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覺得寶寶太依賴媽媽好嗎?

大耳朵哥哥大眼睛弟弟


寶寶太過於依賴媽媽的話是很不好的行為,有家長們要有意識的培養孩子的獨立性。

如果孩子太過於依賴媽媽,對孩子的成長和媽媽的身心健康有影響。

媽媽也有體力不支精神不佳的時候,這時候如果孩子一直要抱他哄他或者是陪他玩,哪媽媽肯定沒有好的情緒給他,次數多的話,孩子會有心理陰影,對媽媽也會有些懼怕。

不過,有些孩子過於依賴媽媽的話,可能是媽媽一個人帶的緣故,如果帶他的人多點,他也就不會那麼依賴媽媽了。

我寶寶一歲之前都是我一個人帶,也是比較依賴我,只要有人抱他,他就哭,不願意讓別人抱,眼睛手身體都是往我這邊靠,這樣真的很累很累,後面,由於疫情,我們就回老家,一家人都在家,帶他的人要多點,慢慢的他也不再太依賴我,我不在,他跟誰在一起都行。






樹洞媽媽說育兒


我覺得如果說是寶寶,那依賴媽媽很正常啊。因為媽媽能夠給寶寶足夠的安全感。當然,如果是家庭成員不多,想像自己就是一家三口,沒有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幫忙的,平時我帶寶寶時間多,所以寶寶更依賴我。白天你可以多帶寶寶出去和其他寶寶一起玩,多出去接觸。其實寶寶看得多,學的快。對你的依賴會慢慢減少。但是晚上肯定還是太依賴你的。還有就是,兩歲過後,我都願意讓孩子在自己看護下,沒有危險的情況下,他力所能及的事情都讓他自己做,吃飯,刷牙,拿水杯喝水,拿奶瓶喝奶,買個寶寶用的小馬桶,兩歲多以後,寶寶自己開始學習上廁所。這些小事慢慢訓練孩子,不要都幫他做。給足孩子安全感,然後放手孩子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心影舞


感覺不好,小孩子一旦養成了依賴的習慣,長大以後這種行為習慣也很難改變,他會習以為常了。我看到身邊朋友的小孩子就是這樣,小時候一直都是母親帶著,長大了,即使是到了七八歲,依賴心太強,何時何地何事都很少想到需要自己動手完成,覺得只要有母親在,連做個作業,也依賴著母親,沒有半點獨立性,相比之下,那些依賴心沒那麼重的孩子,會比較獨立,很多事情都可以依靠自己完成,而不是想著靠父母,所以從小的教育跟鍛鍊,對於一個人的一生很重要,小時候不學好,長大更容易犯下讓自己後悔的事。



林玉萍


寶寶是媽媽血脈的延伸,和媽媽有著天然的親密關係。他還在媽媽肚子時就已經熟悉了媽媽的心跳,他對媽媽的那份依賴和信任是其他人羨慕不來的。

我家寶寶在我上班後就一直由他奶奶照顧著,時間長了,我覺得他白天更依賴他奶奶,每當他哼哧哼哧的爬著去敲他奶奶房門時,我都會忍不住吃醋[笑哭]。但一到晚上,睡得迷迷瞪瞪時他都會摸索著爬到我身上,頭枕著我肚皮或者胳膊就會睡得特香甜。

寶寶成長的過程也是離我們愈行愈遠的過程。總有一天,他會獨自面對生活,不再全身心依賴我們。所以還是好好珍惜寶寶依賴你的美好時光吧。


英航子


寶寶太依賴媽媽,跟媽媽本身也有關係的,媽媽把所有重心放在寶寶身上,一手包辦孩子的所有事情,讓孩子失去了自己的獨立性。過渡依賴無論對於孩子還是媽媽,都有害無益。像我自己的孩子,我並非有意去包辦她的事情,只是很多時候孩子做事情太慢,我們大人又著急,看著穿個衣服大半天的,還不如自己來給她穿,久而久之,什麼事情都自己來了,孩子就變成“飯來張口,衣來伸手”,而媽媽則筋疲力盡了,每天焦慮,急躁,幹不完的活……給多一點時間孩子,給多一些機會孩子,讓她去做自己事情,讓她去體驗成長必須經歷的種種,她更有存在感和自尊感。



