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始於心 健康始於行丨恐慌?焦慮?疑病?這些專家建議幫到你!

為進一步做好疫情防控期間心理危機干預和社會氛圍引導,為有心理需要的人群提供科學、規範、專業的心理疏導、心理援助等服務,廣東省新冠肺炎防控指揮辦疫情防控組組織專家對疫情防控期間出現的一些社會心理問題進行分析研判,制定了《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心理疏導專家共識》。

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心理疏導專家共識


一、新冠肺炎疫情對普通人群心理健康的主要影響


這次突發的新冠肺炎疫情波及面廣,影響面大,不僅對民眾的生活以及國民經濟帶來巨大的壓力,而且對民眾的身心健康也造成了明顯的影響,出現不同程度的心身反應,如:恐慌、焦慮、憤怒、疑病等,歸結如下:

(一)對疫情的認知偏差所致的情緒問題。


(二)疫情期間生活方式改變所致的情緒問題。


(三)確診、疑似或有新冠肺炎密切接觸史所致的應激反應。


(四)疫情期間出現高危風險行為(自殺、自傷、傷人)。


(五)復工復產導致感染風險加大,失業或崗位變動、待遇下降等影響。


(六)青少年人群因身心發育階段特點,對外界事物信息更為敏感,加之各大中小學校推遲開學,還可能存在如下心理情緒影響:

1.疫情期間對教學方式、學習方式不適應,以及對升學求職影響所致的情緒問題;

2.疫情期間親子關係緊張與家庭矛盾所致的情緒問題;

3.疫情期間居家時間增長,電子遊戲成癮和網絡依賴問題;

4.患有心理或精神疾病的青少年學生因疫情無法正常診療導致疾病復發或加重問題。

二、不同人群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對心理影響的建議


根據疫情期間所致心理健康問題,將建立目標人群心理干預機制,對受疫情影響人群實施分類預防干預,並提出心理干預建議:

(一)普通人群。

1.開展健康教育。開展新冠肺炎防治知識、傳染病防治法、良好衛生習慣等宣傳,引導建立科學健康觀。

2.豐富家庭生活。利用居家時間,倡導健康生活理念,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培養積極向上的興趣愛好。

3.關心疫情防控。通過電視、新聞、新媒體等多種形式瞭解疫情防控工作,不聽謠、不傳謠,保持積極心態。

4.培育家庭親情。利用家庭團聚之機,加強親子之間的互動,溝通感情,培養良好親密的親子關係。


(二)確診、疑似或有新冠肺炎密切接觸史所致應激反應的重點人群。

諮詢為主、諮詢會診緊密配合。

1.開展隔離人員心理諮詢。因確診、疑似或有新冠肺炎密切接觸史需要住院、集中隔離或居家觀察的人群,可提供網絡熱線諮詢,緩解其緊張、焦慮、恐慌情緒。

2.建立精神心理聯絡會診。社區和當地相關醫療機構建立聯繫,必要時為應激反應嚴重者提供聯絡會診服務。


(三)有危險行為傾向和有精神疾病的高危人群。

1.建立高危人群與精神衛生機構日常聯動機制。鼓勵精神衛生機構對接社區,通過派出精神衛生專家等形式,協助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監測、指導和服務。

2.建立社區與精神衛生機構雙向轉介機制。對有自傷、自殺、傷人等難以處置的嚴重心理問題,提供暢通轉介渠道,由街道、社區或家庭及時通過綠色通道轉介至精神衛生機構。精神衛生機構在醫療處置之後,將處置意見和注意事項反饋。

3.加強隨訪,線上線下雙管齊下。疫情防控期間,省、市、縣、鄉鎮和村層層部署,將嚴重精神障礙患者作為重點人群,因疫情難以面訪的,由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或鄉鎮衛生院通過電話和視頻加強隨訪,確保及時掌握病情變化。

4.推進網絡診療平臺建設,保障按時服藥。推進各級精神、心理衛生機構網絡診療服務平臺建設,開展網絡寄藥服務,使患有精神心理疾病患者可以得到及時診治。對於需面詢診療的患者,醫療機構在疫情防控期間開設綠色通道,提供便捷服務。


(四)受復工復產影響的人群。

1.加強健康教育,消除恐慌情緒。疫情防控期間,社會焦慮心理加劇,員工的生理、心理狀態異於平常。各企業要在科學防控疫情的基礎上,通過領導和企業內部骨幹力量的引領帶頭,提前做好新冠肺炎防控知識的宣傳教育,樹立“新冠肺炎可防可治”的科學觀念,消除因無知導致的恐慌。

2.開展心理減壓,加強心理自我調節。對因疫情導致失業、無法復工、崗位變動、待遇下降等問題,用工單位要積極引導員工,宣傳國家復工復產相關政策,樹立重返工作崗位信心。有條件的用工單位可利用工間休息時間,在專業人員指導下開展心理減壓活動,進行自我心理調節,恢復和提升心理健康水平。


三、青少年學生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心理健康影響的建議


(一)做好線上教學引導。學校及時發佈開學返校相關信息,回應社會關切。分學段做好線上教育指引和資源供給,為高校畢業生提供網上校園招聘活動,關愛特殊、困難學生群體,免除學生和家長的後顧之憂。


(二)培育家庭親情。營造良好家庭氛圍,倡導健康生活理念,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培養積極向上的興趣愛好。對因親子關係、家庭矛盾出現的問題,可藉助社會心理專業機構獲得家庭關係、親子關係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或網絡家庭心理諮詢服務,促進良好溝通,改善家庭關係。


(三)科學上網與遊戲。學校、家庭應正確對待青少年使用電子遊戲產品、上網的行為。對有長時間玩電子遊戲、上網習慣的青少年,要進行科學引導,合理安排電子遊戲和上網時間。可適當安排課餘趣味活動,培育發展積極的個人愛好與特長。


(四)加強安全防範。在復工未復學之際,部分成年人復工,留下青少年居家,安全風險增高,如煤氣開關、窗戶封閉不嚴等,建議家長提前做好居家安全風險教育,社區、街道也作出相應措施加強監督管理。


(五)用好心理熱線。充分利用現有防疫心理熱線或網絡諮詢服務資源,為青少年學生提供相關諮詢服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