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7.6《芳华》: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前路有光,初心莫忘

曾听过那么一句话,为何受罪的总是好人。坏人吃香的喝辣的爽死,好人吃糠咽菜穷死;坏人得到人民币,好人得到大奖状。其实,做好人不是错,错就错在周围人的过度要求。大幸福创造不出来,小幸福天天发生,有什么不好呢?——《芳华》


豆瓣7.6《芳华》: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前路有光,初心莫忘

冯小刚导演执导的电影《芳华》是根据严歌苓的同名小说所改编,以1970至1980年代为背景,讲述了那个时代背景下军队文工团中,一群正值芳华的青春少年经历着成长中的爱情萌芽与充斥着变数的人生命运的故事。

这部影片上映之路颇有波折,作为一部票房早过十亿的正剧来说,除了导演冯小刚本次大感意外之外,许多影迷观众对这部影片的评价也颇有争议。国人对其褒贬不一,追根究底,是这部影片内包含的元素太多,如果没有一定的背景了解或相同的经历体悟,观赏起来可能就会少一些韵味。

豆瓣7.6《芳华》: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前路有光,初心莫忘

影片最让人唏嘘不已的或许就是主人公刘峰和何小萍两人的结局,为什么好人总是穷苦,坏人却能吃香喝辣呢?其实细细想来正是刘峰善意的触碰,支撑起何小萍走过了最为困顿的青春岁月,她开始将自己的感情与憧憬寄托在刘峰身上,这一份感情延续到岁月时过境迁的那头。这两人对于人世无太多奢求,都是善良人对另一个善良人的珍惜,对他们来说每天都有小的幸福发生已是知足,正如增广贤文所道“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前路有光,初心莫忘”。

无论是时代还是爱情,没有假如

刘峰何许人也,人称“活雷锋”连续拿了几年标兵,一个在旁人眼中不食人间烟火立于高台之上的圣人。这样的善人会喜欢什么类型的人呢,或许这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又或许在人们心中圣人是不会喜欢任何人的,但只有刘峰自己心里明白。他并不是什么圣人,他只是个普通人,他喜欢林丁丁。


豆瓣7.6《芳华》: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前路有光,初心莫忘

林丁丁是文工团里最柔媚的女生,追寻她的人也是不计其数,但林丁丁心中却有一个可以嫁给首长儿子当上阔太太的梦想。一方面她对于任何追求她的人都是一视同仁,吴干事明目张胆地追求她,林丁丁既不拒绝也不主动,送上门的好处她照收不误,从这里可以看出,林丁丁并不单纯,她心里知道自己喜欢什么,需要什么,而她也是刘峰一切悲剧的起点。

在林丁丁心中刘峰会喜欢上她的确是有些出乎意料了,刘峰的每个举动林丁丁其实都能明白,对她的好林丁丁愿意接受,但再过一些则会有幻灭之感了。“一个干尽好事,占尽美德的人,一个一点人间烟火味也没有的人突然告诉你,他惦记你很多年了。她感到惊悚、恶心、辜负和幻灭。”这旁白对于林丁丁心理的诠释简直入木三分。

豆瓣7.6《芳华》: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前路有光,初心莫忘

她的幻灭与崩溃无人可以指责,但她的自私诋毁却也让人深恶痛绝。当有人介入调查时,她的急于撇清与自私自利暴露无遗。影片中,林丁丁并未对任何人心动,她也并非来者不拒。她只是近乎本能地,用从小到大耳濡目染的思维方式,套路,圆滑而不动声色地对待她看得上眼的追求者。她熟练地运用着如今被称为“渣女”的套路,对追求者的好意诚恳道谢,做出一些于自己而言不痛不痒的回应来取悦追求者,维持着自己的人设又得到了好处。

她的行为其实很好理解。她不考虑情爱,只是将追求者暗自比较,挑选着最优秀且合适的那个。而她的一切行为的背后,都不难窥见她的家庭对她的影响。她的圆滑与利己至上,正是资本家根深蒂固的固有属性。她不会无故害人,却会在现实的考验面前,不惜说谎来保全自己。其实通过电影细节我们都可以知道林丁丁的底线是“品质问题”,所以当有人谣传林丁丁腐蚀活雷锋时她才会不惜反咬刘峰一口来保全自己。当影片结尾时惠子问林丁丁是不是和吴干事订婚了,林丁丁一句“你还在看哪年的老黄历呢,我要嫁到澳洲去了”可以看出,林丁丁一直都是一个有心机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女孩儿,她或许年轻但并不单纯。

豆瓣7.6《芳华》: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前路有光,初心莫忘

或者我们再试想一下,如果当初刘峰对林丁丁告白时没有被那两个直男战士看到会怎么样呢?林丁丁因为毛线针还在刘峰手里,转身回来的一刹那。如果我是刘峰,我也会很激动,这个动作又太充满暗示了,暗示着我林丁丁并没有完全拒绝你刘峰,林丁丁走进了,刘峰果然失控了。假如丁丁当时同意了刘峰的告白,刘峰就不会被处理下放,也就不会上战场,也就不会残废,领二百八十元残废金给山东老家的梆子剧团看大门。说不定现在刘峰已经是文化科刘副科长,最差也是个组织部刘干事,跟丁丁过上了实惠温馨的小日子,每天拿着牛奶接孩子做小灶。

然而你我心中都清楚,无论是时代历史还是爱情,一切都没有如果。

不被人所爱之人最珍惜善良

刘峰出事后,整个文工团没有一个人关心过刘峰的结局,也没有人责备过林丁丁,甚至最后在刘峰离开时也只有何小萍一人相送而已。他们平时奉为标兵的人,对他们帮助良多、任劳任怨的“活雷锋”,此刻却被人人避之唯恐不及。没有人思考过如果文工团里没有刘峰会发生什么,就好像刘峰所以的一切都是理所当然,他就该干那些事情。

豆瓣7.6《芳华》: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前路有光,初心莫忘

再看文工团的众人对何小萍的态度:肆无忌惮的取笑、明目张胆的欺辱、冠冕堂皇的指责。也许他们心中真的并无恶意,只是他们发自内心的觉得好笑而已,似乎这时候如果你不一起嫌弃何小萍就会显得有些不合群,自己不过与其他人做一样的举动罢了,他们并不知道他们加入其他人取笑大军的那一刻就已经是在施暴,是在行恶,是在霸凌。

他们在那一刻或许真的没有善恶念头,他们无知又可悲的做着可恨的事,仅仅因为那样做并不会触及自己的利益,别人的死活未来与他们无关。现实中太多的人在网络上站在道德制高点对别人大家讨伐,而生活中可能连提醒同行的乘客小心身后的小偷的勇气都没有。

豆瓣7.6《芳华》: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前路有光,初心莫忘

真正有教养的人是既有同理心,又有自制力,而很多人连其一也做不到。或许欺凌过何小萍的哪些人多年以后才会明白吧,这是一个幸运者对不幸者的愧怍就如何小萍的母亲一样,当何小萍成为英雄精神错乱之后,她才痛定思痛给何小萍说了千句万句对不起;或许只有当郝书文看到刘峰的断臂残肢时才会记起,这一切发生时她也曾是落井下石的看客之一。没有人愿意受到欺凌,也没有人可以选择自己的出生,何小萍没有一个军区司令的爸爸,但这难道就可以成为一个她被欺负的理由吗?或许在当时的文工团里,他们只能发现何小萍的“馊味”,却不知自己的行径其实更加肮脏吧。

电影最后的结局是刘峰与何小萍相依为命,他们彼此为伴共度余生,他们没有结婚但却有着不离不弃的亲情。或许只有从来都不被人爱,遭受排挤的人才最能识别善良的人、最珍惜善良吧。不过对刘峰来说,这样的结局他已然知足。对于陵园里的战士他活的已经算好,如果说要埋怨时运倒不如说是世人要求太高,大的幸福无法创造,小的幸福却可以天天发生,这种满足就是刘峰与何小萍两人余生的小欢喜。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前路有光,初心莫忘