筆筆誕花


關於這個問題,從我平時所觀察到的角度去理解,寶寶太依賴媽媽的話,我個人覺得是不好的。舉個例子:親戚有兩個小孩,大的2歲左右,小的幾個月。親戚是個家庭主婦,平時大多數時間都是由她帶小孩,偶爾家庭成員中誰休息了會一起幫忙帶。但是親戚稍微脫離了孩子的眼線範圍之外,大的那個會滿世界的去找,誰也哄不住,行為撒潑的讓各個都招架不住。所以,我覺得寶寶的成長教育,家庭成員都應該共同參與進來,均衡一下孩子的主觀意識。


寒緋櫻


答不好孩孑不能依賴媽應該段煉他自己從小創出一片天地



2020Y吉祥如意


寶寶太過依賴媽媽肯定是不好的,造成寶寶依賴媽媽的原因,就是家長過於寵溺愛孩子,凡是事代替孩子拿主意做決定,甚至本該孩子學會做的事情,家長出於愛護孩子的心理,把本該孩子做的事情自己給做了,如果有這樣的情況,家長一定要改過來。

我們來說說常見的一些小案例

其實很多家庭都或多或少存在這樣一些事,比如:

冬天被窩比較暖和,早晨孩子不想起床,一個家長說孩子應該上學了起床了,另外一個家長就會說,孩子還小,讓他多睡一會兒吧,結果等到時間有一點匆忙了,才把孩子抱起來,然後家長給孩子穿衣服繫鞋帶兒;

孩子平時由於年齡比較小,玩性比較重,比如吃飯的時候邊吃飯邊玩玩具,或者邊吃飯邊看電視,玩家長的手機,家長往往也是覺得這些事情無所謂,結果孩子一邊玩自己的事情,家長一邊用勺子端著碗喂孩子吃飯,如果孩子往一邊跑,家長甚至會追著孩子餵飯。

有些孩子從小一直在這種家長代替自己做事、做主的環境下長大,造成自己沒有獨立的思想和人格,凡事依賴父母,但凡需要自己做決定的時候,就感覺特別的蒼白無助,一籌莫展,不知道該怎麼辦?這個就是比較典型的依賴型孩子。

孩子的依賴性格是從哪裡來

  • 相信大家看了開頭我說的就應該明白,孩子的依賴性格真是從家長對孩子的無條件遷就開始的,父母對孩子的一切事情大包大攬,這種包辦和替代越多,孩子對家長的依賴思想就越強,但是如果做父母的從小鼓勵自己的孩子,你自己的行為就應該自己負責,你自己的事情就應該自己做,那麼這種依賴的心理就會少很多。
  • 特別是孩子兩三歲一直到上幼兒園這個時期,由於孩子沒有太多行為能力,所以家長呵護孩子是應該的,但是有些事情明明可以孩子慢慢的學會做,家長也不去讓孩子學習自己動手,長此以往,孩子就會認為家長給自己做事情滿足自己的一切需要都是應該的。這個時候家長過分的溺愛,孩子就不會產生獨立的性格,久而久之就會完全的依賴父母。

依賴心理對孩子的影響

有人對現在的孩子經過調查發現,大概有1/5的孩子很少有生活自理能力,做事容易依賴家人或者別人,大約有1/3的孩子基本不幫父母做事情,大概有1/6多一點的孩子,連自我保護的能力都沒有。

當孩子從小在家長過分溺愛過分保護的情況下長大,長期對父母產生依賴,出身社會之後,面對生活和工作就會缺乏自信,不敢自己做決定拿主意,沒有主見,害怕陌生的環境,不能承擔起獨立工作或者照顧家人的責任。

如何化解孩子的依賴思想

曾經看到過一段比較有意思的話,說在這個世界上除了太陽光和我們呼吸的空氣是本身就有的,其他我們想擁有的一切都必須靠自己的努力勞動去爭取,家長只有改變自己的溺愛思想,把屬於孩子的事情交給孩子去做,讓孩子學會做主,孩子才會健康茁壯地去成長,變成一個勇於擔責,獨立自主有眼界有主見的人。那麼孩子到底應該如何擺脫依賴思想?

