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7.6《芳華》:但行好事,莫問前程;前路有光,初心莫忘

曾聽過那麼一句話,為何受罪的總是好人。壞人吃香的喝辣的爽死,好人吃糠咽菜窮死;壞人得到人民幣,好人得到大獎狀。其實,做好人不是錯,錯就錯在周圍人的過度要求。大幸福創造不出來,小幸福天天發生,有什麼不好呢?——《芳華》


豆瓣7.6《芳華》:但行好事,莫問前程;前路有光,初心莫忘

馮小剛導演執導的電影《芳華》是根據嚴歌苓的同名小說所改編,以1970至1980年代為背景,講述了那個時代背景下軍隊文工團中,一群正值芳華的青春少年經歷著成長中的愛情萌芽與充斥著變數的人生命運的故事。

這部影片上映之路頗有波折,作為一部票房早過十億的正劇來說,除了導演馮小剛本次大感意外之外,許多影迷觀眾對這部影片的評價也頗有爭議。國人對其褒貶不一,追根究底,是這部影片內包含的元素太多,如果沒有一定的背景瞭解或相同的經歷體悟,觀賞起來可能就會少一些韻味。

豆瓣7.6《芳華》:但行好事,莫問前程;前路有光,初心莫忘

影片最讓人唏噓不已的或許就是主人公劉峰和何小萍兩人的結局,為什麼好人總是窮苦,壞人卻能吃香喝辣呢?其實細細想來正是劉峰善意的觸碰,支撐起何小萍走過了最為困頓的青春歲月,她開始將自己的感情與憧憬寄託在劉峰身上,這一份感情延續到歲月時過境遷的那頭。這兩人對於人世無太多奢求,都是善良人對另一個善良人的珍惜,對他們來說每天都有小的幸福發生已是知足,正如增廣賢文所道“但行好事,莫問前程;前路有光,初心莫忘”。

無論是時代還是愛情,沒有假如

劉峰何許人也,人稱“活雷鋒”連續拿了幾年標兵,一個在旁人眼中不食人間煙火立於高臺之上的聖人。這樣的善人會喜歡什麼類型的人呢,或許這是個值得思考的問題,又或許在人們心中聖人是不會喜歡任何人的,但只有劉峰自己心裡明白。他並不是什麼聖人,他只是個普通人,他喜歡林丁丁。


豆瓣7.6《芳華》:但行好事,莫問前程;前路有光,初心莫忘

林丁丁是文工團裡最柔媚的女生,追尋她的人也是不計其數,但林丁丁心中卻有一個可以嫁給首長兒子當上闊太太的夢想。一方面她對於任何追求她的人都是一視同仁,吳幹事明目張膽地追求她,林丁丁既不拒絕也不主動,送上門的好處她照收不誤,從這裡可以看出,林丁丁並不單純,她心裡知道自己喜歡什麼,需要什麼,而她也是劉峰一切悲劇的起點。

在林丁丁心中劉峰會喜歡上她的確是有些出乎意料了,劉峰的每個舉動林丁丁其實都能明白,對她的好林丁丁願意接受,但再過一些則會有幻滅之感了。“一個幹盡好事,佔盡美德的人,一個一點人間煙火味也沒有的人突然告訴你,他惦記你很多年了。她感到驚悚、噁心、辜負和幻滅。”這旁白對於林丁丁心理的詮釋簡直入木三分。

豆瓣7.6《芳華》:但行好事,莫問前程;前路有光,初心莫忘

她的幻滅與崩潰無人可以指責,但她的自私詆譭卻也讓人深惡痛絕。當有人介入調查時,她的急於撇清與自私自利暴露無遺。影片中,林丁丁並未對任何人心動,她也並非來者不拒。她只是近乎本能地,用從小到大耳濡目染的思維方式,套路,圓滑而不動聲色地對待她看得上眼的追求者。她熟練地運用著如今被稱為“渣女”的套路,對追求者的好意誠懇道謝,做出一些於自己而言不痛不癢的回應來取悅追求者,維持著自己的人設又得到了好處。

