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谈李子柒:推不动“逆城市化”,西安网友你们怎么看?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三十年前海子的这首诗,始终是我们心有所念却触不可及的“诗和远方”。但在现在的网络视频里,李子柒披一袭猩红斗篷牵马而来,劈柴生火砍瓜切菜,活生生地让我们看见了触手可及的诗和远方。

这样实现了你我生活想象的人不火才怪,李子柒微博粉丝已经超过2100万,每条视频的点赞量都达到几十万——“把想象的变成真实的”,这就是网红之所以成为网红的秘诀。区别只在于,有的炫富,有的炫技,还有的炫颜值,而李子柒炫的是诗和远方的幸福。

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

告诉他们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

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海子的时代没有互联网和微博视频,但他已然洞见真正的幸福是需要分享的,而且要与最广泛的人们分享。所以我们又知道了野居青年、滇西小哥,还有终南山里的张二冬。如此决绝回归乡村原野的人好像越来越多起来,这时候的你,是不是也想“逃离北上广”。

专家谈李子柒:推不动“逆城市化”,西安网友你们怎么看?

尽管和李子柒只隔一条网线,但你的远方是从单位到三环外的距离。城市像消费主义推动的欲望漩涡,在创造优良物质环境的同时,也制造了无处不在的压力。于是一些人选择回归乡村,一些人选择降级到二三线城市——有人认为这就是“逆城市化”现象。

所谓“逆城市化”是相对于“城市化”而言的,是1976年美国学者波恩提出的概念。是指当一个国家的城市化率达到一定水平后,大城市的人口停止增加甚至开始减少,人口和资源会向小城镇或乡村流动。这种趋势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就在英美日德等发达国家相继出现。

逆城市化有两个很重要的表现,一是大城市人口减少,二是卫星城镇增多。为什么呢?主要是大城市化形成的“大城市病”,比如人口稠密、交通拥堵、环境污染、资源紧张、物价过高等等,迫使一部分人向周边城镇转移。

但这仍然是表象,导致“大城市病”的根源是城市规模过度扩张,使边际收入开始小于边际成本,出现了规模不经济。比如你月薪涨了1千元,市中心住房月租已超过4千元,就不得不去三环外租3千元的住房。但这样一来每天要挤公交地铁去上班,如果赶时间再坐个网约车,路途耗费2小时以上,疲累一天回家后干脆叫个外卖打发一下肠胃……七七八八算下来,加薪竟没有多大意义。

过年回老家才发现,留在农村的表弟守着几个蔬菜大棚就比你赚得多,还买了车顺带建了小洋楼。自己在那个傻大傻大的城市里,付出大把青春的时间成本和机会成本,还是没攒够房子的首付——这时候就不由得开始怀疑城市并怀疑人生。

城市规模太大以后,单位和个人的成本都在增加,而收益却很难同步增加。当城市过度扩张导致企业和市民的获得感不断递减的时候,一般就可确诊为患上“大城市病”了。

专家谈李子柒:推不动“逆城市化”,西安网友你们怎么看?

中国收缩型城市分布图

然而就算你回老家和表弟一起种大棚菜,或者去帮李子柒喂马劈柴,都不能够造成“逆城市化”现象。

一般城市化进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目前我国的大多数城市都还处在郊区城市化这个第二阶段——这也是你能在三环外租到住房的原因。简单说,只要我们的城市还在摊大饼一样蔓延扩张,像贪吃蛇不断吞没城中村和城乡结合部,就还属于郊区城市化阶段。

逆城市化与郊区城市化最大的区别在于:一是部分中高收入人口离散,二是部分工商企业离散,三是这些人口和产业资源转移到不接壤的远郊城镇。这三个情况全都出现才能确认为逆城市化现象。

而逃离北上广返回乡村或小城镇的群体,大多是迫于生活成本压力,既不属于城市中高收入人群,也对产业资源的配置没有决定性作用。也就是说,你去劈柴喂马并不能打动你的老板带上企业一起搬迁,李子柒当然也做不到。

那收缩型城市呢?比如东北一些人口减少、产业萎缩的城市是不是进入了逆城市化阶段?这些城市大都是因为资源枯竭、产业单一、位置边缘而导致人口外流、规模收缩,根源不在“大城市病”,而是工业转型滞后导致的问题,在动因上与逆城市化有根本的区别。

逆城市化是因工商业集聚饱和、成本上升引发的人口产业等资源离散,而收缩型城市则是因工商业不振、就业困难,或者产业升级、用工减少引发的资源离散。

从我国目前的城市化发展水平看,质量相当粗糙,郊区城市化的路还远远没有走完。在这个时期,还会有更多的李子柒进入城市追逐梦想,或者怀揣梦想回乡喂马劈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