  1. 擺脫依賴從孩子上學開始:正常情況下當家長髮現孩子有依賴思想的時候,越早讓他改變越好,而孩子進入學校開始學習,對學校的一切都充滿好奇,充滿興奮,在這一時期,其實對於醫生來說也是一個比較重要的轉折,家長應該抓住時機, 教會孩子現在當學生的哪些方面應該做,怎樣才是一個好學生,好同學,絕大部分孩子都想成為一個好學生,受到老師和同學的誇獎,所以他們一般都比較願意聽家長的話。家長這時就應該讓孩子學會和同學交往,生活上變得自立。比如上學自己走路,自己背書包,自己削鉛筆,自己穿衣服繫鞋帶兒,這些都應該讓孩子自己去完成。
  2. 讓孩子學會自己動腦筋:孩子獨立自主的思想是在生活中的各種小事開始逐漸建立起來,並且得到發展的,所以要想培養孩子獨立自主的性格,就應該讓孩子自己思考問題,自己解決問題,自己拿主意。我們家長平時也應該給孩子創造各種機會,比如說一些事情,徵求孩子自己的意見,讓孩子自己作出選擇和解決問題,讓孩子充分感覺自己被父母平等的尊重,他們就會學會開始自己選擇思考和表達自己。孩子天生有一種好奇心和創造力,面對孩子提出的一些問題,家長不應該直接給答案,而是需要學費,啟發孩子自己去嘗試各種方法解決問題,當孩子做什麼事情失敗了或者選擇錯了,家長不要批評和罵孩子,而是應該告訴孩子為什麼這樣做,結果是錯的,正確的做法又是什麼,為什麼這樣做是正確的。
  3. 從生活中小事著手:孩子們小時候總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可能潛意識的認為父母是無所不能,無所不會,無所不有,家長有的時候也應該給孩子講一下自己每天工作的辛苦,讓孩子明白,家長現在給你的一切並不是天上掉下來的,比如說早晨吃飯,當孩子你還在睡覺的時候,爸爸媽媽提前一個小時就起來給你做飯了,雖然爸爸媽媽是大人,但是爸爸媽媽也想多睡一會兒,每天工作也很困,但是照顧孩子是爸爸媽媽的責任呀,你現在也應該學會自己做事情,爸爸媽媽現在照顧你是應該的,幾十年之後我們老去,就應該換你照顧我們了,如果今天你不好好學習,不好好做事,可能將來照顧自己都照顧不好。

當然教育孩子並不是整天吼罵打罵,或者對孩子進行說教,就可以起到好的效果的,家長自己也要以身作則,給孩子樹立好的榜樣,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孩子們可以從家長身上學到很多東西,而家長的帶頭作用會讓孩子不斷的進步,樹立健全的思想和人格,學會獨立思考和處理事情的能力,家長也應該從細微處著手,把一些做人和做事的道理,以一種潤物細無聲的方式交給孩子,孩子就會逐漸改變依賴家長的毛病。


育兒教主


兩歲以前盡情依賴,因為是建立安全感的時候,媽媽應該給足寶寶安全感,基本上可以說是有求必應。但是過了兩歲就要開始立規則,有些不能依賴的時候要跟寶寶說清楚,切記不能用迴避逃避的方式來躲開寶寶,那樣會給寶寶的心靈造成傷害,他/她長大後會以為你要離開會更加纏著你不放。注意方法,依賴並不是一個不好的事情!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144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c531d062fc044330a74a95fffbe12403\

黎尚美


孩子過度依賴媽媽與家庭的教育環境是密不可分的。

媽媽的過分寵愛、過分照顧、過分包辦,就很容易把孩子養成一個“廢物”,離開了媽媽就什麼都不會、什麼都做不成了。

長此以往,不僅僅會失去培養獨立能力的機會,甚至還有可能會養成性格扭曲,脾氣越來越大、人越來越任性、遠遠得不到滿足的壞毛病。

怎樣糾正這個缺點呢?可以讓其他家庭成員參與對孩子的照顧。給孩子轉移注意力,多鼓勵他和其他朋友玩,找到一些孩子喜歡感興趣的事。經常跟孩子談心看看是什麼原因引起的緊張害怕的情緒心理。潛移默化的給孩子講這方面的故事,樹立自信。



分享到:


相關文章: