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叔詩歌匯之二《敕勒歌》教學手稿

敕勒歌選自________,是____時期北方____族的一首民歌.詩歌表達了草原牧民的情感。同時,也表現了草原牧民們_______________的生活景象。


同學們,來看看這樣一道考題,這是來自一首膾炙人口的少數民族民歌《敕勒歌》。《敕勒歌》選自《樂府詩集》,是我國南北朝時期北方鮮卑族間流傳的一首民歌,北朝在我國曆史上有一段大分裂時期,也是一段民族大融合時期,它上承三國兩晉、下接隋朝,在我國南方和北方各有朝代更迭,長期維持對峙,稱為南北朝。在這個時期,北方大部分地區處在鮮卑、匈奴等少數民族的統治之下,先後建立了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和北周五個政權,歷史上稱為“北朝”。


“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我們一讀到這首詩歌時,首先想到的是陰山巍峨、天野相接、草原遼闊、牛羊成群,涵蓋上下四方,意境極其闊大恢宏。草原是牧民的家鄉,牛羊的世界,但由於牧草過於豐茂,只有當一陣清風吹過,草浪動盪起伏,在牧草低伏下去的地方,才有牛羊閃現出來。那黃的牛,白的羊,東一群,西一群,忽隱忽現,到處都是。於是,由靜態轉為動態,由表蒼一色變為多彩多姿,整個草原充滿勃勃生機,連那穹廬似的天空也為之生色。所以詩歌表達了草原牧民們對遊牧生活無限熱愛、殷實富足其樂融融的生活景象。故答案為

《樂府詩集》南北朝鮮卑、表現了草原牧民們熱愛草原、對遊牧生活無限熱愛、殷實富足其樂融融的生活景象。


但是,鮮為人知的是,這支《敕勒歌》的背後卻有著一場極其慘烈、極其悲壯的戰爭。敕勒族是南北朝時期活動於我國北方地區的遊牧民族之一,他們造車業很出名,造的車車輪直徑最長者達1.4米左右,可以在草茂而高、積雪深厚、且多沼澤的地區順利通行,所以也被稱為高車族。

東魏武定四年(546)九月,丞相高歡力圖向西擴張,於是集結全國之兵,親率十萬餘眾圍攻西魏玉壁城。玉壁就在今天山西省稷山縣西南,北臨汾河,西界黃河,到處是高山和溝壑,地勢險要,守將是西魏大都督韋孝寬。在歷史上,高歡和韋孝寬是同代豪傑,他們一個是東魏權臣,一個是西魏名將;一個勇猛強悍,一個多謀善防;一個持矛,一個拿盾,一個勢在必得,一個嚴防死守。在兩個月“晝夜不息”的圍攻中,高歡採用了堆砌土山、射手狙擊、聲東擊西、截斷水源、鑿挖地道、戰車衝撞、塗油點火等多種戰術,涉及高空、地面、地道三個方位,可謂金、木、水、火、土“五行”俱全,無所不用其極。但在韋孝寬“人在城在”般的誓死防守下,將高歡所有戰術一一化解。

高歡用盡心計、精疲力竭,仍未攻克玉壁城,急得舊病復發。這時,韋孝寬又製造了高歡中箭身亡的謠言。為了穩定軍心,高歡不顧病重之身,在露天大營召集諸將宴飲,命令部將斛律金製作一首表現鮮卑、敕勒民民族性質的歌曲,斛律金即興製作《敕勒歌》並帶頭領唱,在歌聲中,戰士們想到了美麗的故鄉,軍心大振,這就是《敕勒歌》產生的歷史背景。後來,這首《敕勒歌》被收錄於北宋文學家郭茂倩編撰的《樂府詩集》。


[空越時空]

樂府是自秦代以來朝廷設立的朝廷音樂機構。漢武帝時期得到大規模擴建,從民間蒐集了大量的詩歌作品,後人統稱為漢樂府。之後,樂府也便成了一種體裁。樂府,相當於我們現在的音樂家協會。


小朋友們,《敕勒歌》中的陰山,是我國北方東西走向的一條著名山脈,在今內蒙古自治區北部,自古以來就是一條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線和天然的軍事屏障。


讓我們把最後一道試題做了吧。

詩歌《敕勒歌》中“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描述的是以下哪個地形區的景色( )

A、東北平原
B、青藏高原
C、內蒙古高原
D、華北平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