她的行為其實很好理解。她不考慮情愛,只是將追求者暗自比較,挑選著最優秀且合適的那個。而她的一切行為的背後,都不難窺見她的家庭對她的影響。她的圓滑與利己至上,正是資本家根深蒂固的固有屬性。她不會無故害人,卻會在現實的考驗面前,不惜說謊來保全自己。其實通過電影細節我們都可以知道林丁丁的底線是“品質問題”,所以當有人謠傳林丁丁腐蝕活雷鋒時她才會不惜反咬劉峰一口來保全自己。當影片結尾時惠子問林丁丁是不是和吳幹事訂婚了,林丁丁一句“你還在看哪年的老黃曆呢,我要嫁到澳洲去了”可以看出,林丁丁一直都是一個有心機知道自己想要什麼的女孩兒,她或許年輕但並不單純。

豆瓣7.6《芳華》:但行好事,莫問前程;前路有光,初心莫忘

或者我們再試想一下,如果當初劉峰對林丁丁告白時沒有被那兩個直男戰士看到會怎麼樣呢?林丁丁因為毛線針還在劉峰手裡,轉身回來的一剎那。如果我是劉峰,我也會很激動,這個動作又太充滿暗示了,暗示著我林丁丁並沒有完全拒絕你劉峰,林丁丁走進了,劉峰果然失控了。假如丁丁當時同意了劉峰的告白,劉峰就不會被處理下放,也就不會上戰場,也就不會殘廢,領二百八十元殘廢金給山東老家的梆子劇團看大門。說不定現在劉峰已經是文化科劉副科長,最差也是個組織部劉幹事,跟丁丁過上了實惠溫馨的小日子,每天拿著牛奶接孩子做小灶。

然而你我心中都清楚,無論是時代歷史還是愛情,一切都沒有如果。

不被人所愛之人最珍惜善良

劉峰出事後,整個文工團沒有一個人關心過劉峰的結局,也沒有人責備過林丁丁,甚至最後在劉峰離開時也只有何小萍一人相送而已。他們平時奉為標兵的人,對他們幫助良多、任勞任怨的“活雷鋒”,此刻卻被人人避之唯恐不及。沒有人思考過如果文工團裡沒有劉峰會發生什麼,就好像劉峰所以的一切都是理所當然,他就該幹那些事情。

豆瓣7.6《芳華》:但行好事,莫問前程;前路有光,初心莫忘

再看文工團的眾人對何小萍的態度:肆無忌憚的取笑、明目張膽的欺辱、冠冕堂皇的指責。也許他們心中真的並無惡意,只是他們發自內心的覺得好笑而已,似乎這時候如果你不一起嫌棄何小萍就會顯得有些不合群,自己不過與其他人做一樣的舉動罷了,他們並不知道他們加入其他人取笑大軍的那一刻就已經是在施暴,是在行惡,是在霸凌。

他們在那一刻或許真的沒有善惡念頭,他們無知又可悲的做著可恨的事,僅僅因為那樣做並不會觸及自己的利益,別人的死活未來與他們無關。現實中太多的人在網絡上站在道德制高點對別人大家討伐,而生活中可能連提醒同行的乘客小心身後的小偷的勇氣都沒有。

豆瓣7.6《芳華》:但行好事,莫問前程;前路有光,初心莫忘

真正有教養的人是既有同理心,又有自制力,而很多人連其一也做不到。或許欺凌過何小萍的哪些人多年以後才會明白吧,這是一個幸運者對不幸者的愧怍就如何小萍的母親一樣,當何小萍成為英雄精神錯亂之後,她才痛定思痛給何小萍說了千句萬句對不起;或許只有當郝書文看到劉峰的斷臂殘肢時才會記起,這一切發生時她也曾是落井下石的看客之一。沒有人願意受到欺凌,也沒有人可以選擇自己的出生,何小萍沒有一個軍區司令的爸爸,但這難道就可以成為一個她被欺負的理由嗎?或許在當時的文工團裡,他們只能發現何小萍的“餿味”,卻不知自己的行徑其實更加骯髒吧。

電影最後的結局是劉峰與何小萍相依為命,他們彼此為伴共度餘生,他們沒有結婚但卻有著不離不棄的親情。或許只有從來都不被人愛,遭受排擠的人才最能識別善良的人、最珍惜善良吧。不過對劉峰來說,這樣的結局他已然知足。對於陵園裡的戰士他活的已經算好,如果說要埋怨時運倒不如說是世人要求太高,大的幸福無法創造,小的幸福卻可以天天發生,這種滿足就是劉峰與何小萍兩人餘生的小歡喜。

