楷書如何寫不呆板?試試這四個辦法!

顏真卿的《自書告身帖》用筆豐肥古勁,寓巧於拙。字多藏鋒下筆,點畫偏於圓,除橫細豎粗的特點之外,有些豎筆,中間微微向外彎曲,因此顯得骨肉亭宏,沉雄博大。尤其是下筆,收筆以及轉折之處的細微末節,更能反映出顏書的丰采。在這裡,我們將其特點歸納為以下四點:

第一, 以曲代直。

從美學的角度來說,曲線相比較直線而言更富有變化和具有動態的美感。那麼,《自書告身帖》在點畫的寫法上,更多地運用了曲線的柔美流暢代替了直線的硬朗挺直。


楷書如何寫不呆板?試試這四個辦法!


在態勢上更加趨於圓渾,在用筆上,前者“散”字的兩個橫畫一個向下彎曲,一個向上彎曲;“月”字豎和橫折鉤分別有內弧的動勢。“則”字中前者的“貝”的豎和橫折已經寓曲於直,右側短豎及豎鉤不但做了向內弧度的書寫,而且在動勢上也增加了斜度,這種斜度的增加,更加凸顯了其以曲代直的動態美。

而這種以曲代直的筆法在《自書告身帖》當中比比皆是,這樣由點及面地將顏書圓渾、豐碩、巧拙的風貌表現得淋漓盡致。

第二, 以圓代方。

在《自書告身帖》當中不乏方筆和折筆的出現,但是總體來看,方折的用筆已經成為圓渾用筆的點襯,或者說有些字已經在起、轉、收筆中將方折的東西去掉了。


楷書如何寫不呆板?試試這四個辦法!

楷書如何寫不呆板?試試這四個辦法!

《多寶塔》例字


在上圖當中,除了“散”字長捺的收筆處做了切角的處理外,其他筆畫我們很少看到有方折的存在。尤其是橫折的肩部,已經完全將《多寶塔碑》的方肩變為順勢而下的圓肩。另外,在起筆和收筆處,已經弱化了好多裝飾性的動作,取而代之的是將稜角藏於厚重圓渾之中。

顏真卿將筆法這樣處理,不單單增加筆畫的力度和厚重,同時也免去了因為收筆的某些動作而帶來的麻煩,增加了書寫的速度,進而使得書寫更加自由、流暢,更具有寫意性。這種用筆的天然流暢、大樸無華,也是《自書告身帖》在眾多唐楷當中獨樹一幟的原因所在。

第三,以欹代正。

《自書告身帖》中,每個字的趨勢基本是左低右高,而不像其他碑帖那樣取中心為準的穩勢。這樣,就無形當中增加了運筆書寫方向上的多變性和不確定性。


楷書如何寫不呆板?試試這四個辦法!


在上圖當中,我們很明顯地看到,後者重心穩健,為一點式垂直,端莊得小心翼翼;前者重心轉移,為多點式互穩,變化得輕鬆自如。


楷書如何寫不呆板?試試這四個辦法!


例如,“則”字短豎和豎鉤運筆方向的傾斜;“清”字左側三點水左傾和右側“青”字重心右傾的支架式構圖都明確地告訴我們,顏真卿晚年書法在用筆及用筆方向上以欹代正的特點。

第四, 自由、 散漫、 不拘一格的章法。

楷書的章法歷來並沒有太多新奇的地方可以探究和討論。一般來講,橫成行豎成列已經是楷書排布的常規,相對寬鬆活潑一點兒的章法,我們常在小楷當中可以見到。但就唐楷而言,在楷書章法上以散漫形佈局的鮮有其人。


楷書如何寫不呆板?試試這四個辦法!


顏真卿和他的《自書告身帖》以其佈局的靈活、自由、連貫而獨樹一幟。

我們把與顏真卿同一時期的楷書大家歐陽詢、褚遂良、柳公權以及其自己不同時期的楷書相互比較,發現後幾者在章法上幾乎沒有什麼變化,都是橫縱排列得極其規整有序。

唯獨《自書告身帖》,橫無行,雖縱有列但每列當中字的重心又有所擺動,近乎於行書所固有的“行氣”。這種完全打破了楷書傳統的由界格所分的字字獨立的章法佈局,不但體現出顏書行筆氣韻、結體動勢的微妙變化,又表現了通篇文字自然天成,結字穩中求險,巧裡藏拙,結體寬舒偉岸,外密中疏的整體風韻。

楷書如何寫不呆板?試試這四個辦法!

“不同才是藝術”,《自書告身帖》以其自由、散漫、不拘一格的章法佈局,充分展現了顏真卿作為一代書法大家在藝術創作上不同於古人,不同於今人,不同於自己的超凡的藝術水平和藝術思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