蠻夷”到霸主,一部紀錄片穿越楚國八百年

楚國人崇拜鳳凰


02

篳路藍縷,以啟山林

五十里封地

是楚人艱苦創業的基石


周成王封熊繹於楚時,用楚昭王的話說,就是:“且楚之祖封於周,號為子男五十里。”(原見於《史記 孔子世家》)


彼時的五十里封地,放到現在來講,也就不到二十平方公里,還沒有鄉鎮裡面一個村的面積大。這麼小的版圖,在沒有開發之前,是相當貧瘠的。


當週成王要舉行諸侯會盟,邀請各諸侯朝見天子之時,楚王熊繹卻拿不出像樣的東西來進貢,真是窮的叮噹響。最後也只能獻上用來驅鬼的桃木弓和用來敬神的茅草,僅此而已。


獻上貢品的熊繹並沒有得到應有的禮遇。祁陽之盟大會舉行的那天, 周成王拒絕了熊繹入殿的請求,命他作為火師與鮮卑之君一同在殿外看守火堆,負責三件事:貢包茅、設望表、祭燎守田。說白話,就是這位諸侯國君基本等同於一名會場服務人員。

從“蠻夷”到霸主,一部紀錄片穿越楚國八百年

包茅縮酒習俗

《詩經·小雅·采芑》中就有提及:“蠢爾蠻荊,大邦為仇”。被周朝視為愚蠢無知的蠻夷之地的楚國,經歷過多次不平等對待,也經歷過周天子有意無意的忽視,還經歷過被周昭王揮師南伐的戰爭之痛。也許正是這樣的經歷,讓楚人變得奮發圖強,在文治武功經濟國力多方面不斷髮展。

從“蠻夷”到霸主,一部紀錄片穿越楚國八百年

《牆盤》銘文,關於周昭王伐楚的記載,

“宏魯卲(昭)王,廣批楚荊,隹狩南行”


03

撫有蠻夷,以屬華夏

採夷夏之長、開疆擴土

成就霸主

楚國重視農本民利,楚莊王時期,由蘇叔敖主持興建的期思陂,是我國最早見於記載的灌溉工程;楚國學習中原禮儀,推行中原之法,以茅門之法敬社稷,重諾講信、止戈為武;楚國大力發展鑄劍技術,唐代張柬之《出塞》詩言:“吳鉤明似月,楚劍利如霜”……至楚昭王、楚惠王採用休養生息的國策,以昭惠中興再現楚國物質文明的輝煌;楚宣王、楚威王與民休息,以靜制動,延續著楚國的強盛。

從“蠻夷”到霸主,一部紀錄片穿越楚國八百年

楚國人改良後的戰車


公元前323年,隨著亞歷山大病死,亞歷山大帝國的瓦解,楚國一度成為世界範圍內地域最廣、國力最盛的第一大國。

關於鼎盛期的楚國,戰國時期著名的縱橫家蘇秦曾作過如此描述:“楚,天下之強國也……西有黔中、巫郡(今重慶巫山縣),東有夏州、海陽(今山東半島南部),南有洞庭、蒼梧(今廣西梧州市蒼梧縣),北有汾陘之塞郇陽(今陝西旬陽),地方五千餘里,帶甲百萬,車千乘,騎萬匹,粟支十年,此霸王之資也。”(《戰國策·楚》)

從“蠻夷”到霸主,一部紀錄片穿越楚國八百年

鄂君啟節:懷王頒發給封地在今湖北鄂城的鄂君啟於水陸兩路運輸貨物的免稅通行證。銘文中嚴格規定了水陸運輸的範圍、船隻的數量、載運牛馬和有關折算辦法,以及禁止運送銅與皮革等物資的具體條文。

也就是說,至戰國中期,楚國疆域擴張最廣大時,東臨大海、西抵巴蜀、南達兩廣、北至陝南,擁有今川、鄂、湘、贛、皖、蘇、浙、豫、陝、魯等省的全部或部分地域,還有著強大的軍事力量和物資儲備做支撐。


04

歷史煙雲中

那些人和事變得鮮活清晰


從“子男五十里”到第一霸主,八百餘年楚國曆史,漸漸地變成了史籍書卷中的一個地點、幾個人名、某個典故,抑或者是流傳在湖北的一句方言“不服周”而已。通過紀錄片,他們、它們……又都鮮活而清晰地展現在我們眼前。

比如:楚莊王問鼎中原。


公元前606年,楚莊王伐陸渾(今河南嵩縣北)之戎,一直打到洛水邊,“觀兵於周疆”,在周都洛陽陳兵示威。周王派王孫滿去慰勞,莊王竟問“鼎之大小輕重”,意欲移鼎於楚。王孫滿說“九鼎過於巨大,加之年代久遠,重量無法估計”,楚莊王對這個回答顯然不滿意,答道“只要折下楚國士兵的勾,就足夠鑄造九鼎了” 。


王孫滿回答:“統治天下,在德不在鼎”。言外之意告訴莊王:周天子之所以做天子是因為他的德行而不是因為九鼎。楚莊王一時啞口無言,自知問鼎中原的機會未到,退出了周疆。


《左傳·宣公三年》:楚子伐陸渾之戎,遂至於雒,觀兵於周疆。定王使王孫滿勞楚子。楚子問鼎之大小輕重焉。對曰:“在德不在鼎。

從“蠻夷”到霸主,一部紀錄片穿越楚國八百年


穿透歷史,我們還看到楚國國君的反面教材:楚靈王。


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死。楚靈王喜歡腰身纖細的人,楚國的士大夫們為了成為細腰之人,節食減肥,以至於餓得頭昏眼花,站都站不起來。


據說,坐在席子上的人要站起來,非要扶著牆壁不可,坐在馬車上的人要站起來,一定要借力於車軾。誰都想吃美好的食物,但他們都忍住不吃。為了腰身纖細,即使餓死了也心甘情願。


《戰國策》:“昔者先君靈王好小要,楚士約食,馮而能立,式而能起。食之可欲,忍而不入;死之可惡,然而不避”。

從“蠻夷”到霸主,一部紀錄片穿越楚國八百年


茫茫衰草沒章華,因笑靈王昔好奢。楚靈王以舉國之力,建造了赫赫有名的章華臺。當年的章華臺,數年乃成,奢華壯麗,被譽為“天下第一臺”


章華臺“臺高10丈,基廣15丈”,曲欄拾級而上,中途得休息三次才能到達頂點,所以又稱作“三休臺”。屈原在《九歌》中寫到:“魚鱗屋兮龍堂,紫貝闕兮朱宮”,章華臺的紫貝殼路,彰顯著楚國的富庶和楚人的趣味,當年定是朦朧尊貴的。

從“蠻夷”到霸主,一部紀錄片穿越楚國八百年

湖北潛江章華臺遺址

撥開歷史煙雲,我們也再次重溫春秋戰國那段百家爭鳴、人才輩出的歲月。


跟隨紀錄片,那些曾經在歷史書中頗為眼熟的人物都鮮活起來。輔佐楚悼王主持變法的吳起;為報血仇掀起春秋霸業戰火的伍子胥;崇尚道法自然,不應楚威王之聘的莊子;開創騷體文學,為中國浪漫主義文學奠基,卻終為無法實現政治抱負而投江的屈原……

從“蠻夷”到霸主,一部紀錄片穿越楚國八百年

伍子胥


春秋戰國時期那早已遠去的歲月,似乎也清晰起來。城濮之戰,退避三舍;弭兵會盟,平分霸權……紀錄片以真人演繹結合著專家介紹、動畫還原的方式,將楚國的歷史和人物一一呈現給大眾。

從“蠻夷”到霸主,一部紀錄片穿越楚國八百年

屈原


春秋戰國時代,最先進的“青銅冶鑄”出自楚國,最富有創造力的絲綢刺繡源於楚國,楚國的音樂、美術聞名於世,屈騷文學更是獨樹一幟。在吸收、融合以及創新之中形成的楚國文化,對中國長江流域以及東南和西南地區影響深遠。

從“蠻夷”到霸主,一部紀錄片穿越楚國八百年

楚國文化獨樹一幟,影響深遠


一個承載了八百年曆史的古國,在戰火中永遠沉埋在地下。當年的“天下第一臺”只遺基址,再也不用登臺而三休;當年的古戰場,如今應是芳草茵茵或良田不荒。


那些古老而輝煌的文化,也以異乎尋常的生命力,和各種各樣的方式,頑強的傳遞著……楚辭的浪漫優雅、青銅器的莊嚴厚重、漆器的神秘豔麗,這些極具標誌性的楚文化遺存早已溶入了中華民族的文化血脈,也成為了中華文化的標誌。

從“蠻夷”到霸主,一部紀錄片穿越楚國八百年

楚地發現的精美文物

有網友說,這部紀錄片的英雄情結和史詩情懷比較讓人過癮,波瀾壯闊的春秋戰國讓人既感慨又敬仰;也有網友說,這部紀錄片太多煽情之處,過於文藝氣息。


不過,在這個特別的時期,我們不能去武大看櫻花,也不能去湖北省博看一眼越王勾踐劍,近距離感受三千多年前爐火純青的鑄劍技術。但是我們可以趁著宅在家裡,刷一刷這部紀錄片,瞭解下荊楚大地的曾經啊。

《左傳》、《戰國策》、《詩經》、《史記》

張宏傑:《楚國八百年》紀錄片解說詞及本紀錄片網絡相關採訪、介紹




往期珍賞 · 珍品目錄

(點擊標題 即可閱讀)



從“蠻夷”到霸主,一部紀錄片穿越楚國八百年


多稜鏡遊學:長按識別左圖二維碼關注,收穫最全面的文化遊學信息與最有趣的歷史、文化知識


從“蠻夷”到霸主,一部紀錄片穿越楚國八百年

從“蠻夷”到霸主,一部紀錄片穿越楚國八百年


文 博 / 歷 史 / 文 化 / 展 訊 / 館 舍 推 薦


可查看約稿函

微信ID:atmuseum
微博:@博物館的那些事兒


從“蠻夷”到霸主,一部紀錄片穿越楚國八百年

若好友申請未通過請過幾天再嘗試)

來都來了,點個在看再走吧~~~


從“蠻夷”到霸主,一部紀錄片穿越楚國八百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