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談李子柒:推不動“逆城市化”,西安網友你們怎麼看?

從明天起,做一個幸福的人

餵馬、劈柴,周遊世界

從明天起,關心糧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三十年前海子的這首詩,始終是我們心有所念卻觸不可及的“詩和遠方”。但在現在的網絡視頻裡,李子柒披一襲猩紅斗篷牽馬而來,劈柴生火砍瓜切菜,活生生地讓我們看見了觸手可及的詩和遠方。

這樣實現了你我生活想象的人不火才怪,李子柒微博粉絲已經超過2100萬,每條視頻的點贊量都達到幾十萬——“把想象的變成真實的”,這就是網紅之所以成為網紅的秘訣。區別只在於,有的炫富,有的炫技,還有的炫顏值,而李子柒炫的是詩和遠方的幸福。

從明天起和每一個親人通信

告訴他們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閃電告訴我的

我將告訴每一個人

海子的時代沒有互聯網和微博視頻,但他已然洞見真正的幸福是需要分享的,而且要與最廣泛的人們分享。所以我們又知道了野居青年、滇西小哥,還有終南山裡的張二冬。如此決絕迴歸鄉村原野的人好像越來越多起來,這時候的你,是不是也想“逃離北上廣”。

專家談李子柒:推不動“逆城市化”,西安網友你們怎麼看?

儘管和李子柒只隔一條網線,但你的遠方是從單位到三環外的距離。城市像消費主義推動的慾望漩渦,在創造優良物質環境的同時,也製造了無處不在的壓力。於是一些人選擇迴歸鄉村,一些人選擇降級到二三線城市——有人認為這就是“逆城市化”現象。

所謂“逆城市化”是相對於“城市化”而言的,是1976年美國學者波恩提出的概念。是指當一個國家的城市化率達到一定水平後,大城市的人口停止增加甚至開始減少,人口和資源會向小城鎮或鄉村流動。這種趨勢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就在英美日德等發達國家相繼出現。

逆城市化有兩個很重要的表現,一是大城市人口減少,二是衛星城鎮增多。為什麼呢?主要是大城市化形成的“大城市病”,比如人口稠密、交通擁堵、環境汙染、資源緊張、物價過高等等,迫使一部分人向周邊城鎮轉移。

但這仍然是表象,導致“大城市病”的根源是城市規模過度擴張,使邊際收入開始小於邊際成本,出現了規模不經濟。比如你月薪漲了1千元,市中心住房月租已超過4千元,就不得不去三環外租3千元的住房。但這樣一來每天要擠公交地鐵去上班,如果趕時間再坐個網約車,路途耗費2小時以上,疲累一天回家後乾脆叫個外賣打發一下腸胃……七七八八算下來,加薪竟沒有多大意義。

過年回老家才發現,留在農村的表弟守著幾個蔬菜大棚就比你賺得多,還買了車順帶建了小洋樓。自己在那個傻大傻大的城市裡,付出大把青春的時間成本和機會成本,還是沒攢夠房子的首付——這時候就不由得開始懷疑城市並懷疑人生。

城市規模太大以後,單位和個人的成本都在增加,而收益卻很難同步增加。當城市過度擴張導致企業和市民的獲得感不斷遞減的時候,一般就可確診為患上“大城市病”了。

專家談李子柒:推不動“逆城市化”,西安網友你們怎麼看?

中國收縮型城市分佈圖

然而就算你回老家和表弟一起種大棚菜,或者去幫李子柒餵馬劈柴,都不能夠造成“逆城市化”現象。

一般城市化進程可以分為四個階段:城市化、郊區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目前我國的大多數城市都還處在郊區城市化這個第二階段——這也是你能在三環外租到住房的原因。簡單說,只要我們的城市還在攤大餅一樣蔓延擴張,像貪吃蛇不斷吞沒城中村和城鄉結合部,就還屬於郊區城市化階段。

逆城市化與郊區城市化最大的區別在於:一是部分中高收入人口離散,二是部分工商企業離散,三是這些人口和產業資源轉移到不接壤的遠郊城鎮。這三個情況全都出現才能確認為逆城市化現象。

而逃離北上廣返回鄉村或小城鎮的群體,大多是迫於生活成本壓力,既不屬於城市中高收入人群,也對產業資源的配置沒有決定性作用。也就是說,你去劈柴餵馬並不能打動你的老闆帶上企業一起搬遷,李子柒當然也做不到。

那收縮型城市呢?比如東北一些人口減少、產業萎縮的城市是不是進入了逆城市化階段?這些城市大都是因為資源枯竭、產業單一、位置邊緣而導致人口外流、規模收縮,根源不在“大城市病”,而是工業轉型滯後導致的問題,在動因上與逆城市化有根本的區別。

逆城市化是因工商業集聚飽和、成本上升引發的人口產業等資源離散,而收縮型城市則是因工商業不振、就業困難,或者產業升級、用工減少引發的資源離散。

從我國目前的城市化發展水平看,質量相當粗糙,郊區城市化的路還遠遠沒有走完。在這個時期,還會有更多的李子柒進入城市追逐夢想,或者懷揣夢想回鄉餵馬劈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