影片中何小萍与萧穗子在前线重逢,她让萧穗子帮自己转告林丁丁,“我永远都不会原谅她”。他信任刘峰的人品,并愿意用行动表明自己的立场。正如影片中所说“一个始终不被善待的人最能识别善良也最能珍惜善良。”何小萍明白刘峰的善良来之不易,她感激且珍重;刘峰被下放到连队后,她又为刘峰不忿心疼,而这份感情在长久的时间河流中,最后发酵成爱情。

豆瓣7.6《芳华》: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前路有光,初心莫忘

身在医疗队的何小萍最后迎来了自己的机遇,她成了英雄,她如愿以偿获得了尊重,可她最终崩溃了。“大白菜搁在外面,给冻的时间太长,一搬进暖和的屋里就容易烂。”——人也是如此。但或许是上天垂怜,她在看了《沂蒙颂》的演出后被成功唤醒。多年以后,她被刘峰揽着,面容平静温和,她终于抓到了她的光。

“人人好公,则天下太平;人人营私,则天下大乱。”这话我是相信的,同时我也清楚,天下皆公也是不现实的。刘峰与何小萍的结局在观众的眼中看来似乎是那么的不尽人意,但在主人公心中却已是满足。我说不出善恶终有报。刘峰身为战斗英雄,一生问心无愧,从未行恶,最后被妻子抛弃穷困潦倒时也无怨无悔。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刘峰并不像我们一样对这世界有着极高的要求,他不羡靓果枝头,甘愿为土中一颗小花生,尽力作为有用的人。或许大的欢喜在他心中就是和林丁丁白头偕老,既然这些无法强求,那日行一善,活着便也算是小的幸福了,晚年还有一个懂自己的何小萍相伴这也成了他余生里的小欢喜。

“他渴望牺牲,只有牺牲了,他平凡的生命才能被写成一个英雄故事,他的英雄故事,可能会流传的很广,很远,也可能被谱成曲,填上词,流行到一个女歌手的歌本上,那个叫林丁丁的女歌手,最终不得不歌唱他,不得不在每次歌唱的时候想到他。”

当然我也并不想把刘峰解读成一个圣人,即使是活雷锋的他也曾有过“所谓私心”,希望死去被谱成歌被林丁丁传唱,这或许是刘峰最大的强烈的报复心理了。因为林丁丁在想到他时,或许会觉得难堪,或许会觉得愧疚。但换个角度,这又何尝不是他的可悲?

豆瓣7.6《芳华》: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前路有光,初心莫忘

他只有牺牲才能获得被心上人记住的可能,也许他对林丁丁的本性心知肚明,他的隐忍克制的多年暗恋,只会成为林丁丁随时可抛掷脑后的青春回忆。时间的流逝是平等赋予每个人的疗愈,或许也是救赎。 多年以后刘峰也不再执迷什么,郝书文再见他时也是感叹了一声“没变”。这世上哪有什么好人坏人,好事坏事,有的只是一种情况和另一种情况的相比较。对于烈士来说刘峰自认为已是过的不错,他不追名不逐利,对于自己的生活已是满足。

我们自己可以不高尚,但应允许别人高尚,而且要能悦纳别人的高尚。换言之,我们不能因为自己平庸甚至庸俗,就以己度人,幼稚可笑的认为天底下的人都和自己处于同一精神水准、同一种追求层次。大千世界,人各有志,境界迥异,也是一种社会常态。像郝书文、陈灿一样追名逐利几乎疯狂者有之,像刘峰一样默默付出淡泊名利这也不鲜见。所谓有人住高楼,有人在深沟,有人光万丈,有人一身锈,世人万千种,浮云莫去求,把握生命中可爱,但行好事,莫问前程足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