但行好事,莫問前程;前路有光,初心莫忘

影片中何小萍與蕭穗子在前線重逢,她讓蕭穗子幫自己轉告林丁丁,“我永遠都不會原諒她”。他信任劉峰的人品,並願意用行動表明自己的立場。正如影片中所說“一個始終不被善待的人最能識別善良也最能珍惜善良。”何小萍明白劉峰的善良來之不易,她感激且珍重;劉峰被下放到連隊後,她又為劉峰不忿心疼,而這份感情在長久的時間河流中,最後發酵成愛情。

豆瓣7.6《芳華》:但行好事,莫問前程;前路有光,初心莫忘

身在醫療隊的何小萍最後迎來了自己的機遇,她成了英雄,她如願以償獲得了尊重,可她最終崩潰了。“大白菜擱在外面,給凍的時間太長,一搬進暖和的屋裡就容易爛。”——人也是如此。但或許是上天垂憐,她在看了《沂蒙頌》的演出後被成功喚醒。多年以後,她被劉峰攬著,面容平靜溫和,她終於抓到了她的光。

“人人好公,則天下太平;人人營私,則天下大亂。”這話我是相信的,同時我也清楚,天下皆公也是不現實的。劉峰與何小萍的結局在觀眾的眼中看來似乎是那麼的不盡人意,但在主人公心中卻已是滿足。我說不出善惡終有報。劉峰身為戰鬥英雄,一生問心無愧,從未行惡,最後被妻子拋棄窮困潦倒時也無怨無悔。何須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劉峰並不像我們一樣對這世界有著極高的要求,他不羨靚果枝頭,甘願為土中一顆小花生,盡力作為有用的人。或許大的歡喜在他心中就是和林丁丁白頭偕老,既然這些無法強求,那日行一善,活著便也算是小的幸福了,晚年還有一個懂自己的何小萍相伴這也成了他餘生裡的小歡喜。

“他渴望犧牲,只有犧牲了,他平凡的生命才能被寫成一個英雄故事,他的英雄故事,可能會流傳的很廣,很遠,也可能被譜成曲,填上詞,流行到一個女歌手的歌本上,那個叫林丁丁的女歌手,最終不得不歌唱他,不得不在每次歌唱的時候想到他。”

當然我也並不想把劉峰解讀成一個聖人,即使是活雷鋒的他也曾有過“所謂私心”,希望死去被譜成歌被林丁丁傳唱,這或許是劉峰最大的強烈的報復心理了。因為林丁丁在想到他時,或許會覺得難堪,或許會覺得愧疚。但換個角度,這又何嘗不是他的可悲?

豆瓣7.6《芳華》:但行好事,莫問前程;前路有光,初心莫忘

他只有犧牲才能獲得被心上人記住的可能,也許他對林丁丁的本性心知肚明,他的隱忍剋制的多年暗戀,只會成為林丁丁隨時可拋擲腦後的青春回憶。時間的流逝是平等賦予每個人的療愈,或許也是救贖。 多年以後劉峰也不再執迷什麼,郝書文再見他時也是感嘆了一聲“沒變”。這世上哪有什麼好人壞人,好事壞事,有的只是一種情況和另一種情況的相比較。對於烈士來說劉峰自認為已是過的不錯,他不追名不逐利,對於自己的生活已是滿足。

我們自己可以不高尚,但應允許別人高尚,而且要能悅納別人的高尚。換言之,我們不能因為自己平庸甚至庸俗,就以己度人,幼稚可笑的認為天底下的人都和自己處於同一精神水準、同一種追求層次。大千世界,人各有志,境界迥異,也是一種社會常態。像郝書文、陳燦一樣追名逐利幾乎瘋狂者有之,像劉峰一樣默默付出淡泊名利這也不鮮見。所謂有人住高樓,有人在深溝,有人光萬丈,有人一身鏽,世人萬千種,浮雲莫去求,把握生命中可愛,但行好事,莫問前程足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